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勤于鉆研 忠于職守 甘于奉獻
王軍:東北空管局技術保障中心主任
感言:努力堅持就一定會有收獲。
光榮簿:曾獲得“空管系統優秀共產黨員”“民航空管系統勞動模范”“全國民航五一勞動獎章”榮譽,參與研發的“導航設備集中監控系統”獲民航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監測遙控線路有新發現嗎?干擾信號隔離器在測試平臺上試驗了嗎?搞清楚指令周期對設備的影響了嗎?”這一連串急促的發問讓大家從緊張的試驗中抬起了頭。發問者,正是剛在北京參加完全國民航五一表彰電視電話會的王軍。他一下飛機,就直接來到技術保障中心場內導航站,投入到盲降設備故障模擬試驗中 。
“我沒有其他的愛好,看書和工作是我最大的興趣。”謙虛好學的王軍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1996年,王軍從沈陽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被分配到東北空管局工作。在當時大學生還相對缺少的環境中,擁有碩士學位的他卻從未放松對知識的追求。工作閑暇,他不是在與同事研究業務,就是閱讀和翻譯技術資料,搞科研創新。
“興趣愛好是工作中攻堅克難的重要法寶。設備保障工作雖然辛苦,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汗水,但做實驗、調數據、排故障就像解謎團攻關一樣,讓人著迷,催人奮進。”王軍說。他曾組織20余名技術骨干用3年時間完成了涉及10類設備,共計44冊、561萬字技術資料的翻譯工作。這項工作不但為單位節省了40余萬元資金,還極大地方便了技術人員的學習。他還結合科研項目、設備安裝、故障排除等工作實際,撰寫了多篇技術論文。由他開發的“雷達導航總站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有效地提高了單位科學管理水平,被評為民航局空管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作為為飛行安全提供設備保障單位的主要領導,王軍始終把保證飛行安全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嚴謹求實的作風和精益求精的標準干好每項工作。他時刻提醒著自己和同事:“空管每個崗位都責任重、壓力大。正是我們空管人時時刻刻的堅守、日復一日的堅持,保障著航班安全飛行。讓我們以光榮感和自豪感化解辛苦,平衡壓力吧。”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王軍在單位組織出臺了案例分析制度,組織員工深入學習分析典型案例,舉一反三深挖安全隱患,落實整改措施,確保單位連年實現安全考核達標。在設備維護工作中,針對單位老舊設備多、運行不穩定的情況,王軍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分析全國設備故障案例,為多套老舊設備科學制定出雷雨、高溫、嚴寒等不同情況的保障措施。在人員培訓工作中,他創造性開展了“技術論文答辯”活動,不但激發了員工刻苦學習、鉆研業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總結了大量實用的設備維修維護方法,攻克了多項設備維護技術難題。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他勇于接受新理念,善于以改革創新適應新形勢。在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將中心作為試點,成為了東北空管局第一家實施績效考核的單位,并以科學的考核方法推進績效考核工作實施,較好地發揮出薪酬待遇的激勵、引導作用。
“永葆感恩之心是干好工作的動力源泉。單位和崗位給了我們學習、進步和實現價值的機會和舞臺,唯有干好工作才是最好的回報”。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王軍時時事事都以工作為先。2007年,王軍負責組織實施甚高頻遙控臺升級改造,正趕上妻子懷孕身體虛弱、妊娠反應強烈,父親又不幸身患癌癥,需要放療和化療。
為了不影響工作進度,他把岳母接來照顧妻子,托付哥哥照顧父親,自己則全身心投入到在工作中,帶領技術人員在外兩個半月、行程5000多公里,輾轉于朝陽、長春、延吉、通遼等地,架設天線,鋪設橋架,引信號,調設備,克服諸多困難,順利完成了6個遙控臺的升級工作。
2011年,在做完視網膜脫落手術后7天、身體還未完全恢復時,王軍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2014年8月,王軍前往紹根移動雷達站、烏蘭浩特VHF遙控臺和通遼VHF遙控臺巡檢,在這期間,他的母親突發腦出血住進醫院,但直到完成計劃的工作他才趕到醫院。熱愛家庭又熱愛工作的他,總是有著很多這樣的無奈。而這些苦他只能自己“咀嚼”。
說得少,做得多,同事們這樣評價王軍。王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領導干部的愛崗敬業精神、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也詮釋著19年來他對技保工作的情感。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