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機場:十年期盼 “一飛沖天”
“來了!來了!”5月28日上午11時03分,在歡呼聲中,從成都飛來的一架四川航空公司空客A320班機徐徐降落在上饒三清山機場,成為該機場迎來的首個航班。
從2007年項目初定,到2017年的正式通航,歷時10年,總投資約8億元……作為江西省第七個民用機場,三清山機場的通航,意味著江西形成了以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為中心,以贛州、吉安、九江、景德鎮、宜春、上饒為支線,覆蓋全省的“一干六支”運輸機場體系。雖然只是一個4C級的支線機場,但對于上饒人來說,“用三公里跑道連接整個世界”這句口號,終于從夢想變成了現實。
圍觀機場通航 上饒人好似“過節”
機場通航當天,驕陽似火,最高氣溫達到32°C。不過和上饒人“圍觀”機場的熱情比起來,這樣的天氣似乎還不算太熱。
上午8時許,離機場還有500米遠的上饒大道兩旁就已經停滿了各式私家車。雖然還沒到開放時間,已有數百名上饒市民撐著遮陽傘,把機場入口圍得水泄不通,準備一睹新機場通航的風采。
上午9時,三清山機場航站樓打開大門,供市民臨時參觀。剎那間,原本空曠的航站樓大廳就成了一個熱鬧的“步行街”:戴著草帽的大爺在乘機告示牌前駐足,幾名中年婦女圍著機場服務人員詢問航班時刻,更多的人則掏出手機忙著自拍發朋友圈。其中,不但有來自城區的市民和附近上饒縣的村民,還有驅車從鉛山、玉山等地慕名趕來的“游客”。上饒人對機場的熱情,著實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機場工作人員對此見怪不怪——在機場建設期間,每到周末都會有人自發趕來“看機場”。去年試飛時,因為機場禁止進入,周邊的小山頭上也是黑壓壓一片圍觀人群。
“女兒以前去成都讀書要到昌北機場坐飛機,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坐,機票打折后只要600多元,比從南昌出發還便宜呢!”前來接機的鉛山人黃先生連連點贊。黃先生的女兒在四川音樂學院讀書,之前每次出行,都是由他開車去昌北機場接,往返一趟的高速通行費和汽油費至少要400元,還得提前4個小時出發。對他而言,成都至上饒航線開通后,以后可以在本市乘飛機,省掉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是不言而喻的。
“導游小姐,飛機上的座位是對號入座還是隨便坐啊?”在候機廳里的一個旅行團隊里,一位大媽的話引起了哄笑。“其實我20多年前坐過飛機,但咱們上饒的機場小嘛,我怕規矩不一樣。”看著周邊人的反應,大媽頗有些不好意思。原來這位大媽姓王,是位于機場附近的茅家嶺人。她一直關注著機場建設,最近聽說機場通航,特意要求家里晚輩給她報了一個四川4日游的旅行團。臨行前,她笑著對筆者說:“這張機票我可得好好留著,很有紀念意義呢。”
在當天抵達上饒的乘客中,特意來“蹭首航”的乘客也有不少。剛下飛機的姜福炎告訴記者,他經常乘飛機飛往各地談業務,這次在西安看到家鄉28日通航的消息,立即轉機到成都,搶購了一張首航機票。
“綠色 小而美” 機場建設有亮點
2007年4月,我省正式確定贛東北機場落戶上饒,并啟動選址工作。這個消息讓上饒人為之歡欣鼓舞,不過之后,卻是10年的等待。
2010年1月15日,上饒縣后門堂被批復確定為機場的場址。2011年11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復同意,這時的贛東機場也有了一個新名字——上饒三清山機場。2017年3月,機場通過了民航華東局組織的行業驗收,意味著機場建設任務告一段落,進入通航倒計時。
