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機場:鴻鵠沖天志 鵬程萬里心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南昌機場轉場20周年的特殊年份,憶往昔,回顧南昌機場發展歷程,就是一段在改革中抓機遇,在開放中創優勢,在創新中求發展,與祖國同行的輝煌歷程。

向塘機場開通第一年旅客吞吐量僅為102人
你知道新中國,南昌的民航事業從哪里起航嗎?
1957年1月1日,執行新中國民航南昌站第一個航班的里爾飛機從向塘機場起飛前往贛州。當年,南昌民航站旅客吞吐量僅為102人。
一直到1981年由于向塘機場跑道加厚再次轉往青云譜機場之前,南昌機場與向塘的首度接觸時間長達24年,由于當時時代的限制,這是一段漫長的艱苦歲月。
1957年到198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一段艱難的歲月,包括大躍進、十年動亂、粉碎“四人幫”、改革開放的艱難起步等時期,在這段特殊的歲月里,南昌機場也和全國一樣,發展之路蹣跚而緩慢。從102人起步,1980年,向塘機場旅客吞吐量為35709人次,24年時間僅僅實現了3萬多人的增量。
1982年南昌機場再度遷回向塘,從那時開始,一直到1999年轉場南昌機場,南昌機場經歷了ー個大變革的時代。
這一時期,我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經濟克服種種困難之后,進入了長期、穩定、高速的増長期。這一時期,尤其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向塘機場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飛速發展,1982年,向塘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為4萬多人次,1989年突破10萬人次,1995年、1996年,向塘機場客運連續兩年超過80萬人次,創該機場歷史記錄。

國內掀起民航專用機場建設高潮
1995年南昌機場立項
在這一段時間,南昌機場擁有了第一塊電子顯示屏,候機樓內開始使用中央空調,候機樓進行了兩次翻修、擴建,面積達到了7440平方米,機坪進行擴建至1.6萬平方米,但是仍然滿足不了市場對民航運輸的洶涌需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95年,南昌機場立項,1996年正式動工興建。同期,國內掀起了民航專用機場建設的高潮。
1988年,南昌開始執行“南昌—香港”的臨時包機,并于1990年改為固定包機,南昌人打開了通往外界的窗戶。這一時期,也是我國對外交流日益增多的時期。
1997年—1999年,由于國家執行抑制經濟過熱的政策,向塘機場旅客吞吐量出現了回落,雖然當時的民航江西省管理局采取很多手段開拓市場,但是旅客吞吐量還是降至六七十萬左右,印證了民航發展的決定因素在于經濟大環境的定律。
也是在這一時期,民航開始了體制改革的第一步,航空公司、油料公司相繼從民航各省局分離出去,民航機場獨立經營的雛形初現。

1999年:南昌首個民用機場誕生
1999年,南昌機場順利竣工,9月10日零時正式對外運營,南昌民航業務正式從向塘機場搬遷至新建成的南昌機場,至此,軍民合用達43年之久的向塘機場終止民用運輸業務,南昌首個民用機場誕生。
飛行區等級為4C級,設計容量為年旅客吞吐量200萬人次。2000年,飛行區等級升級為4D級,可供波音767同類及以下機型使用。2002年,南昌機場運營航線達35條,國際、地區航線2條,年貨郵吞吐量破萬噸,達到13359.7噸。
2003 年,首都機場集團公司以承債轉讓方式從江西省人民政府手中接管了南昌機場,為南昌機場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思維。經歷了資本時代的洗禮,南昌機場人開始用全新的發展理念來經營自己的機場。
2005 年,中行江西省分行授信南昌機場 6 個億,標志著南昌機場人自己也走進了資本運作的時代。同年,國內各大銀行紛紛出手,和國內航空港、航空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民航業實現了與金融界的親密接觸。
這一時期,是南昌民航歷史上快速發展的時期。2003年,南昌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萬大關;2004年,晉升國際機場;2005年,年旅客吞吐量實現翻番,達到230萬,樹立了國內重要干線機場的地位;2008年,年旅客吞吐量增速位居華東地區機場首位,并以98.11%的高符合率一次性通過民航安全審計。
與此同時,南昌機場快速發展引起了業界的關注與重視,2005年,廈門航空公司正式設立南昌分公司。而與之呼應的是,同一時期國內航空公司紛紛跑馬圈地,重新劃分市場。
2006年,南昌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悄然啟動,近10萬平方米的候機大樓,25億的巨額投資為南昌機場的明天繪就了美好藍圖,南昌機場又將迎來一次新的騰飛。
T2來了:升級為4E級國際機場
巨無霸飛機都可以停靠
隨著航空業務量持續高速發展,南昌機場的設計容量達到飽和。2008年,南昌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正式動工。2011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機場升級為4E級國際機場,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B747-400、A330等大、中型民航飛機全重起降。
進入21世紀,我國高鐵開始步入繁榮發展期。向世界展示“中國速度”的同時,現有交通格局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江西地面交通便利,受高鐵分流影響,南昌機場2014年、2015年、2016年運輸生產連續滯漲,年旅客吞吐量增速僅為6.3%、3.4%、5%。
2017年:南昌機場邁入“千萬級”俱樂部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機場越來越成為地方發展轉型、產業升級的重要動力源。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航空產業發展,把航空產業列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扶持。2017年,江西省、市政府投資總額4.15億元用于機場航線開拓補貼。首都機場集團帶動成員機場共同發展。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的推動下,原本兩年的“沖千萬”目標,提前一年成功完成。2017年,南昌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成功突破千萬人次,全年共保障旅客1093萬人次,同比增長39%,正式跨入全國大型繁忙機場行列。航班、旅客增幅連續多月位居全國大中型機場首位,寫下了中國民航發展史上的“江西速度”。
2019年:T2接近飽和
今年先期啟動指廊建設
新產業、新格局、新發展。2018年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江西將加快發展航空產業,加快重大物流樞紐中心建設,依托南昌機場建設航空物流港,并出臺一攬子政策支持航空物流發展。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建設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順勢帶動成員機場群共同發展,助推南昌機場客貨并舉、提速發展。
據了解,T2短指廊會在今年啟動延長,現在候機樓高峰期已經飽和。一天客流超過4萬人,候機樓就非常擁擠,旅客舒適度會大大降低。遇到惡劣天氣、流量管控導致大量旅客擁擠時,對候機樓的面積需求就更大。對于T3,包括5G、人臉識別、智慧機場等新功能都要和國際接軌。住宿方面也開始規劃,同時還規劃了5星級賓館等配套設施。
2020年:暢想T3
劍指4050萬吞吐量的綜合樞紐
2018年,南昌機場實現貨郵吞吐量8萬噸,預計2020年,實現貨郵吞吐量20萬噸,2025年,100萬噸。各大航空公司和物流企業也積極謀劃布局江西,不斷加大戰略投資,共享江西航空發展的“時代紅利”。
今天的南昌機場,凝聚奮斗力量,煥發勃勃生機。三期擴建加速推進,高鐵、地鐵進場規劃已經啟動,在昌運營的航空公司增至46家,通航國內外68個城市,開通航線127條,規劃203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50萬。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南昌機場將秉承“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發展、服務社會大眾、服務航空公司”的神圣使命,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懷揣光榮與夢想,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的現代化江西,重整行裝再出發。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烏海機場接受“平安民航”建設年度考核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