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通航:踏上追夢的征途
“像如今汽車的普及一樣,國內的通用航空產業也將迎來大發展的契機”。當本報“通用航空萬里行”報道組在9月中旬走進河北采訪時,幾家河北通航企業的老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這樣的說法。很多年前,人們覺得像美國一樣發展汽車工業在國內是無法實現的,而如今汽車已經進入千家萬戶。在他們看來,通航產業發展也是一樣的,“美國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對前景的看好激發了更強烈的發展熱情。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有關通用航空政策的陸續出臺,特別是在2010年國家出臺低空空域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后,河北省各級地方政府、民航管理部門以及通用航空相關企業的熱情被點燃。經過幾年的發展,轄區內的通航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匯集了制造、運營、金融、培訓、科研等通航產業鏈上眾多環節。
老牌企業的新生
成立于1987年的冀華通用航空公司,是河北省首家甲類通航企業。它的成長可以說是河北省通航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冀華通用航空公司黨支部書記李燕南告訴記者,他們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蹣跚學步到加速前進的過程。“在此前的很多年里,冀華的發展相對緩慢。近些年來,隨著國家通航產業的發展,民航局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臺,我們的企業又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所謂加速發展,首先體現為經營范圍的不斷擴大,具體作業項目由最初的農林噴灑作業逐步向航空攝影、航空物探等工業飛行發展。目前,工業飛行作業每年已占到冀華飛行任務總量的90%。
加速發展也體現在河北省通用航空發展方面。“10年前,河北只有冀華一家通航企業,而現在省內已獲得經營許可資質的通航企業有11家,占華北地區總數的23.9%。”民航河北監管局局長李增永說。作業項目已擴展到空中巡查、人工增雨、探測測繪、科技實驗、飛行培訓等,而作業范圍不再僅局限于河北省轄區內,北京、天津、河南、山西、內蒙古等全國多個省區市都遍布了河北通航飛機的身影。
說到冀華,就不能不說其母公司石家莊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2012年9月,在石飛的基礎上,由中航通飛、河北航投、中航科工共同出資15億元組建了中航通飛華北飛機工業有限公司。河北省政府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聯手打造了石家莊通用航空產業基地,集通用飛機研發制造、通航運營和通航服務于一體,力求將其打造成為北方中小型渦漿、活塞飛機研制基地,飛機結構部件專業制造中心,華北通用航空運營中心和服務中心。
同樣煥發出新活力的還有邯鄲機場。在1991年開通民用航線前,這家成立于1957年的機場從事的大部分業務都是通航業務。用邯鄲機場總經理裴軍的話說,這里稱得上是“通用航空的搖籃”。1966年5月,航測大隊在天津成立,同年9月整體遷至邯鄲,后改為國航第20飛行大隊。1980年,飛行大隊由空軍建制轉為民用國營企業,在1983年后成為“民航工業航空公司第三分公司”“中國通用航空公司邯鄲分公司”,1997年隨著中國通用航空公司被東航聯合兼并而成為“東方通用航空公司邯鄲分公司”。而在2007年~2008年,曾經的泛美航校也在邯鄲機場從事訓練。“年訓練量達到2萬多架次。” 裴軍說。
隨著東方通用航空公司的搬離、泛美航校的倒閉,機場的通航業務一度發展緩慢。而如今,鑒于良好的通航保障基礎、充裕的停機位和7個訓練空域,邯鄲機場又受到了很多通航企業的青睞。裴軍告訴記者,在此前規劃時,他們預留了一塊300畝的空地,用于未來邯鄲機場通航產業基地的建設,發展運營、維修、制造等多項產業。
民營資本催生新企業通航夢
截至今年9月,河北省內除了11家已獲得經營許可資質的通航企業外,還有11家正在籌建的通航企業,總注冊資本近4億元。而引人關注的是,這22家企業中民營資本占了絕大多數。“投資熱潮從2010年開始比較突出,一些房地產、礦產等企業手里有資金,同時期待企業轉型。于是,不少人看好通用航空。”李增永說。
河北翔華通用航空公司就是正在籌建中的一家,其董事長任憲勇是一位頗具實力的民營企業家。幾年前,他將目光鎖定在了通航產業上,并先后購買了一架運-5B飛機和一架貝爾407直升機。他希望將自己正在籌建的公司打造成以農林作業為重點業務,并憑借自有直升機的優勢開展航空攝影、空中巡查、商務飛行和空中旅游項目的通航企業。任憲勇說,在決定進軍通航領域以及籌建翔華的過程中,身邊大多數朋友,甚至其夫人都一致反對。但當被問及為何看重這一產業時,任憲勇的答案言簡意賅:國家有政策,民間有資本,未來有市場。
河北致遠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民營的通航公司。這家新組建的通用航空公司,選擇了從飛行培訓環節切入,并正在進行CCAR-141部審定,經審定批準將成為華北地區唯一按CCAR-141部運行的航校。現在公司已陸續接收了30名飛行學員。“接下來,我們將以飛行培訓形成的專業人才隊伍和機場為基礎,規劃建設4個通航產業基地,開展輕型飛機的維修、托管和組裝制造等業務。” 河北致遠通用航空公司的總經理馮乃文對企業的發展信心很足。他坦言,這樣的信心一部分來自于投資商的投資熱情,“每年2億元的投入,給予了企業很大的支持”。
