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轉讓宜昌三峽機場
據相關新聞報道,11月21日,宜昌市政府與海航集團簽署協議,明確將通過增資擴股等形式對三峽機場進行股權重組。股權調整后,宜昌國投集團將控股三峽機場。
看來,海航系旗下機場也在暗流涌動。
1
宜昌三峽機場前世今生
宜昌三峽機場于1996年12月28日正式通航,2004年6月加入海航集團。
三峽機場是是輻射“三峽城市群”和鄂西、湘西、渝東地區的重要區域性機場,也是目前中西部唯一開通航空一類口岸的非省會機場、中南六省唯一通郵的支線機場。
2004年,海航接手宜昌機場時,年吞吐量為35萬人次,排名全國53位。
2018年,宜昌三峽機場年吞吐量為295萬人次,排名全國52位。
總的說來,海航接管三峽機場之后,并沒有帶來意外的驚喜。
實際上在2013年,三峽機場的全國排名已經掉到64位,也許當時的地方領導心里是拔涼拔涼的。
不過在2017、2018年,三峽機場迎來了爆發性增長,這兩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高達46.1%、31.4%,每年凈增70萬人次,這對于原本只有1百多萬規模的三峽機場來說是異常驚人的。
下圖中的紅線為三峽機場旅客吞吐量在全國排名(右軸),2008-2016年期間曾有過下滑,在2017、2018年又追趕上來。
目前,三峽機場已成為湖北省第二大機場,今年也順利突破了300萬人次。
不過,作為湖北省第二大機場,僅僅三百萬吞吐量的人次,50開外的排名也許并不令宜昌人民以及地方政府滿意。
2018年度湖北省內機場吞吐量情況
更重要的是三峽機場實施了擴建。
2017年,湖北省發改委批復了三峽機場二期改擴建項目,總投資9.77億元。
2018年3月23日三峽機場二期改擴建項目開工,項目將于2021年正式建成。
不過由于近兩年發展太快,工程僅按照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3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1.55萬噸、年飛機起降3.4萬架次的目標設計。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D。
事實上這樣的目標已經提前5年實現了。
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宜昌人民還是決定收回三峽機場,也許“我的底盤我做主”發展動力會更大一些。
2
海航旗下還有哪些機場
其實,海航已經歷過此類事件。
2015年,甘肅地方政府從海航手中收回蘭州中川機場。
海航機場集團成立于2006年,注冊資本高達100.37億元,可以說海航機場集團管理機場數量在國內僅次于首都機場集團。
時至今日海航仍管理著12家機場,包括�?诿捞m機場、三亞鳳凰機場、宜昌三峽機場、滿洲里西郊機場、濰坊南苑機場、唐山三女河機場、安慶天柱山機場、營口蘭旗機場、三沙永興機場、松原查干湖機場、瓊海博鰲機場、東營勝利機場。
在海航集團處于困境的情況下,海航機場集團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2018年,營收18億元,凈虧損3.9億元。
2019年上半年,營收9.5億元,凈虧損1.8億元。
截止6月底,總資產382.8億元,總負債高達240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2.7%。
其中流動負債為147億元,但流動資產僅為94億元。
其實海航系公司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均為短期債務負擔非常大,如何在短期內償還債務,度過難關是海航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
金融機構則認為,海航機場集團存在著如下問題:
一是新航線補貼費用增長導致營業成本較快提升,導致毛利率顯著下降;
二是關聯方資金拆借及往來款持續增加且規模較大,存在較大的資金占用;
三是公司資產受限比例較高,對資產流動性和再融資能力形成不利影響;
四是公司有息債務持續增長且規模較大,債務負擔加重,債務結構中短期有息債務占比較高,2019 年面臨債務集中償付壓力。
也許將旗下的機場重新國有化是最好的選擇,對海航對地方可以實現雙贏。
畢竟機場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場所,國有化也是理所當然。(來源:民航之翼)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大連機場:舉辦第23屆中國北方區域相關機場航空市場戰略聯盟會議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