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機場:重飛首航路 筑夢新時代
1950年8月1日,天津經由北京、武漢飛往重慶的首航班機“139”號,載著14名乘客于上午8時30分在天津機場起飛。同日上午10時30分,由毛澤東題名的“北京號”飛機從廣州飛向天津。這就是新中國歷史上的“八一”開航,新中國民航最早的國內航線由此正式開通。
2020年7月31日7時,載著139名旅客的MF8331航班從天津機場出發飛往武漢,重飛70年前新中國民航的首航路,以此紀念“八一”開航70周年,砥礪初心再出發,奮進筑夢新時代。
拿到70號登機牌的許先生成為“八一”開航70周年紀念活動的幸運旅客,獲得由天津機場提供的貴賓服務卡和廈門航空提供的本次航班的免費機票。作為經常從天津機場出行的常旅客,許先生激動地表示,“今天我真的很幸運,能見證紀念‘八一’開航這個重大活動。衷心祝愿天津機場發展越來越好、中國民航越來越強大。”
天津機場總經理呂志農接受媒體采訪,他說:“天津機場是新中國民航事業開辟和起步的親歷者、見證者。天津機場的事業也隨著新中國民航的事業,由弱小走到壯大。”呂志農表示,天津機場在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以及雄安新區建設的時代機遇中,主動作為、開拓向前。
逐夢起航 新中國民航的搖籃
天津機場素有“新中國民航的搖籃”之稱,天津機場創造了新中國民航歷史上的“四個第一”。1949年11月9日,“兩航”起義的11架飛機飛抵天津張貴莊機場,新中國的航空事業從此開始;新中國第一所民航專業技術學校選址于此;新中國第一個國營民用航空運輸企業發端于此;新中國民航首航航線開辟于此。
▲“八一”開航,時任軍委民航局局長鐘赤兵講話
天津機場是新中國民航事業艱難創始、偉大開拓的光榮親歷者、見證者,作為“新中國民航的搖籃”的天津機場伴隨著祖國的繁榮發展實現自身的成長壯大。
流金歲月 發展建設步穩蹄疾
肇始于張貴莊機場 改革開放開闊新航程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前身天津張貴莊機場始建于1939年。1995年12月15日,經民航總局批準,將天津張貴莊機場更名為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伴隨著保障能力的提升,改革開放的深入,天津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也實現了顯著增長。
▲1953投入使用的老航站樓
在1978年前,天津機場僅作為飛機經停站,沒有正式意義上的始發航線。1979年4月,開辟了7條始發航線,從此結束了只作為經停站的歷史。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天津機場進入了穩步發展階段。從1978年到2002年,天津機場歷時24年實現了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的突破。
▲1979年啟用的航站樓
▲1990年啟用的航站樓
十年磨礪,一飛沖天,突破一千萬
從2002年加入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到2013年的十年間,天津機場旅客吞吐量由109萬人次增長到1000萬人次,全國民用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由第30位提高到了24位,貨郵吞吐量排名由第20位提高到了13位。
▲天津機場1號航站樓2008年4月啟用(王津攝)
在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天津機場積極推進一期改擴建工程,并于2008年4月28日正式啟用。新建航站樓總建筑面積11.6萬平米,可以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同年,天津機場又修建了一條長3200米、寬60米的跑道,并于2009年順利交付使用,使得天津機場成為當時國內少數幾個具備雙跑道獨立運行條件的大型機場之一。
再造傳奇,建設發展加速度
▲2018年8月28日,天津機場2號航站樓正式啟用(王津攝)
在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的積極行動下,天津機場在運輸生產發展方面再造傳奇。在2014年至2017年,用四年的時間實現旅客吞吐量千萬人次的增量跨越,在2014年至2019年六年間,旅客吞吐量從2014年的1207.3萬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2381.4萬人次,年均增幅達到14.6%,增速位于全國干線機場前列,在全國兩千萬量級的機場中更是排名第一位。
目前,天津機場正在加緊推進三期建設工程,以滿足天津機場未來的發展需要。今年4月13日,項目立項獲民航局和天津市政府聯合批復。7月17日,基本完成可研報告編制。目前,天津機場已和市發改委成立三期擴建專班,共同推進工程進展。三期建設工程按照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5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的目標,新建40萬㎡的3號航站樓,在現有停車場基礎上,新建一座停車樓,延長東跑道及平行滑行道等。屆時,京濱鐵路、京津城際機場線及地鐵Z2線、M2線東延、Z1支線等5條軌道交通在天津機場匯集,機場和軌道交通可實現無縫接駁。
