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機場2025年旅客吞吐量有望超9000萬
廣東省“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發揮白云機場航空樞紐作用,廣州市也明確要重點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據預測,白云機場2025年的旅客吞吐量將有望達到9000萬至9500萬人次,成為全球重要的航空綜合樞紐之一。打造國際航空樞紐,涉及白云機場升級改造、國際客運量增長、南航中轉旅客占比增幅、廣州臨空產業集聚發展以及各項提升白云機場樞紐中轉效率的軟硬件服務等多個方面,也是實現國家民航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體展望 二號航站樓2018年投用
2018年,白云機場二號航站樓將投入使用。根據建設規劃,白云機場擴建工程建成后,將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0萬噸、飛機起降量62萬架次的使用需求。
按照建設規劃,去年以來,白云機場完成了航站樓國際流程的改造,新增33個機位建設,第三跑道順利投產,以及完成了航班時刻放量,配合完成航班時刻拍賣等。未來,隨著白云機場第四、第五跑道的開建,第三航站樓的建設,以及機場的陸側交通建設網絡和空域資源的優化,白云機場2025年的旅客吞吐量將有望達到9000萬至9500萬人次,成為全球重要的航空綜合樞紐之一。
建設商務航空服務基地
今年,白云機場動工建設商務航空服務基地項目,這是落實廣州國際航空樞紐戰略的重要舉措,因為商務航空屬于通用航空范疇,是我國民航運輸產業中最具活力的朝陽行業之一。未來10年,我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三大商務航空市場。
據了解,該項目共分三期,總占地面積近900畝,一期以2024年為設計目標年,將建一個占地8.8萬平方米的商務機專用停機坪、2萬平方米的專用停機庫,一座5800平方米的運營服務中心,可滿足年起降商務機航班1萬架次、旅客吞吐量5萬人次的要求。
運營服務中心樓內將具備獨立的安檢、聯檢、飛行服務站等功能;商務機專用停機位數量多,規劃建42個商務機專用停機位。未來,該基地將打造“覆蓋全省、輻射全國、通達全球”的商務航空服務網絡,以及以廣州為中心,輻射珠三角及港澳地區的直升機擺渡服務網絡。建好后,將可彌補廣州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的一大短板。
打造國際航空樞紐還要看哪些指標?
指標1:國際中轉旅客占比增長
“廣州作為南航主基地,樞紐地位日益凸顯。”南航相關負責人表示,南航廣州樞紐的航班結構和旅客構成均在發生變化。隨著國際運力和寬體機不斷投入,國際中轉旅客比例大幅提升。
2012年,南航正式推出“廣州之路”,建立起連接歐亞澳的空中橋梁。截至今年5月,廣州直飛澳新和歐洲的通航點達到12個,周航班量達198班。
同時,國內經廣州中轉到澳新的旅客,從2010年的14.5萬人次增長到2015年的50萬人次。目前“廣州之路”最熱門的航線為“悉尼—廣州—倫敦”往返,中轉占比超過了航線總量的40%。
“南航作為廣州白云機場的基地航空公司,一直致力于攜手打造國際樞紐空港。以今年的4月份為例,南航承運的國際旅客已達到整個白云機場國際旅客量的60%。”該負責人指出。同樣是在4月份,南航的中轉旅客量占比已達到白云機場的48.6%,國際轉國際和國際轉國內旅客量更是接近50%。
指標2:臨空經濟產業不斷集聚
根據廣州市去年8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民航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廣州要以鞏固和提升白云國際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為重點,大力發展臨空經濟產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飛機維修與制造、飛機租賃、跨境電商等,引導產業集聚。
記者獲悉,廣東機場集團積極謀劃航空產業布局,推進空港經濟項目落地。其中,廣州新科宇航項目就是一個重點項目,也是規劃中航空維修制造產業集群的龍頭項目。
廣州新科宇航副總經理周曉表示,新科宇航主要從事民用飛機維修與改裝,以及相關零配件的制造與維修。在未來發展中,廣州新科宇航將依托飛機大修和改裝業務,加快拓展上下游維修產業鏈業務,目標是讓廣州站上世界級飛機維修制造產業高地。
指標3:機場中轉效率服務提升
據悉,南航于2014年3月成立廣州樞紐控制中心,提升中轉效率,如重點關注當天批量中轉旅客和洲際航班的中轉旅客。當出現批量(10人以上)旅客、銜接時間緊的情況時,啟動對調整后續航班起飛時間的評估,避免中轉旅客的無謂等待。2016年一季度,通過此舉,接近八成中轉旅客按原計劃順利成行。
此外,行李通程聯運讓旅客免提行李,流程更便捷。乘坐指定航線的旅客,到達白云機場后無需提取托運行李,可縮短旅客轉機時間。據悉,近年南航國內出發轉機往國外的所有航班都享受此服務,而國際轉國內已覆蓋21條航線36個航班,涉及亞洲、歐美、美洲、大洋洲的14個國家。目前,南航已聯合機場、海關等一起推進改造,爭取盡快實現廣州樞紐南航國際入境航班通程業務全面開放。南航還專設“中轉大使”,對國際轉機、24小時免檢、72小時過境免簽旅客進行引導服務。
民航專家:最關鍵看國際旅客運輸量
“首先,國際航空樞紐通常是經濟越發達,政治、文化影響力越大的城市,其航空網絡越加發達。國際金融中心如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也是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其次,成為國際航空樞紐還有一些關鍵指標。”民航業內人士、民航資源網專欄作家韓濤舉例說,這些關鍵指標包括:1.飛機起降架次:反映機場的大小和運輸服務能力。2.旅客吞吐量:反映機場的旅客周轉能力。3.貨郵吞吐量:反映城市區域貿易活動量。4.國際旅客運輸量:反映機場的國際對外交流活動能力以及開放程度。5.國際貨郵運輸量:反映國際貿易的主要指標。
“其中,國際旅客運輸量是國際航空樞紐的客運最關鍵指標,像倫敦、紐約、東京、香港這樣的城市的國際旅客占了很大比例,以倫敦西斯羅機場為例,2014年其旅客吞吐量為7341萬人次,其中國際旅客吞吐量就達到了6809萬人次,占全部的92.8%。”韓濤說。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周本欣:20年磨一劍 練就今日機務“技術擔當”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