春秋走過“地雷陣”:王正華一直控制春秋航空發展速度
春秋航空上市前,王正華遭遇多名前財務人員實名舉報,讓上市幾乎再次流產。他搞不懂的是:“這股票是我給你們的,你們為什么還嫌少?”
很難想象,中國民營航空“第一股”春秋航空總部的辦公環境竟會如此寒酸。在上海虹橋機場空港一號路上,由舊式賓館改造的幾層樓里,陳設與裝潢處處透著上世紀90年代的氣息。
比起辦公樓的簡陋,春秋航空(601021.SH)的股票卻節節攀升,自1月21日上市之日起連續十個漲停板,從18.16元發行價漲至61.68元。截至3月11日,春秋航空股價收盤達到86.30元。
這一切似乎都在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正華意料之內。上市當天,他就表現出慣有的冷靜:“股票應該還會漲,但我擔心漲太多,跳到天上還是會回到地上,你有多大價值自己知道。”
盡管如此,券商和股民們還是對春秋航空樂此不疲。廣發證券[3.41% 資金 研報]發展研究中心交通運輸行業分析師張理芃告訴《中國企業家》:“占春秋航空利潤一半的政府補貼并未算入營收,所以股價上漲兩三倍很正常,它還會繼續上漲,我們給它的短期上限是估值300億,達到300億估值以后,股價會掉轉直下。”
春秋航空在股市上的強勁表現,似乎預示著我國低成本航空市場的未來。為了這一天,王正華熬了十多年。但不為外界所知的是,春秋航空上市一波三折,甚至在最后關頭差點因舉報再次被擋在IPO門外。
如今,王正華夙愿得償,壓力卻并未減輕。對春秋而言,過去一直存在的發展壁壘依然存在,外部競爭也在加劇,有些考驗甚至比以前更加嚴峻。這位71歲的掌舵者,能否在退休前將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送上新的航道?
在多年謀求上市的過程中,王正華規避了各種風險,發展速度、規模、盈利能力,以及政商關系。
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春秋航空上市臨門一腳的時候,打來一記重拳的卻是“自己人”。
2014年5月,證監會主板發審委將要審核春秋航空等三家公司的IPO申請,俗稱“過會”。就在這個時候,五名春秋航空員工實名舉報王正華的若干問題,而這其中有四名是前后退休的財務人員。
財務是一家公司的資金中樞,掌握眾多核心數據與信息。財務人員集體舉報意味著什么?對方的律師對王正華說:財務掌握很多內部情況,哪有公司沒問題?公司賠點錢不算多,他們信心十足。券商們也勸王正華,還是悄悄把他們打發掉算了。
然而,王正華不愿這么干。由于實名舉報,證監會在5月14日宣布,鑒于春秋航空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落實,決定取消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而同時上會的其它兩家公司的IPO申請均獲得通過。隨后,證監會啟動了對春秋航空財務及其它方面的調查。
“這都是5個‘寶貝’給鬧的。”在春秋航空上市第二天,王正華對本刊記者說。他一身黑色唐裝,也許長年打太極的緣故,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很多。
成立于2004年的春秋航空,從2006年開始就屢屢傳出上市消息,直至2011年才正式啟動上市程序,期間A股IPO一度暫停。2014年IPO重啟后,春秋航空再次緊鑼密鼓籌備上市。
王正華告訴《中國企業家》,春秋航空上市之前,他拿出可觀的股份分給100多位春秋員工,這5個人覺得分少了,一直在鬧事,“券商們說,讓這些人占點便宜,擺平好了。結果他們獅子大開口,要幾百萬,要房子,還找來律師。”他回憶。
事情折騰了很長時間,但王正華就是不答應對方的要求,他覺得這樣做的話對不起100多個聽公司話、聽證監會話的人,“欺負老實人,公司是沒希望的”。
最后的結果是,經過一番資本與金融審查之后,證監會并沒有發現問題,春秋航空最終得以重新過會。
“我就是寸土不讓。”王正華說,他搞不懂的是:這股票是我給你們的,你們為什么還嫌少?