與此同時,天津機場積極推進1號航站樓升級改造工程。工程升級改造面積2萬余平方米,將進一步優化國際旅客進出港流程,升級服務設施,可以滿足國際及地區旅客年吞吐量600萬人次的設計目標。
筑夢新時代 打造“一中心兩樞紐”
站在機場邁入發展新階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交匯點,在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在民航局、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天津機場正朝著“中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區域航空樞紐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的定位振翼再起新航程。
打造區域樞紐機場 提質增效促發展
建設與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世界級機場群──這是京津冀三地機場踐行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發展目標。這其中,打造區域樞紐機場是落在天津機場肩上的重要任務。
天津機場圍繞協同發展,大力吸引航空運力,完善客貨航線網絡。客運方面,加密國內和周邊國家、地區的干線航班,打造“空中快線”;拓展有進入北京需求的國內二三線機場客運航線航班;發展國際旅游包機;大力引進寬體客機執飛航線,進一步提升腹艙載貨能力。貨運方面,形成全貨機與客機腹艙互為補充,國內及地區通航主要貨運樞紐點,國際連接東北亞、東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覆蓋北美和歐洲的貨運航線網絡。
截至目前,區域性樞紐機場航線網絡結構已現雛形。2019年在天津機場運營客貨運航班的中外航空公司59家、運營航線281條、通航城市167個,較2014年分別增加20家、91條、54個。
建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 先行先試大發展
天津機場勇于先行先試,突破前行,積極發展多式聯運,作為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的功能愈加顯著。
▲2014年8月28日,二期擴建工程投用,天津地鐵2號線延長線同步直達天津機場地下交通中心
2014年,天津城市軌道交通進入機場地下交通中心,如今,“軌道交通+航空運輸”的聯運模式已經成為廣大京津冀旅客的重要出行習慣。除北京地區外,天津機場對周邊地區的延伸服務朝著全方位、立體化的方向邁進。機場長途客運站面向京津冀地區,先后開通了機場往返北京、唐山、廊坊、滄州、武清、薊州等班線。天津機場坐落于京津冀魯遼五省市的異地城市候機樓,借助火車站、長途客運站可無縫接駁來自北京和河北等地區的旅客,同時提供“行李捷運”、“行李管家”等便捷服務。至2019年底,天津機場與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推出飛機+郵輪的“空海聯運”旅游產品,吸引超過13.5萬名旅客前往體驗。
▲行李管家服務
如今,“空鐵聯運”已經成為天津機場成熟的服務產品,在地面交通1.5小時的行程內,天津機場市場覆蓋區域遍及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區,可為近7000萬人口提供航空服務。
建設中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 打好貨運發展組合拳
天津機場內外發力,多措并舉,逐步完善了以機場為核心的航空物流發展要素,打出一套有力的推進航空貨運發展的“組合拳”,全力支持天津及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天津機場推動天津貨運航空公司成立并正式開航,開工建設航空物流園區大通關基地,積極改善通關環境,優化貨物種類。天津空港口岸不僅實現了進出境航空器的7*24小時通關,機場還積極為企業提供開通綠色通道等便利化服務。目前,天津機場已具備進口冰鮮水產品、苗木、藥品、進口水果、食用活體水生動物5項指定口岸功能,2019年,冰鮮水產品進口貨量同比增長213%、進口藥品同比增長146.3%。
天津機場持續開展全方位營銷,努力爭取貨運航線的開通,促進貨航提高貨機載運率。與此同時,不斷優化貨運保障能力,優化保障流程,努力提高客機腹艙的貨物裝載效率。2019年天津機場對西區機坪完成改造升級。機場“東客西貨”的雙區、雙樓、雙跑道運營格局進一步形成。
2020年上半年,天津機場憑借良好的保障能力和資源,吸引了720多架次防疫物資貨運加班和包機,增加的貨量超過1.5萬噸,保障的機型包括全球最大貨運飛機AN225、最大客改貨飛機A380以及最大螺旋槳飛機AN22。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回望過往七十年,崢嶸歲月如歌,與未來相約,天津機場將以初心筑夢,成為推動新時代民航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書寫助力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的天津機場新答卷。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撫遠機場復航 助力經濟復蘇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