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重慶將建成引領內陸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
11月3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交通局獲悉,重慶市政府、中國民用航空局近日印發《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2019—2035年),明確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目標:到2035年,重慶主城區都市圈將形成全球知名的多機場體系,成為引領內陸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充分發揮“三個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重慶正全力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努力建成引領內陸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
“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是重慶積極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舉措。”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重慶已具備一定的基礎:2018年江北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16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38萬噸,分別位列全國第9位和第10位;國內航線通達142個城市,國際及地區航線通達61個城市(航線數量82條)。
而《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的出臺,則進一步明確了重慶國際航空樞紐的建設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任務。該規劃明確,從2019年到2035年,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分三個階段推進:轉型發展期(2019—2023年)、提質增效期(2024—2029年)和優化完善期(2030—2035年)。
到2025年,實現年旅客吞吐量7500萬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通達80個城市以上,年貨郵吞吐量80萬噸以上。到2029年,江北機場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樓建成投用。
到2035年,重慶新機場建成投用,主城區都市圈機場體系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2400萬人次,國際及地區航線通達城市100個以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面通達。
重慶國際航空樞紐發展目標
2025年
建成現代化國際航空樞紐
機場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保障能力
航路航線“四橫兩縱、一環七射” 終端區格局“七進九出”
江北機場基礎設施達到終端規模,2組近距跑道高效運行,年保障起降57萬架次以上
航空服務
實現年旅客吞吐量7500萬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
基本形成以航空快線為核心的航線網絡布局,國際及地區航線以向西、向南為重點,通達80個城市以上,其中日均1班及以上的遠程精品航線達到5條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通達性顯著提升
貨運服務功能更加完善,年貨郵吞吐量80萬噸以上
綜合交通
形成以軌道交通為核心的機場集疏運體系,機場1小時交通有效覆蓋重慶主城區都市圈。機場公共交通集疏運方式占比50%以上。空鐵、空陸等旅客一體化聯運服務加快發展,聯運比重10%以上
發展質量
確保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航班放行正常率85%以上。國內/國際航班最短中轉時間(MCT)80分鐘
區域經濟
重慶臨空經濟示范區加快發展,建成臨空高端產業集聚區和國際貿易中心,成為內陸地區重要的綜合物流樞紐,基本建成輻射西部、連通世界的內陸開放高地
2035年
重慶主城區都市圈形成全球知名的多機場體系
成為引領內陸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
保障能力
航路航線“四橫三縱、兩環八射” 終端區格局“九進十一出”
重慶新機場建成投用,重慶主城區都市圈多機場體系合理分工、高效協同,年保障起降90萬架次以上
航空服務
重慶主城區都市圈機場體系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2400萬人次
航線網絡更加完善,對全球主要經濟中心城市實現高效通達,國際及地區航線通達城市100個以上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面通達
建成國際航空物流轉運中心,年貨郵吞吐量350萬噸
綜合交通
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為核心的集疏運體系更加完善,形成1.5小時覆蓋成渝城市群,2.5小時輻射西部主要城市的地面交通網絡。建成“零換乘”“出行即服務”的智慧客貨一體化運輸服務體系
發展質量
實現機場持續安全,全面建成“安全、綠色、智慧、人文”機場。可持續發展水平進入全球同類機場領先行列
區域經濟
建成航空自由貿易港,實現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成為國際一流航空大都市,成為重慶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戰略基石
(數據來源由市交通局提供)
建設路徑
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路徑分三步走
《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明確,從2019年至2035年,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路徑分三個階段完成。
具體路徑如下:
第一階段為轉型發展期(2019—2023年),提高現有3條跑道運行效能,精細化實施江北機場第四跑道、T3B航站樓建設,加快推進江北機場與高速鐵路的銜接、加快實施軌道交通10號線二期工程。完善航線網絡戰略布局,加快構筑向西、向南國際航空大通道等。
