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衛星廳舉行啟用前首次綜合演練
9月24日,深圳機場舉行衛星廳啟用前首次綜合演練,對包括服務流程、捷運系統等科目進行了演練測試。深圳機場衛星廳于2018年底開工建設,目前各項工程已完成,運營準備工作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計劃年內正式啟用,屆時將進一步提升深圳機場資源供給保障能力,更好地支撐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T3過安檢后乘捷運列車直達衛星廳
此次演練是深圳機場衛星廳及配套工程竣工以來的首次綜合演練,共設置進、出港航班28個。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深圳機場聯合駐場單位,組織部分非保障崗位員工作為模擬旅客,按照實際出發、到達流程進行了全流程演練。
據了解,捷運系統作為T3航站樓和衛星廳的連接設施,是衛星廳最重要的配套服務設施之一,也是演練需要重點測試磨合的項目。捷運系統是一個定向運行的擺渡系統,主要服務國內出港、到港及中轉旅客,采用無人駕駛自動運行模式,在T3航站樓和衛星廳不間斷運行。
當天演練中,參加演練的模擬旅客在T3航站樓四樓辦理完值機、安檢等手續后,根據位于安檢區后方的指示牌,乘電梯經T3捷運一層轉換平臺后,到達位于負一層的T3捷運站臺。記者在現場看到,T3捷運站臺設有航顯屏及捷運列車提示屏,旅客可隨時了解航班運行和列車發車情況。從T3乘坐捷運列車,3分鐘左右便可到達衛星廳。
機場方面介紹,衛星廳捷運站臺位于衛星廳負一層的中部,前往各個登機口步行時間在3-5分鐘以內。
當天演練還模擬了衛星廳進港和中轉等流程。進港航班抵達衛星廳后,旅客可根據標識指引,前往衛星廳捷運站臺,搭乘捷運列車返回T3航站樓,之后再提取托運行李或直接前往地面交通中心離開機場。
衛星廳主要提供國內候機和中轉服務
深圳機場衛星廳主體結構平面投影呈“X”型,分為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其中地上首層到四層分別主要用于行李裝卸、國內到達/中轉、國內出發和“兩艙”候機,地下一層主要為捷運站臺、行李分揀機房。作為T3航站樓功能的延伸,衛星廳將主要提供國內航班旅客候機和中轉服務。
據了解,衛星廳設有53個固定端登機橋,啟用后將大幅度增加深圳機場的近機位,提高航班靠橋率。“目前衛星廳已經進入最后的運營準備沖刺階段,各項服務設施和系統設備正在抓緊時間調試和完善,商鋪也進入了最后的裝修階段。”據機場相關負責人介紹,衛星廳商業網點超過80個,涵蓋零售、餐飲、服務等,將為旅客提供舒適的候機和中轉環境。
機場方面表示,此次綜合演練測試了捷運系統和主要服務流程,總體情況良好,達到了預期。下一步將根據演練發現的問題,對衛星廳各項流程、設施、系統作進一步優化完善,后續還將組織多次綜合演練,為年內衛星廳正式啟用打下堅實基礎。(王鐘雪 )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岳陽機場開展新《安全生產法》專題培訓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