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使命在肩 勇往直前
全體員工請注意:“現在站坪部開始選拔突擊小組成員,負責保障國際技術經停航班保障,小組成員不能回家,不能與其他工作人員接觸,為期最少一個月”“我報名,我是黨員,讓我去吧”通知剛剛發出,已經有人站出來報名了,他就是內蒙古機場地服分公司的普通員工王海波。
圖:認真工作的王海波 拍攝:孫志浩
1995年進入到內蒙古機場集團公司地面服務分公司至今,王海波從一名軍人一名黨員,到成為一名站坪部駕駛員,一名班組長,這片機坪充斥著他的汗水與青春以及對工作滿腔的熱情。
2020年1月中旬,疫情正在高峰階段,應公司、部門要求基層班組成立疫情突擊保障小組,作為組內的黨員他主動請戰,從1月30日開始保障所有與疫情有關的各類航班并任保障小組組長。3月中旬,成立保障國際技術經停小組,他再次積極報名加入。從3月20日第一班開始至現在仍在保障中,疫情保障期間,他嚴格按照培訓要求,認真全面地做好個人防護,并帶領站坪特車保障突擊小組安全正點地完成了各項保障任務。
20多年如一日,他是人們口中親切的海波哥,是對工作認真負責,腳踏實地的班組長,作為一名黨員,在疫情期間,他背負著黨員的使命,挺身而出、以身作則,每次出車前對車輛設備技術狀況、油量、電量做好出車前檢查,預落時間提前兩小時提醒大家發車,隨時檢查全員的防護用具。收車前,他毫不松懈,對車輛仔細的消毒通風,記錄消毒時間。即使再忙,他也會抽出時間帶頭搞好車輛衛生。平臺車、擺渡車、機組車......都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
疫情保障初期階段,任務較重,大家都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這一穿,往往就是一天。摘下護目鏡,臉上一道道被擠壓的印子清晰可見,更大的挑戰是,穿著防護服,無法喝水,無法吃東西,更無法去洗手間,防護服屬于一次性用品,為了節省醫療用品,每一位組員都告訴自己:“盡量少喝水”。大家經常在工作期間吃不上一口飯,喝不到一口水,每次出車保障,甚至都需要帶著成人尿不濕。王海波有多年的胃病,因為這次特殊任務而變得更加嚴重,經常在崗位上疼到直不起腰,組內的兄弟們不忍心,想讓他回去休息,他只是笑著說:“沒事的,大家辛苦了,咱們再堅持堅持,你們年輕人能行,我也一定能行。”此時此刻,所有的人都充滿了干勁。
站坪部還負責機場各部門特殊保障人員的接送,所以去的最早回來的最晚,工作壓力大,穿著防護服很悶熱,嗓子很干,肚子很餓,衣服也是濕透的。保障結束后,所有突擊小組還要接受隔離,緊張的工作,封閉的環境,更加導致組內員工普遍有焦慮抑郁情緒,有些員工情緒波動較大。王海波看見組內員工狀態不好,每天都會和員工交流,用視頻的方式和大家聊天,了解大家的心理狀態,避免精神狀態不好造成安全隱患。在大家最需要的時候,他像溫暖的陽光,照進每一個人心里。
站坪特車保障突擊小組團結緊密,大家擰成了一股繩,所有人面對嚴峻的疫情,緊張的工作,頂住了壓力,高度集中、出色圓滿的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保障任務。這些離不開王海波對工作的恪盡職守,對組員的細心呵護。“有什么困難和我說”這是王海波對大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面對工作,他一絲不茍,面對疫情,他首當其沖,面對困難,他迎難而上,面對同事,他親如兄弟。在我們身邊,正是有許許多多像王海波這樣的人,工作中不知疲倦、忘我無私,我們才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突破一道又一道險關,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因為使命在肩,所以勇往直前。這正是榜樣的力量,憑著這股力量,我們有十足的信心打贏這場“戰役”。風雨總會過去,堅信會迎來彩虹!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烏海機場順利完成烏海市支援自治區疫情醫療防控隊保障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