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教育須正視危機與挑戰
隨著第29個教師節的到來,高等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又一次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高等教育肩負著為我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當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畢業生“就業難”與企業“用工荒”的矛盾。在民航高等教育中,這一矛盾并不明顯,學生就業呈現樂觀趨勢,企業用人需求基本得到滿足。
總結民航教育發展歷程,矛盾的有效解決得益于三個方面:一是有效的行業管理體制為民航高等教育建設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長期以來,民航局高度重視教育工作,積極推動民航直屬院校建設發展,為民航教育和院校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政策和投入保障。
二是行業發展與行業教育的良好互動為民航高等教育建設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民航教育蓬勃發展,在推進我國民航事業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行業發展的同時促進了民航教育的發展,二者之間形成了互動和諧的生態系統,確保了民航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三是與時俱進的教育教學改革為民航高等教育建設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民航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始終堅持服務行業的職業屬性,將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運行需求緊密銜接,適應外界多元化需求,不斷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增強了民航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準確性和特色性。
民航教育在結構與功能方面均呈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勢,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正視當前面臨的危機與挑戰。當前,同民航先進國家相比,同民航強國的目標要求相比,我國民航面臨的挑戰與民航科教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民航教育人才培養的數量、質量和結構還不能完全滿足民航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從實踐來看,我國民航教育主要面臨三方面的危機與挑戰:一是民航行業科技含量的提高呼喚創新型人才。未來民航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從航空工具本身到運行方式都將滲透大量的高新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必將改變行業的組織運行模式和職業崗位內涵等。對于民航從業人員來說,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將成為一種必要條件。二是民航行業功能多樣化呼喚復合型人才。世界民航發展經歷了由小變大、從服務功能領域單一到多樣的道路,我國民航業同樣如此。目前,民航已經不僅是現代交通運輸體系中的一部分,還是支撐國家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綜合功能不斷強化,服務領域不斷擴展。這就要求民航教育的內涵必須不斷延伸,民航人才應具備更強的能力及更高的素質。三是民航行業全球化呼喚國際型人才。當前的民航國際競爭日益激烈,要想在世界范圍內立于不敗之地,民航教育任重而道遠,其中培養民航人才的國際化視野更是重要前提。
從技術角度講,民航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應著手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在保持教育規模穩步發展的同時,重點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對于學科而言,要加強特色學科的內涵建設;對于專業而言,要適當調整專業結構。尤其是針對民航的快速發展帶來的信息需求綜合化、運行模式創新化和服務功能擴大化,院校應盡快更新教育內容,不斷擴大專業覆蓋面,從而避免將專業教育窄化為崗位培訓。二是應結合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構建現代民航職業教育體系。以“大工程觀”與“大職業觀”為指導理念,實現科學與技術互動、底蘊與技能兼顧、深度與廣度并重,逐步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多類型、多層次、立體化的民航終身教育體系。簡而言之,堅持開放、適應、協同、多元化的理念,漸進實施學科專業的結構調整和提升改造,才能不斷促進民航教育體系的完善和持續發展。 (作者系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踐行中國夢的機場路徑
- 下一篇:發展臨空經濟與機場凈空保護應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