好在春秋上市有驚無險,王正華的幾位前財務人員也最終敗訴,這一頁總算翻了過去。但要做好一家上市公司,遠沒有想象的簡單。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看來,春秋航空上市以后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要以上市公司的方式來思考整個公司的運營,管理是其中重要一環。上市之后,公司做得好的、不好的地方都可能被放大,要把杠桿效應貫穿到公司發展過程中,目前春秋大部分員工沒有在大杠桿型公司工作過。
一直以來,春秋航空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一方面憑借價格優勢,另一方面避開與四大航的直接競爭,打的是差異化牌。
王正華當初涉足航空,被人戲稱為“滾地雷的”。在猶如水桶般密不透風的壟斷航空市場炸出了一個洞。
作為民營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至今沒有一條滿意的上海-北京的航線,從2004年公司成立時開始申請,7年后才有結果,但時刻并不好,中間還一度停飛。現在的方案是,旅客先從上海飛到石家莊,然后從石家莊免費坐高鐵到北京。但坐過的不少旅客還是覺得這樣折騰。
在跨境業務方面,其日本航線申請也不順利。2010年春秋航空開通了上海到日本的航線,起初只能飛別人不飛的地方,比如東京旁邊的茨城,大阪邊上的香川等地,而且多半是夜間時段,后來才逐漸改善。機場申請方面,三大航很快拿到國內到日本羽田機場的航班和時刻,王正華跑了一年多卻只申請到成田機場。
“我們日本戰略的先機準備了多年,結果人家輕松就拿到了。先機成了大公司的先機,這就是現實。抱怨有用嗎?拍拍臺子算了。你就看在這個基礎上能做什么。”創業多年,王正華已經養成不抱怨的心態,但有時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絲無奈。
航線和時刻,是春秋航空一直面臨的問題。一位航空業觀察人士評價王正華說:他就像堂吉訶德,一直在跟風車做斗爭。
如何做斗爭?對航空公司來說,航油、航材、機場等航企的剛性成本占到總成本的80%,剩下20%是柔性成本,其中員工工資占很大一部分,這部分春秋又比一般航空公司高出10%-20%。
春秋采取的是一般低成本航空公司“兩單”“兩高”“兩低”(單一機型單一艙位,高客座率高飛機利用率,低銷售費用低管理費用)的玩法,提高利潤率。比如,以電子商務直銷為主要售票渠道,節省了手續費。
這些年,春秋業績不錯,還部分得益于與控股股東春秋國旅的關聯交易。據統計,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春秋航空為春秋國旅提供客運包機包座服務的收入,分別占春秋航空當期營業收入的13.30%、14.30%、15.91%和16.41%,呈逐年增長之勢。
與國航、東航、南航、海航等四大航相比,春秋航空在銷售凈利率、客座率、飛機日利用率方面普遍高出同業平均水平。
但仔細查看春秋航空招股書可知,過去幾年春秋航空的凈利潤中一半以上來自政府補貼。數據顯示,2014年1至6月、2013年、2012年和2011年,春秋航空的補貼收入分別為2.1億元、5.2億元、5.0億元和4.9億元,分別占同期利潤總額的55.37%、52.90%、59.89%和74.50%。
補貼收入占比過高是否會削弱春秋真實的盈利能力?王正華對此并不擔心。“未來城市經濟規模化,對機場吞吐量要求很高,迫切需要春秋航空這樣的公司。我能夠把機場吞吐量做大,比如我的價格比人家低30(%),政府再給我補40(%),這就形成一種價格洼地,錢永遠是往洼地上流。”
過去多年,在成本控制方面,春秋航空已經想盡了各種辦法。王正華說,比如他們不在飛機上放雜志,這樣因重量減輕一年能省好幾百萬的油錢;一般飛機會把水裝滿,他們可能通過航線、載客量等測算,裝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水就可以,這樣也能省油。王正華表示,只要政府批準,準備在飛機上賣站票。
節儉,已經浸入到春秋航空的文化中,就連上市儀式中的服務人員都是春秋自己的空姐。王正華本人也養成了極其節儉的作風,據說,他一張紙巾能用一個星期,而他的手表、衣服、車子都是普通的國產貨,出國帶方便面已成為航旅圈廣為流傳的段子。
這家看似節儉、土氣的公司也深諳傳播之道。0元機票、相親航班、女仆空乘等事件,為其引來很多關注。近年來,為了增加營收和降低成本,春秋航空在社交媒體上動作頻頻。有媒體披露,2013年社會化營銷給春秋航空帶來了3.5億的營收。
“春秋航空的成本控制基本上已經到頭,沒有太大空間了。”張理芃認為,春秋的收入增速還是比較可觀:截至2014年底,歐洲低成本航空市場份額超過40%,我國不到10%,可提升空間很大;我國民航的蛋糕也在不斷變大,低成本航空的滲透率在這個越來越大的市場中還要變大,它的增速比行業整體增速要高。

2014年2月,民航局出臺關于促進低成本航空發展的指導意見,從政策層面也釋放出利好信號。上海自貿區和上海迪士尼項目也將有效提升機場客運、貨運吞吐量。去年11月,春秋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已經正式落戶自貿區,將業務從航空旅游擴大到航空金融產業。
截至目前,春秋航空共有120多條國內航線,35條國際和地區航線。有消息稱,它正與空客集團和波音公司磋商,向兩家公司購買30架飛機。接下來,王正華打算主要布局東北亞市場,在上海和深圳兩地將會開辟更多航線,東南亞也是一個重要市場。
就像不希望股價增長太多一樣,王正華也不希望春秋航空發展太快。過去10年,他一直把春秋航空的增速控制在15%-20%以內,這樣他覺得“心定”,人才、配置、市場各方面也有充分準備。未來他仍然堅持這個步調。
他執意做4000-5000公里以內的航班生意,“5000公里以內,可以不用吃飯,不用睡覺,如果超過6個小時,人要休息,這樣干坐著就遭罪了。我不太看好廉價航空一定要做跨洋航線。”王正華不喜歡“吃著碗里的,看著盆里的,還想著鍋里的”。當然這是他的想法,他退休以后年輕人怎么干是另一回事了。
為了避免高鐵的沖擊,王正華已經開始撤掉1000公里以內的航線,甚至1100、1200公里左右的航線也在考慮是否取消。
挑戰無時不在。隨著低成本航空市場的火熱,國有大型航空公司也在進入,比如海航旗下的西部航空、東航下面的中國聯合航空公司等等。可以預見的是,低成本航空市場未來將迎來一輪激烈競爭。張理芃分析,這基本上不會對春秋帶來影響,因為如果國有大型航空公司,大張旗鼓做低成本航空,將會模糊它的原來定位,影響它多年來打造起來的高端品牌。
而亞航等國外低成本航空公司進入中國多年,在東南亞航線方面占據很大市場份額。春秋航空主打東北亞市場,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避開與亞航直接競爭。
上述航空業觀察人士認為,春秋航空發展到現在,還需要一個面的突破,需要開辟更多商務航線,與現有航線形成網絡。其次,隨著民航市場發展,很多地方又在搞自己的航空公司,這就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決策問題,也將會與春秋航空存在競爭。
當初選擇做航空時,很多人勸王正華放棄,他不以為然:“像我這樣的,第一壟斷不會干,第二旁門左道不會走,只能找競爭激烈的行業,才有事情做。”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