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記者手記:喊出民航的聲音
3000多名中外記者穿梭于會場駐地與代表委員之間,背著各種沉重的設備、材料,記者的快節奏、大步伐與代表委員們的嚴肅穩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各個代表團組全體會議對外開放的現場,記者席總是人頭攢動,答記者問環節經常出現秩序混亂、爭搶吵架的現象。
在聽取了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后,3月5日下午,各(省、市、自治區)代表團便開始召開全體會議,并選擇一場向記者開放。在陸續參加了江西團、重慶團、福建團、四川團、新疆團的會議后,記者開始漸漸明白,作為一名記者,尤其是行業報的記者,不僅僅應該是時代的記錄者、會議的傳播者,也應該努力做一個行業的傳達者。
如果把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比作星空,那么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重大事件就是一顆顆閃亮的星星。在兩會這個代表委員們參政議政的平臺上,人大代表審議的并不是每一顆星星,而是由它們匯集成的一片片星海,如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等宏觀問題,至多細化到一條條星河,如社會保障、食品安全、教育改革等大問題上。
在各省(市、自治區)團組開放會議上,就是這樣。每個省(市、自治區)都希望把自身的發展成果展示出來,把大問題拋出來。記者的提問,自然也緊密圍繞展開。團組開放會議上的答記者問,可以比作一個小型的總理記者招待會,有機會提問的多是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文匯報、路透社、法新社等媒體。
雖然記者和其他行業媒體的記者也運用了諸如搶話筒、大聲喊、向前擠等技巧或手段,但還是很難搶到機會。能提問、給回答是每一個記者的夢想。
記得在某團組開放會的記者提問環節,在兩三個問題過后,很多記者看到沒有提問希望,都紛紛離開了。最后,只剩下幾名記者站在非常顯眼的位置。雖然記者每次都舉手,最后甚至還大聲對主持人說,再給一個機會吧。但是,“大門”還是被關閉了。這種情況并不罕見。
在西藏團組開放會上,記者們關注的問題多集中在西藏的經濟發展以及和諧穩定等方面,提問的除了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記者外,香港、境外媒體占了一定比例。西藏團組的主持人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白瑪赤林很隨和,幾個問題過后,明顯能看出他會隨機叫到有特點的記者。
機會來了!由于記者站位較偏,每次舉手時,記者都會喊,給這邊一個機會,這邊好多次都沒有機會了。當白瑪赤林口中吐出“最后一個問題”幾個字時,記者大聲地喊:“這邊!這邊!!”并把舉得不能再高的手不停地晃動著。“那就你說吧。”白瑪赤林的普通話多少有點蹩腳。
“……您認為,民航為西藏帶來了哪些改變?為西藏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記者大聲地喊出了關于民航的問題。
“民航對西藏太重要了!……”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常務副主席吳英杰也同樣洪亮而干脆地回答。“今后,西藏還將繼續加大對民航發展的支持力度……”
這時,站在旁邊的路透社高大的“老外”記者對我說:“你的聲音真洪亮。”
喊出民航的聲音,是記者的心愿!“民航,太重要了。”--這樣的回答,在那樣的場合,讓一名民航記者很自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兩會話題:觸手可及的民航“大眾化”
- 下一篇:加快發展 通用航空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