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3700億打造臨空經濟 廣州發布“兩步走”路線圖
9月14日,記者在《廣州臨空經濟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規劃》將于近日印發實施。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提出到2025年廣州將基本建成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并列出了99項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3700億元。
“十四五”時期,廣州市將如何推動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臨空經濟是指依托大型機場,在機場周邊形成的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區域經濟體系,承擔著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使命。”廣州空港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馮志堅表示。
發展臨空經濟,廣州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擁有我國三大樞紐機場之一的白云國際機場。2020年,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躍居全球第一,貨郵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二、全球前列。
如今,廣州臨空經濟的發展已從全國瞄向全球,《規劃》提出,到2025年,國際先進、功能完善、綠色生態、產業高端的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基本建成。臨空經濟增加值超1000億元,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進出口額超1000億元,空港跨境電商國際樞紐港商品貨值超3000億元。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億人次、年貨郵吞吐量達到350萬噸。“港產城”正向促進作用更加明顯,空鐵融合經濟發展規劃建設初具維形。到2035年,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樞紐港,引領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球的更高質量發展的國際航空城。
如何推動廣州臨空經濟發展目標實現?馮志堅在介紹《規劃》的重點任務時提到,融入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空港。廣州將進一步拓展白云機場航線網絡,形成東南亞4小時、全球12小時航空交通圈,建設集機場、高鐵、城際、地鐵、公路于一體的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構建以白云國際機場為核心的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此外,《規劃》還在科技創新、空間布局、產業體系、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提出了重要任務。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空港。加強航空電子核心技術、無人機關鍵技術、航空材料技術、精密制造及裝備技術的研發攻關,促進高端航空技術民用化和產業化。搭建“粵易通”大宗貿易平臺,促進數字經濟引領發展,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建設智慧機場、智慧口岸等,為廣州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樹立“大空港”發展思路,構建“一核六區、一軸三圈、多點聯動”的臨空經濟空間布局。以白云機場為核心,建設六大功能區;貫通新老白云機場的南北帶狀走廊,打造臨空商務軸;輻射機場周邊區域,形成空港核心區、緊鄰空港區、空鐵融合區三個圈層。聯動中新知識城、白云新城、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等,增強臨空經濟圈與周邊重大平臺聯動發展,開拓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構建“434”現代臨空產業體系,打造空港樞紐經濟新高地。重點發展現代航空物流、航空維修、通用航空、航空服務保障四大航空核心產業,積極發展高端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三大臨空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總部經濟、商貿會展、金融服務、商旅文創四大臨空現代服務業,努力建設成為全國臨空經濟發展典范。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連通內外實力。推進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構筑客貨聯動、多式聯運立體綜合交通體系,構建“六橫七縱”的高快速路網。加快空港城市和生活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臨空區域輻射,建設機場商圈和空港商圈。打造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結構優化、運行高效的臨空現代基礎設施體系。
提升城市品質,塑造廣州門戶樞紐新形象,打造空港新城。進一步提高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打造具有空港特色的城市第五立面,樹立空港新城建設管理標桿。加快城市更新,探索城中村改造新模式新路徑,建設國際空港小鎮。打造生態地標,形成西有花都湖濕地、東有流溪河、北有王子山脈的山水相依臨空綠色生態畫卷。
加快政策創新集成,打造綜合保稅區國家級新標桿。加快推進機場綜保區三期圍網建設,建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先進園區,建立自由化、便利化監管制度服務體系,建設全國一流綜保區。建設“保稅+”新興產業集聚區,加快跨境電商國際樞紐港建設,構建完整產業鏈和最優生態圈。打造創新引領、服務功能完善、高端要素集聚、帶動周邊產業升級的開放型經濟發展新標桿。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創建空鐵融合經濟示范區。推進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廣州北站改擴建、廣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設,優化白云機場、廣州北站、大田-大朗片區交通規劃,加快空鐵一體化樞紐及空鐵聯運體系建設,打造輻射全國、連通世界的重要經濟及交通交匯點。發揮空鐵樞紐的頂級流量優勢,大力發展流量經濟、流通經濟、門戶經濟,推動樞紐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構建空鐵都市核心,打造廣州北部新城,推動廣州空鐵融合經濟示范區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平臺,增強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集聚輻射能力。
持續深化改革,敢為人先、先行先試,優化空港發展模式。創新體制機制,發揮“管委會+公司”制度優勢,做強做優做大廣州空港委下屬國有企業。優化航空運輸市場環境,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全球投資優選地。
此外,《規劃》還提出三方面的保障措施,并列出了99項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3700億元,以推進目標實現和任務落實。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大興國際機場臨空區將鑄造世界級消費目的地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