談起機場建設的艱難,上饒市機場建設辦主任余小斌十分感慨。他介紹,工程之所以耗時10年之久,主要是因為建設籌備期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原以為‘地面的文章’難,沒想到‘空中的文章’做起來更難。”他表示,因為空域資源緊張,機場建設涉及方方面面的協調工作,眾多客觀阻礙給項目推進帶來很大困難。
除了項目審批,資金也是上饒面臨的另外一個難題。當時正好世界銀行希望在中國涉足支線機場建設,而三清山機場因為提出了“綠色機場”的建設理念,進入了世行的視野。2013年6月,上饒市拿到了世界銀行5000萬美元的貸款,成為我國首個獲世界銀行貸款支持的機場項目,初步解決了建設資金的問題。這筆貸款的利息不僅比商業銀行優惠了約四成,還款時間也更加寬松。然而,讓上饒的建設者們沒想到的是,世界銀行的錢“好拿”卻“不好用”,給三清山機場的建設帶來了許多的“意外麻煩”。
余小斌說,世界銀行對貸款使用的要求之多,讓他一度覺得有些騎虎難下。“比如招投標,原先我們有很多地方上自己的規矩,現在全部不能用了,世行要求必須由最低價者中標,沒得商量。”此外,世界銀行還規定建設應盡量節約土地,嚴格按照約定時間付工程款,甚至連工程廉潔度也有要求。
機場的停機坪、跑道、地基等基礎設施建設,國內很多地方出于平衡利益的考慮,都采用切割招標的辦法。但是根據世界銀行的要求,三清山機場采用了統一招標的辦法,由一個建設單位拿下全部建設標的。此舉不但為項目省去了上千萬元的建設費用,也大大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效率。
由于貸款資金使用上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溝通和協調,三清山機場的建設速度也有所拖累。不過機場通航之際,余小斌還是感慨道,正是因為世界銀行對施工建設的嚴謹要求,以及對環保和生態的重視,讓建設者們學習到了先進的管理經驗,也成就了這個在省內獨一無二的“綠色機場”。
“綠色機場”究竟是噱頭還是另有內涵,走進航站樓,3個巨大的玻璃柱狀天井,搭配天花板上的圓形“漣漪”圖案,十分吸引眼球。因為采光優越,白天的航站樓幾乎不用開燈,而且帶來了更好的通風效果。據介紹,這個設計靈感源自三清山玉京、玉虛、玉華三峰鼎立,如果遇到下雨天,隔著玻璃天井欣賞雨滴,還會體會到“空山新雨”般的美感。
此外,機場的空調采用的是先進的地源熱泵系統,后期日常運營可以省掉30%的能源開銷;航站樓還設置了橋載電源,可為停靠飛機供電,減少航空燃油消耗。這些新技術,都是省內民用機場中首個運用,讓三清山機場的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小而美”機場。
機遇與挑戰并存 支線機場如何突圍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乘飛機已不再是奢侈的出行方式。但由于長期以來沒有自己的機場,對大部分上饒人來說,乘飛機是一件很折騰的事。離上饒城區兩個小時車程的浙江衢州機場和福建武夷山機場以及更遠的南昌昌北機場,都成為很多上饒人的選擇。
據上饒市旅發改委的數據統計,發現在深圳飛衢州的航班上,八成“高端乘客”目的地都是上饒,這讓上饒市政府感到上饒的民航市場潛力很大。作為贛東北的門戶,以前,上饒人給衢州、武夷山機場送客源。未來,隨著上饒機場通達航點的增加,附近的鷹潭、撫州甚至浙江、福建人來上饒坐飛機,也不稀奇。
不過,由于支線機場的特點,目前年客流量低于100萬人次的機場普遍虧損,更多的是依賴政府補貼維持航線的運營。早在機場建設期間,就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上饒有滬昆、合福兩條高鐵縱橫交會,周邊300公里內多個機場環繞,真的有必要建自己的機場嗎?今后會不會成為地方財政的一個大包袱?