第二階段為提質增效期(2024—2029年),江北機場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樓建成投用,打造差異化航空服務品牌,建設城軌快線,形成“航空+”一體化客貨聯運服務等。
第三階段為優化完善期(2030—2035年),主要包括重慶新機場建成投用,打造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支撐內陸開放高地和國際物流樞紐建設,支撐重慶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通達能力
重慶將構筑通暢的客運航空網絡
《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明確,到2025年,江北機場實現年旅客吞吐量7500萬人次;到2035年,重慶主城區都市圈機場體系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要實現這個目標,重慶將構筑通暢的客運航空網絡。
重慶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將以向西、向南為重點,推進區域性國際航線“快線工程”,以新加坡、曼谷、東京、德里等重點城市為核心,打造輻射東南亞、南亞、東北亞的區域性國際航空網絡。
以提升戰略通達能力為導向,立足成渝腹地市場需求,實施洲際遠程航線“精品工程”,強化中轉銜接,構建以通達全球主要國際航空樞紐和科教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為核心的遠程國際航線網絡。
增強江北機場國際中轉功能,全面實現國際國內中轉航班通程聯運,提升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服務能力。同時,深化與國內其他樞紐機場的戰略協作,實現國際遠程網絡拓展相互支撐、互利共贏。
完善國內航線網絡服務體系,進一步增強與華北、華東、中南地區重點樞紐機場的聯系,進一步提升北上廣深等航空快線的服務品質。完善和加密對西部地區干線、支線機場的連通度,提升高原航線服務網絡的競爭力。同時,做優“重慶飛”航班中轉產品,增強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對西部地區航空市場的輻射力。
此外,我市還將打造高效航空物流體系,支撐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建設。
綜合功能
江北機場將構建“零換乘” 智慧客貨一體化運輸服務體系
《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明確,我市將完善綜合交通服務體系,提升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建立“零換乘”“出行即服務”的智慧客貨一體化運輸服務體系。
增強區域輻射能力,我市將加快建設主城區都市圈環線鐵路。研究利用鐵路樞紐東環線機場支線引入高速鐵路,實現成渝、渝萬、渝昆等高速鐵路與江北機場的互聯互通。
提升都市通達效率。增強機場城市軌道交通服務能力,加快實施軌道交通10號線二期工程。規劃建設城軌快線,實現江北機場與重慶主要城市中心組團的快速連接等。
提升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引入高(快)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高(快)速公路等線路,構建集多種快速、大運力交通方式于一體的機場交通換乘中心。以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立體換乘站為核心,實現與長途大巴、機場巴士、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的高效換乘。加強與臨空經濟區綜合交通規劃的協調,增強航站樓之間的捷運系統(APM)聯系等。
打造綜合交通便捷服務體系,構建機場快線班車網。同時,探索構建安檢互信、高效換乘體系,實現“一票到底,行李直掛”等。
戰略定位
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四大戰略定位
到2035年,重慶主城區都市圈將成為引領內陸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明確了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四大戰略定位。
定位一
引領內陸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
即充分發揮重慶區位優勢,以江北機場為核心,以向西、向南為重點,建設全方位開放的國際航空骨干網絡,強化航線網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通達性,構筑與中歐班列(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相匹配的國際航空運輸大通道,建設國際航空物流轉運中心,支撐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建設,引領內陸開發開放。
定位二
支撐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
重慶將深入推進綜合交通融合發展,建設輻射西部地區的空港型多式聯運中心,打造無縫銜接、便捷高效的“航空+”客貨聯運產品,構筑空鐵公水“四網”深度融合的國際綜合運輸服務圈,建設通關便利化的智慧口岸,打造國際航空物流運營中心功能,提升重慶在國際綜合運輸大通道中的戰略性樞紐地位。
定位三
新時代民航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推進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將加快“四型機場”(安全、綠色、智慧、人文機場)和“四強空管”(安全空管、建設效率空管、智慧空管和協同空管)建設,打造國際衛生機場,推進區域民航協同發展。創新驅動示范,加快新技術產業應用,推進航空服務產品、商業模式和管理技術創新,建設民航創新發展的示范高地。
定位四
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新動力源
加快提升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服務能級,以航空服務為紐帶,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探索建設航空自由貿易港,提升重慶在全球城市網絡體系中的戰略地位,支撐重慶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重慶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注入新動能。
(楊永芹)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海爾維航空:接收首架E190-E2飛機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