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 通用航空產業
編 者按:《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發布已有兩年,國內通用航空市場迅速涌入了大量投資,通用航空已處于加快發展的關鍵階段,但是相對于航空運輸業,通用航空仍處于弱勢,現行的政策及制度無法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虛熱狀態的通航投資也需要合理引導。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航空系統的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了關于出臺具體政策、鼓勵我國通用航空產業自主創新的建議。由于行業發展所需的很多要素尚有欠缺,通用航空任重道遠,仍需政府和業界的理性實干。
既要“飛起來”,也要“飛出去”
——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吳光輝
記者 從參加上一屆全國“兩會”開始,吳光輝和航空界其他代表委員一道,就借助“兩會”平臺,呼吁低空開放,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最近兩年,國家開始了低空空域改革試點工作。
在吳光輝看來,低空空域開放解決了通航“飛起來”的問題,接下來將是怎么“飛出去”的問題。在“飛出去”的過程中,目前面臨的一些挑戰,其中之一是現行的空管體系還不利于發揮通用航空的優勢,主要是通用航空的靈活性,尤其是在緊急救護方面的速度優勢還沒有體現。與此同時,發展通用航空產業,不能局限在航空工業領域,還要來自通航機場、通航服務乃至飛行員培訓、資質管理等諸多領域的共同推進。
“目前國內的飛行駕校、考試培訓、資質獲得等尚未形成規模和體系,這就帶來一些問題。”據吳光輝介紹,目前國內幾乎沒有通用航空的“4S店”, 飛行員培訓主要以俱樂部的形式開展,且通航飛行員的標準與航線飛行員標準完全一致,造成通航領域飛行員培訓成本過高。
吳光輝表示,只有把包括飛行培訓在內的配套服務產業和體系盡快建立起來,才能培養大批的通航飛行員,滿足未來行業發展的需要。“一般來說,民航飛行員也是從小型飛機的培訓開始。加快發展通航飛行培訓,有利于由通用航空領域向民用航空領域輸送飛行員,也能解決相關的就業問題。”
在通航機場建設方面,吳光輝以玉樹機場在玉樹地震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例,指出通航機場的建設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機場的作用不能單用金錢衡量,其社會效益和實際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他說。
通用航空產業仍很弱小
——訪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通飛董事長孟祥凱
記者 劉偉勛 馬寧
在孟祥凱眼中,2012年是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關鍵一年。國家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后,對低空空域開放進行了大力推進。但從宏觀上看,中國航空運輸業呈現出明顯的“倒三角形”發展趨勢——國內擁有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比肩世界強國的航空運輸業,但通用航空產業卻非常弱小,不足以支撐國民經濟發展。
飛行員短缺是制約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對于私照飛行員和通航飛行員,采用與航線飛行員相同的體檢標準和安全管理規定,導致培訓成本較高。孟祥凱建議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增設降低難度的飛機執照類型,放寬私人培訓的駕駛執照飛行員體檢標準,鼓勵各類學校開設航空專業,放開培養航空技術飛行人才,滿足通用航空發展對空地勤人員的需求。
對于目前各地涌動的通用航空投資熱潮,孟祥凱表示,從國外經驗來看,通用航空的市場劃分非常細,不同的企業針對不同的市場尋找發展空間。他認為,民營企業進入通航產業時,都會謹慎地進行深入分析。中航工業通飛愿意在制造、運營、服務領域與民營企業合作,共同推動通航產業的發展。
在通用航空的制造、運營、服務三個領域,孟祥凱認為國內目前最強的是制造,其次是運營,最有差距的是服務。在他看來,通航服務與客戶直接接軌,這也是我們最需要加強的領域。
為進一步加快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的健康發展,孟祥凱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希望國家制定出能夠支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具體包括通用航空培訓、對自有知識產權和中外合資的通用航空企業給予進口優惠、國產通用飛機的銷售、機場等基礎設施能力建設、新興通航業態俱樂部及地面固定運營基地(FBO)建設等方面,以鼓勵我國通用航空產業自主創新,支持民族通用航空產業發展。
公平準入 激發民間投資熱情
——訪全國人大代表、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
記者 劉偉勛
今年是全國人大代表、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第六次參加全國“兩會”,與前五年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參會相比,王均金感到責任和使命更重,人大會議上的討論也更為熱烈,代表們發言甚至要“搶話筒”。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王均金帶來了三份建議,包括定期編制國家資產負債表;進一步放寬準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
作為與民航有著不解之緣的民營企業家,王均金近年一直通過“兩會”平臺,為民營經濟成長和民航改革發展鼓與呼。幾年之中,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不斷擴大,均瑤集團旗下的吉祥航空自2006年9月開航以來保持連續盈利,機隊規模已擴大到近30架。
目前,以民營企業為載體的民間投資,已經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和重要源泉。不過在實踐中,民間投資要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仍需要破解許多體制性障礙。主要是市場準入存有障礙,一些“含金量”高的審批尚未取消,部分領域存在“玻璃門”現象。
在王均金看來,放寬準入,提高效率,激發民間投資和創業熱情,既是優化資源要素配置的有效手段,也是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有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民間投資達到22萬億元,占當年全部投資的62%。王均金相信,如果進一步放寬準入,民營投資所占的比重將繼續擴大,將和政府投資及內需一起,共同拉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與此同時,民營經濟的參與和競爭格局的形成,還有助于提高經濟效率、創造更大價值。例如在航空業,盡管目前民營航空所占的比重較為有限,但在增加旅客選擇、降低出行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等方面,已經發揮了積極作用。
對于民營航空的發展,王均金希望政府部門能在確保安全、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給后來者以及小公司更多的關心。例如,在飛機引進上,他建議適度放寬小型公司的購機指標,在增量資源上向小型公司傾斜,幫助其加快成長。
在金融領域也存在著類似的期待。目前國內金融機構還是以國資、外資為主,民間資本雖然有所涉入,但在股權比例等關鍵環節依然有所限制。王均金建議放開股權比例,出臺“存款保險制度”,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在上海等有條件的區域先行先試;讓民資發揮“鯰魚效應”,促進金融創新和金融行業的效率提升。
無論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都讓王均金對民營企業的未來有了更多的信心。他認為,民營企業今后的機會將越來越多,企業的想法都或多或少有可能實現,關鍵是要做好準備,把握機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兩會記者手記:喊出民航的聲音
- 下一篇:微信 漸成航空公司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