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航空安保體系中人為因素的管理
航空安保體系采用閉環管理系統,通過策劃、實施、檢查、處置的方法,實現有效運行和自我完善,而其中人的因素是執行閉環管理系統的核心和關鍵,因此加強人為因素的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實施和運行航空安保體系。
對于人為因素的管理,本人通過網絡檢索發現國內相關研究者甚少,業內相關文獻也是鳳毛麟角,幾乎沒有人為因素管理模式的參考或可遵循的適用性方法。國外研究也相對缺乏,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曾對人為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公布了《承運人航空維修人為因素手冊》,此手冊主要是針對機務人員人為因素的管理提供參考和借鑒,但對于機場其他保障部門和運行部門卻沒有可直接參考的手冊或者文獻。國外資深專家通過對《承運人航空維修人為因素手冊》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人為因素的PEAR模型”管理體系。人為因素的PEAR模型,主要管理影響“個人工作”的一些因素。本文理念主要是通過人為因素的管理,實現與時俱進,超前性、預見性管理。
人為因素的PEAR模型
人為因素的PEAR模型代表了:做這份工作的人(P);他們工作的環境(E);他們執行的操作(A);完成這項工作必要的資源(R)。
人(People)
人的因素是指參與工作的崗位人員,要考慮他們的內在因素、外在因素、身體因素,合理安排工作。內在因素主要有:心理狀態、精神狀態、個人情緒、工作經驗、掌握知識程度等;外在因素主要有: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疲勞程度、化學品依賴情況、工作環境等;身體因素主要有:身高、性別、力量、五官、健康狀況等。一個良好的人為因素項目要考慮到人類的局限性,并據此安排工作,才能確保每個人能夠執行工作任務。
注重這三種因素在每個人身上的影響,例如疲勞程度,充足的休息時間和休息期,確保任務壓力不超過他們的能力,這樣才能正常保證工作的安全、高效運行,出錯的問題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疲勞麻痹而引起的;例如身體因素像每個人的身材、力量、年齡、視力等等不同,公司應該匹配每一個人的身體特性和相應執行的任務,確保每個人身體上能夠執行工作任務。
環境(Environment)
環境既包括物理環境和內部組織環境。物理環境主要包括:氣溫、濕度、照明、噪聲控制、潔凈和工作場所涉及的范圍等。內部組織的環境主要包括:合作、交流、共同的價值觀、相互尊重和公司的文化等。物理環境當不適合員工正常工作時,部門應及時改變或調整環境因素,適應工作的要求。內部環境中好的領導力、溝通、共享目標、團隊合作都會促進形成良好的內部組織環境。
如何塑造內部環境,可以通過深入開展班組文化建設解決這個問題。將工作中的優秀習慣和工作方法納入班組文化建設,并深入開展,讓人人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習慣,使班組文化更好的服務于工作開展。班組文化建設要改變以往的之談文化,只停留在制度上、版面建設上的特點,轉變到服務工作建設上來。如:開展調研實踐研究工作,人員工作效率或表現影響因素,探究解決方案,確保持續性的航空安全和效率;落實危險源識別制度,構建完善的管理預防體系,準確識別和預防危險狀況的發生;開展工作事件或事故學習探究課題,主要通過事故的基本原理加以認識、教育和應用,實現保護人、設備、財產和環境安全的目標;加強安全氛圍營造計劃,減少人為差錯,增強團隊合作和有效溝通,提高狀況警覺能力。
行動(Actions)
通過對工作任務的分析,識別工作任務中執行每項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需要完成的操作,并制定嚴格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標準。加強員工對技能的訓練,確保具備過硬的工作技能和對每一個工序的嚴格執行和把關。
如何制定行動的標準和提高執行力,通過建立標準化程序,嚴格落實執行標準,并通過考核監督檢查的方式進行結果檢測,根據反饋情況自我實現校準。提高執行力,是現在落實標準的保障,通過班組的評比制度、激勵機制、績效考核等方式促進員工提高執行力度,嚴格落實標準要求;其次加強心理認同,通過多次實踐和理論學習提高對工作和標準的心理認同,有助于對標準的堅持;再次,領導力的影響有助于提高執行力,領導人員應該以身作則、嚴格職守,有利于形成上行下效的氛圍,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就是說的這個意思。
資源(Resources)
資源分為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其中硬件資源就是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要補充和必備的一些機器、工具、計算器等常用物理資源,如安檢工作中的X光機、金屬探測器、地服中的值機柜臺、各部門辦公電腦、電話等。另外還需要加強軟件資源的建設,如管理制度、崗位手冊、技術標準、創新管理等。
如何預防控制日益多樣化的危害航空安全手段和資源軟件的提升,可以通過民航局和優秀機場相關法規和文件,或者深入探究崗位情況,做出符合自身發展要求的管理制度、崗位手冊、技術細則等,并嚴格實施。加強自身和團隊學習先進理論的能力,首先掌握了解先進的管理理念,指導并應用于實踐工作。如:學習民航專業文獻文章、民航和社會科技前沿知識,促進了解先進理念和最新科技發展成果,辨別最新科技成果,提前預防和控制不安全事件的發生件或將科技成果應用于民航安全領域。其次通過有先進理論學習有預見性的預防和解決問題或優化管理方案,實現工作或相關產業鏈的升級。另外通過采用多種方式,完善管理中的缺陷,創新管理,實現優化工作。例如航空安全自愿報告制度、微軟的白板制度,頭腦風暴法等都可以為創新管理搭建平臺,實現管理創新。
實現人為因素的管理,有利于發揮人在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實現人的價值,以及促進工作的優化和創新。另外人為因素的也正是激活航空安保體系(SeMS)高效運行的畫龍點睛之筆,加強人為因素管理的探索和構建,刻不容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亞太航企的內“憂”與外“患”
- 下一篇:航班延誤信息為何“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