此外,民營資本也積極投入生產制造領域。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的河北遠奧飛機制造公司是集小型通用飛機的組裝、銷售、維修和保養于一體的綜合通用航空制造企業,目前一期基本建設完成,海鳥“探索者”SB7L-360A已成功組裝下線,計劃明年正式投產。
在一批新興企業積極籌建的同時,河北省通航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也在進一步加快,一系列新的通用機場項目正在積極籌劃中,促進通航發展須“機場先行”已成為所有業內人士的共識。據河北省民航發展建設辦公室綜合處處長周蘊璞介紹,河北省內現有以及有意向建設的通用機場共有21個。在通用機場建設方面,民營企業同樣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而政府方面也積極鼓勵民營資本介入。河北省遷安市就在已有一個直升機起降場的基礎上,積極籌劃建設一個公務機機場。
“目前,全省已經運營的通用機場(起降點)有5個,在建通用機場2個,近期獲空軍新批復的臨時起降點項目有3個。此外,已啟動前期工作的通用機場項目有9個。我們曾聯合航科院發展所對河北省通用航空發展進行了課題研究。預計到2030年,河北省內的通用機場力爭達到40個左右,運輸機場達9個。” 周蘊璞說。
毗鄰京津的地緣發展博弈
2012年,河北省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6575億元,全國居第6位。河北省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產業雄厚、地勢平坦,具有發展通用航空的優越條件。但分析河北的通用航空情況不能將眼光僅僅局限于河北,而是要將京津冀地區一同考慮。
首都北京身在河北省的環抱之中,使得河北省的空域條件、運營環境都變得較為復雜,大部分地區處于管制空域內,對作業時間、任務內容都有很嚴格的要求。
但正所謂此消彼長。京津地區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帶來旺盛的通航需求,卻缺乏發展通用航空足夠的空間和空域,因此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不斷向河北外溢。周蘊璞在總結河北特殊的地理區位對于通航發展的優勢時作了三點描述:一是利用土地、空域等資源稟賦積極承接京津通航發展需求外溢;二是利用距離優勢積極承接央企通航相關產業轉移;三是利用地緣優勢搭建通航信息服務共享平臺,促進研發制造、航空旅游、私人飛行、航空培訓、低空監管、飛行信息等業務一體化發展。
對于這一問題,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相關人士表示:“從發展環境看,京津冀地區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帶來旺盛需求、空域管理改革帶來較好可用空域預期、具有良好的土地與人力資源是河北省在京津冀地區發展通用航空的 優勢條件,而存在的劣勢因素都是河北省能夠逐步改變并變成優勢的因素,這決定了河北省發展通用航空不存在關鍵的制約瓶頸。”
針對首都機場航班時刻緊缺、公務機保障能力已基本飽和的現狀,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會同河北省三河市政府等單位已選定在三河市修建新的公務機機場。
隨著中航工業欒城機場的開通,石家莊“愛飛客”航空俱樂部也將在石家莊通用航空產業基地啟動。雖然俱樂部地處石家莊,但目標客戶卻直指京津和周邊地區。中航通飛華北公司規劃發展部副部長樊飛宇告訴記者,據統計,僅北京就有1萬名持有私照的飛行愛好者,他們每年的執照審核都需要一定的飛行小時數。因此,未來航空俱樂部可以為北京、天津、河北,以及山東、山西、河南等地的飛行愛好者提供飛行等多種服務。
通用航空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特點也給民航河北監管局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是加強市場準入、安全運行許可和監管,確保市場秩序和安全形勢的基本平穩;另一方面是做好未來規劃。李增永說:“我們會優先支持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實力雄厚、安全基礎牢的企業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并積極引導目前在籌企業合理選擇經營方向,科學確定市場定位,填補空白,完善服務功能,同時還要建立市場淘汰和退出機制。”
為更好地促進通航事業的發展,專業人士指出,要給予通航企業更積極的扶持:如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為通用航空發展爭取更加寬松的空域使用環境,同時簡化審批流程,加快項目審批進度等。對于河北通航產業也是如此,現在只是剛剛起步,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實現通航夢的騰飛,仍任重而道遠。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詐飛機”背后的社會心理待剖析
- 下一篇:低成本航空的“變”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