對于這些疑問,余小斌表示,國家對支線機場本身定位就是公益性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因此不能光算機場本身的盈虧賬,更要看到其對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和地方開放程度的促進。業界有一個常用的說法,認為民航業投入產出比是1∶8,一個機場所帶來的綜合經濟效益往往要遠超機場自身的投入。
至于機場和高鐵的競爭,他認為,這絕不是簡單的贏家通吃式的“零和游戲”,更應該是“競爭 合作”的競合效應,完全可以通過互補達成雙贏,從而將地區整體客流量做大。“這就像搞美食一條街,開的餐館越多,而且高中低檔都有,消費者反而更愿意來,市場才會繁榮。而民航就是交通出行市場里不可或缺的高端餐飲。”
江西省機場集團公司上饒機場分公司總經理郭成宏對此也持相同觀點,對于上饒機場的客流量,他并不擔心。“機場的建設規劃是2025年旅客吞吐量75萬人次,如果運營的好,很可能提前達到這個客源目標。”上饒目前的旅游資源在全國來說,都是數一數二的,從數量和旅游層次上目前與四川的阿壩州能夠不分上下,今年下半年,市旅發委將完成武夷山(江西鉛山)申遺的工作,屆時,上饒將超越阿壩州成為全國旅游資源最為集中的城市。婺源、三清山、龍虎山、龜峰也會通過航空旅游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市場。
實際上,在本次首航之前,已有多家國內航空公司、公務機公司看好上饒機場的前景,主動前來進行洽談。目前,已敲定的航線就有成都-上饒、青島-上饒-深圳、北京-上饒-佛山三條。本次成都至上饒首航的往返機票,上線僅兩天就全部告罄,無疑也印證了上饒的民航市場潛力。
上饒陸路交通發達的現狀,在業內人士看來,既是航空業發展的劣勢,也能轉化為優勢。三清山機場定位是旅游機場,其位置正好位于三清山和龍虎山之間,乘坐旅游大巴到兩個景區都只要1個多小時車程。而從上饒火車站到機場只需30分鐘,這意味著抵達三清山機場的游客,轉乘高鐵到婺源僅需1小時。據了解,未來“景區 高鐵 機場”聯運模式將是三清山機場的主要營銷策略。目前,上饒市旅游發展集團已經計劃開通機場快線,直接將散客免費接送三清山景區,上饒市還計劃建設一條輕軌連接火車站和機場,未來真正實現軌道交通的無縫連接,讓三清山機場更具競爭力。
很多業內專家認為,4小時旅行時間以內,高鐵占據優勢,4小時以外,則是民航的天下。而對于上饒乃至江西旅游業來說,4小時航程外的長線團隊游客,一直是一個市場短板。如何讓民航和旅游開發結合達到雙贏,則是江西旅游業面臨的一個大課題。
實際上,上饒市已經行動起來,航線開到哪里,旅游推介就到了哪里。本月,兩場“山水起航·飛約上饒”路演活動已經先后在成都、青島召開,把三清山、婺源等優質旅游資源介紹給更多外地游客知曉。為爭奪國外旅游包機這塊“肥肉”,上饒市甚至未雨綢繆地在謀劃成為國際航空口岸。樂觀的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隨著三清山機場的做大做強,贛東北旅游產業有望迎來一個井噴式發展,而上饒城區也將成為真正的贛東北旅游服務集散地。
不過,也有謹慎的業內人士認為,支線機場要突圍,需要克服的難題很多,最重要的是如何爭取優質航線這個稀缺資源。這一方面需要地方經濟和旅游業支撐,另一方面需要拿出“真金白銀”和優惠政策,吸引航空公司開拓市場,形成規模效應。因此,地方政府、機場管理方與航空公司能否通力合作是關鍵。
首航雖然贏得滿堂彩,但上饒三清山機場要想“一飛沖天”還任重道遠。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空港觀點:論我國世界級機場群的總體發展戰略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