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民航信息化發展論壇:用“三新”打造中國智慧機場
有民航“烏鎮大會”美譽的第十五屆全國民航信息化發展論壇于11月15日在許昌航空大酒店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齊聚一堂,以“新技術、新應用、新服務”為主題,深入研討人工智能在民航的應用、智慧機場、民航大數據等議題,推動民航信息化發展。中國民航局副局長董志毅、河南省副省長徐光出席論壇并講話。
董志毅作本屆論壇的主題報告,他說,本次論壇是民航業連續召開的第十五屆信息化專業論壇,是在各行業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系統謀劃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時間節點,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論壇。希望通過本次論壇,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國內外信息化發展的新形勢、信息化在民航領域的新應用,以及民航信息化發展的新思路。“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信息技術變革實現新突破的發軔階段,也是我國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邁進的關鍵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智慧社會”新理念,而民航業關于這一理念的落腳點就是“智慧民航”。全行業要緊跟時代步伐,而民航業關于這一理念的落腳點就是“智慧民航”。全行業要緊跟時代步伐,通過大力推進“智慧民航”建設,實現民航發展新跨越。
河南省副省長徐光在講話中指出,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近年來,河南省大力實施“民航優先發展”戰略,統籌推進鄭州機場二期工程、信陽機場等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積極推進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加快構建以民航為引領、多式聯運、高效銜接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努力打造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國內大型航空樞紐和內陸開放高地。2016年全省三個民用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229萬人次,完成貨郵吞吐量46萬噸。河南省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將其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強力推進“寬帶中原”、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共享經濟、智能制造、信息平臺等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國家物聯網應用重大示范工程試點省建設,著力加快鄭州航空港全球智能終端生產基地等信息產業發展,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建設網絡經濟強省。加快智能交通建設,持續加大民航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提升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促使各民用機場運行更加安全高效,為出行旅客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出行服務。
中國民航報社民航出版社社長馬松偉致開幕詞,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黨委書記梁啟通、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獻波、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榮剛、中國民航局第二研究所副所長王維忠等領導同志致辭。
論壇開幕式結束后,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衛東介紹了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工作,近年來,鄭州機場在機場信息化建設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嘗試,主要有:開啟人臉識別“刷臉”模式,安檢驗證效率提高了一倍;開通道口人臉識別系統,通過數據庫信息比對識別,提高人員進出道口效率。提高自助化服務水平,將自助值機、微信值機、自助行李托運等設備在航站樓內集中布局,形成信息化自助服務區;把自助服務延伸至高鐵站、地鐵站。目前辦理自助值機、微信值機旅客占出港總人數的60%以上,推出“無紙化乘機”,旅客通過手機生成電子登機牌,即可完成安檢驗證、登機口掃碼等手續。研發的多式聯運數據交易服務平臺,與多家國內外物流企業實現信息聯通,初步開展至盧森堡、芝加哥兩條專線的在線訂艙等服務。
未來幾年,在機場接觸最多的不一定是美女帥哥,有可能是不知疲倦的機器人,乘客只要有需求,通過手機向機場、航空公司等部門提出訴求后,通過大數據就能獲得最佳解決路徑,乘坐飛機出行時,智慧機場就像保姆一樣不時提醒旅客完成出行任務,行李也會像人臉識別技術那樣,不用擔心丟失。這并非遙遠之夢,而是在不遠的將來就會步入各地的智慧機場。論壇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重點圍繞人工智能在航空業的實踐、助力航空產業智慧升級、智慧機場解決方案、智慧機場運營服務、智慧機場規劃設計、民航大數據與智慧交通和機場運行等這些熱門話題,共進行了三場主題演講、現場討論及觀眾互動活動。在會議現場,用于航空系統的機器人、人臉識別技術、安臉新設備等高科技產品紛紛亮相,不少會議代表與機器人進行互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首都機場地服公司:牢記使命 在困境中重生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