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溪:堅守醫院“陣地”63天,我送的不是快遞,是戰疫的武器
你要問我怕不怕?“不怕是假的,但事情總要有人做。”那時,我告訴自己、也告訴妻子,我是一名黨員,黨員就要沖在第一線,我是一名退伍軍人,“若有戰,召必回”的軍人鐵律還刻在心里,這種關鍵時候,更不能退縮。
王曉溪,2019年8月份入職順豐,是順豐速運通州經營網點的一名快遞員。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負責的片區是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是新冠肺炎期間的定點發熱門診醫院,可以說也是“一處戰場”。
醫護人員夜以繼日日益奮戰在一線,他就成了往前線送子彈的后勤兵。
2020年2月起,幾乎每天都會有大批的捐贈物資及醫療采購物資涌入醫院,工作量比兩個人工作時還要增加好幾倍。
經常有50箱防護服、20箱口罩、重則500公斤的快件,需要第一時間送到醫護人員手中...
去年“雙十一”高峰期,他一天的派件量也就180票,7天后高峰就會結束。疫情期間,他每天要派送400-500箱的貨物,而他一口氣干了63天,不停不休。
一趟、兩趟、三趟……他已經數不清那些天每天要往返公司與醫院之間多少次,風雨無阻。
同事心疼他,想用送貨的車幫他分擔一些物資,可他卻說:“我等不了!一趟不行我拉兩趟,兩趟不行,三趟!這些都是救命的東西,耽誤不得!”
那段時間,接到醫生、護士或是病人的緊急電話都會讓他緊張不已:“小王,這個藥麻煩看一下到哪了?”“小王,我的快件怎么還沒到,我今天臨床就要用。”
此時此刻,盡管有上百斤的貨物還在等待運輸,他卻從不推脫,而是拼命加快腳步、放棄吃飯睡覺等休息時間,總能及時將各種防疫物資、藥品送到醫生手中。
另一邊,他還要及時和主管保持電話溝通,向經理申請綠色運輸通道,協調運輸資源。
除此之外,他還時刻心系醫院旁邊的醫護家屬小區里的老人,他們的兒子、女兒很多都去了前線,買東西不方便,提重物有困難。
為了為了讓疫情期間沖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沒有后顧之憂,在物業的準許下,全身防護的他總會把快遞送到家門口,也順手把他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及時送到。
記者問他,怕不怕?
他說“不怕是假的,但事情總要有人做。”
那時,他告訴自己、也告訴妻子“我是一名黨員,黨員就要沖在第一線;我是一名退伍軍人,若有戰,召必回的軍人鐵律還刻在心里,這種關鍵時候,更不能退縮。”
在上海,過去的幾個月,僅順豐一家就有上萬名快遞員奔跑在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
全上海約有14萬快遞從業人員,有和他一樣的快遞員,還有倉管、中轉場操作員、司機、飛行員、調度人員等,大家都像勤勞的小蜜蜂,服務千家萬戶。
他們,都是這座城市的守護者。
他說:我很高興,作為曾經的軍人,我做到了“退伍不褪色、換裝不換心”,在這次疫情的前線上盡己所能,發光發熱,為上海貢獻我的微薄之力。”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