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鑫未:非典那年我們相識 如今疫情與你并肩戰斗
馬鑫未:Ameco華北航線中心客艙維修大隊技術支援分部娛樂電子室組長
王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地壇醫院中西醫結合二科護士(疫情開始后轉入ICU病房)
“爸爸,快看是媽媽,媽媽在電視里。”三歲的女兒嚷了起來,我才看見“消失了”近一個月的妻子!電視里正播放著北京衛視的《生命緣》,北京地壇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的專題報道,看著防護下的她,既陌生又熟悉。這些天,看了無數張逆行者的臉,但看到自己妻子的時候,心里五味陳雜,眼睛酸澀,更多的是擔憂與心疼!
疫情爆發,北京地壇醫院成為首都新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第一道防線,而妻子作為北京地壇醫院的一名資深護理人員,無論是甲型H1N1流感,還是鼠疫,她一直沖在最前線,這次自然也不例外,第一時間就遞交了請戰書。我知道這是她的職責與使命,但是真正送她去戰場的那一刻,心里無比酸澀!
正月初二那天,也是正是妻子的生日。突然接到上級通知,醫院要收治北京市新冠肺炎中重度及危重癥患者,需要資深護理人員緊急支援ICU危重癥病房。如果說隔離病房是“特種兵”,那ICU就是“特種兵”中的“特種兵”。看到消息,她問我:“現在醫院危重癥病房需要人,那里收治的都是最危重的病人,可能也是最危險的地方,你同意我去嗎?”一時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但我知道我應該支持她:“家里需要你,但作為醫者,你應該去。無論怎樣就一點,一定做好防護,我們等你回來!”她簡單拿了些生活必需品,來不及叮囑太多,女兒甚至還在睡夢中,她就這樣匆匆地出發了。
非典那年,我們相識。新冠肺炎疫情這年,她成為一線戰士。從相戀到結婚,我們從沒有分開過這么長時間,每當看到各種醫務人員抗擊疫情的報道,那重重防護下的勒痕,想到她此時也正在一線與病毒抗爭,心里五味雜陳。聽到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有被感染的消息,更是十分擔心,因為平時她的抵抗力就比較低,而我們只能時刻提醒她注意防護,多點休息。他們工作的時間是不固定的,隔離病房也帶不了手機,怕打擾到她工作與休息,我們只能通過微信留言交流。常常是深夜了,她才出隔離病房,一家人約好的視頻總是一再地錯過!
女兒才三歲,正是需要母親陪伴的時候。一次吃飯的時候,女兒坐在椅子上,突然放下勺子,跟我說“我想媽媽了,想的都流眼淚了”!說著淚水不停地涌出,我抱住她,“媽媽去工作了,很多人生病了,需要媽媽,我們要給媽媽加油,她把病毒打跑了,就能回來了!”就這樣,電話里總能聽見她喊“媽媽加油”。
單位領導了解到家里目前的情況,考慮到孩子的照顧問題,堅持要幫我解決困難,可是我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特殊的時期,作為一名國航機務人,站好每一班崗,保障好每一個航班,為飛機上的每一位旅客提供良好的出行體驗,是我的責任。去年,我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今天,在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必須履行自己的責任!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戰斗,一場全國上下都在進行的戰斗,一場必須打贏的戰斗。愿疫情早日過去,愿一切美好如期而至。天下安好,共同堅守,團圓會有時!(馬鑫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青海機場強化防控措施嚴防疫情輸入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