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未來 從拒絕“空怒”開始
隨著社會對民航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航班延誤也成了社會新聞的重要話題。與航班延誤一起出現的,還有旅客的負面情緒。當遇到航班延誤,甚至會上演走上跑道“據理力爭、捍衛權利”的橋段。
當這些人在機場因延誤開始一番“打砸事業”時,外媒套用“路怒”(roadrage)一詞,為中國老旅客發明了“空怒”(airrage)一詞。“空怒”族的一怒,往往導致民航工作人員受傷、機場設備受損、乘機秩序被破壞,而“空怒”發泄者自己也面臨著法律的制裁。
面對航班延誤,誰不著急,但著急并不是揮出拳頭的理由。
航班延誤時,甲的憤怒、乙的不滿都只是“星星之火”,但如果甲乙丙丁們的“不高興”一拍即合,就足以“燎原”。指責、謾罵、毆打,甚至沖上跑道,諸多鬧劇可能輪番上演。這些鬧劇,不僅不能幫助解決延誤問題,還會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物損失。這些鬧劇反而會成為治理航班延誤的“絆腳石”。航空公司的妥協,“空怒”族的“勝利”,就應征了網友的評論,“拿到了補償,拉低了國民素質”。
《大學》對“齊家”有這樣的闡述:“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絕大多數人都是小人物,小人物的能量有限,其微小的言行也很難直接影響一個事件的走向。白巖松曾說過:“我們不是在看一個時代的笑話,你也是身在其中的一員。”“我們”二字就是靠著一個個小人物的小小印記勾勒而成的,小人物們的情緒相互堆積交疊,便是一個時代下的民族表情;小人物的聲音相互感染重合,就是時代戰車的車輪滾動前行的巨響。
誠然,航空公司在延誤問題上,確實存在著一些管理缺陷。民航發展必須直視這些問題,但是討論問題應該理性客觀,而不是靠拳頭說話。電影《云圖》里,有一句臺詞,“我們的每一個善舉和我們的每一個惡行,都在孕育著我們的未來”,所以,如果不改眼下的不好行為,那么何必再討論我們所想要的未來?
改變需要從多個角度開展。航空公司需要提高管理水平,謀求降低延誤率的方法,加大延誤工作的力度,避免讓乘客因為“服務失敗”而怒火叢生。對于乘客而言,不把聲音夾雜在對延誤的“聲討”中,不是懦弱膽小,而是出于理性,是為了公共安全不受妨害,也是為了可以對未來有一個認真的期待。改變未來,讓我們一起從拒絕“空怒”開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航班延誤信息為何“難產”?
- 下一篇:歐洲通用航空管理模式現狀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