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飛院,讓雛鷹翱翔藍天的力量
10年,中飛院黨委以辦人民滿意大學為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養民航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己任,以建成高水平特色大學、打造世界一流民航飛行員培養主基地為使命,狠抓特色,順勢而為,中飛院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
民航飛行員始終是民航強國建設的核心要素。10年來,中飛院黨委始終堅持做好“以飛為主”這篇大文章,全力抓好飛行員培養,在飛行訓練體量、飛行訓練質量和航空安全建設等諸多方面成績顯著、碩果累累,以一所院校之力支持一個行業。
穩中向好,飛行訓練能力持續增長
十年來,中飛院培養數量一直位居全球第一,年平均訓練量始終保持26萬小時以上飛行時間,保持著全球最大通航運行單位的訓練體量,年培訓各類飛行學生始終保持2000人以上,為中國民航培養了70%的飛行員、80%的機長、90%的功勛飛行員和近100%的特級飛行員,被譽為中國民航飛行員的“搖籃”、中國民航管理干部的“黃埔”。
然而,勤勉的中飛院人并不滿足于此。面對日益復雜的訓練環境,中飛院認真踐行民航局黨組提出的“一二三三四”總體工作思路,全面實施“分院+基地”訓練新模式,大力優化組織模式,積極拓展機場、航線和空域資源,技術驅動、深入挖潛,努力培育新的訓練增長點。
2013年3月,中飛院恢復建立遂寧分院,以建設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優質安全特色分院為目標,迎難而上,奮發有為,推進新分院全面建設。2017年,遂寧分院全年共組織飛行日301個,飛行訓練時數37142小時,比2016年凈增10000小時,同比增長37%,超額完成2017年訓練計劃,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學院教學訓練新的增長點正在這里崛起。
2018年5月23日,新津分院四架C172R飛機陸續平安落地自貢鳳鳴機場。至此,中飛院新津分院自貢基地正式啟用,并將進入常態化運行,標志著“分院+基地”訓練新模式順利展開,中飛院又增加一個飛行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同時,中飛院加強了運城機場、芮城機場、什邡機場、南充機場、巴中機場、金堂機場等可用于訓練的機場的合作溝通,為完善飛行訓練航線網絡布局創造條件。
2012年6月18日,新津分院直升機飛行大隊成立。6年來,直升機飛行大隊從年飛行量幾百小時發展到現在年飛行量接近9000小時;從原有4名飛行教員,到目前擁有飛行教師25名,其中主任教員1名,助理主任教員1名,局方委任代表7名,檢查教員8名;機隊規模也從原來的6架到現在的13架,成為國內業界直升機培訓質量和標準的領頭羊。
長期以來,中飛院不斷創新訓練模式,提高飛機、機場的利用率。在飛行訓練組織上,中飛院開創性地實行工作4天、休息2天的“4+2”模式,實現了人員休息飛機不停的訓練格局;在科技創新上,中飛院通過引進并開發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管制設備ADS—B,調整飛行間隔,提高了空域利用率,年飛行量從改革開放前的6萬多小時,上升到2017年的28萬小時。
高位求進,飛行訓練品質持續提升
十年來,中飛院培養質量始終處于行業先導,通過培訓飛行人才、完善教材體系、打造高端課程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提升飛行員資質能力,把牢飛行員作風的初始養成關,不斷錘煉過硬飛行技術和扎實飛行作風,確立了行業的質量標桿。
目前,中飛院已經建立并完善了相應質量控制體系,構建科學嚴謹的飛行訓練質量管理體系(QMS)和通用航空領域安全管理體系(SMS)。為提高飛行學生的訓練質量,中飛院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檢查和研討,并使之成為常態機制。在嚴格實踐考試標準的基礎上,中飛院對飛行學生各個階段的階段檢查情況進行重點監督,使訓練質量關口前移。
為加強飛行教師隊伍培訓工作,提高飛行教師隊伍業務水平,中飛院充分利用了校內外各種優勢資源,建立了飛行教師年度培訓機制;通過對檢查教員和委任代表的培訓和選拔,中飛院傾力打造出一支專職的、高素質的檢查隊伍。
為保證飛行訓練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準確性和全面性,中飛院飛標處在原有的飛行訓練教材基礎上,結合數十年的飛行教學經驗和當前最新的航空理論知識,編寫出版了《飛行訓練系列教材》,得到了廣大教學員的充分肯定,已經成為中飛院飛行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是統一飛行標準、抓好飛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同時填補了我國民航飛行員訓練教材空白。
針對面向運輸航空的飛行員培訓,中飛院打造了《航線運輸駕駛員整體訓練課程》和《高性能多發飛機過渡訓練課程》等品牌課程建設,開發MPL、ACPC等高端課程,通過與東方航空就ACPC課程達成“三步走”初步合作框架,建立并完善飛行學院ACPC全套培訓體系。
為了提高飛行學員英語水平,中飛院提出了在飛行訓練階段實行全英語教學試點的構想,開創了國內全課程使用英語進行飛行訓練的先河,有效促進了教員和學生英語學習熱情和ICAO英語通過率的提升。
此外,中飛院作為參與《小型航空器實施非傳統儀表飛行的運行要求》咨詢通告的起草單位之一,積極推進通用航空PBN運行,加強新航行技術在飛行訓練中的應用。新津分院作為國內首家通用航空PBN運行試點單位之一,已順利完成相關程序的設計和前期飛機適航、試飛等重要基礎工作。
多年來,中飛院傳承并發揚“幫思想、教技術、帶作風”的“九字經”育人文化,努力推動民航特色文化建設,始終將準軍事化管理貫穿于飛行大學生培養全過程,形成了培養高質量民航飛行人才的特色模式。
牢筑根基,航空安全建設持續推進
安全是中飛院永恒的主題。10年來,中飛院黨委固本強基,緊盯航空安全,全面推進安全管理,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一”,不斷夯實持續安全理念,牢牢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動權,安全水平在世界通航領域樹起標桿。
2015年5月,中飛院正式啟動開展學院SMS建設工作,通過在學院及各分院建立SMS,構建制度清晰、責任明確、運行有效、基于安全信息驅動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全面提升各級單位的安全管理水平,營造學院積極安全文化。
2016年9月,中飛院啟動對所屬五個分院的SD卡運行監控工作,通過借助通用航空飛行數據監控系統,實現快速存取SD卡數據的轉錄、瀏覽、分析,并生成各種統計分析報表;提升通用航空器地面和空中活動的監控與追蹤能力,實現飛行動態實時監控,為安全形勢分析,事件調查,還原事件原因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我校也成為目前唯一一家開發并應用通用航空飛行數據監控系統的通航企事業單位。
與此同時,中飛院狠抓“三基”建設,筑牢安全防線;厘清“四個責任”,落實黨政同責,深化安全主體責任制,建立安全約談制度,安全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期間,飛機修理車間鈑金組在飛機維修中發現了小雙發飛機左、右機翼WS50.05處翼肋上一鉚釘孔邊緣有裂紋這一重大安全隱患,詮釋了機務工作者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此外,中飛院大力開展各類安全活動,全力確保空防安全,營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圍,安全能力建設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2017年,中飛院榮獲民航局“飛行訓練安全三星獎”。
10年來,中飛院共完成飛行訓練250多萬小時,430多萬起落架次。10年事故萬時率為0.016,萬架次率為0.009;事故征候萬時率為0.103,萬架次率為0.059,總體安全成績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遠舉高飛,博學篤行。作為全球飛行訓練規模最大、能力最強、影響力最大的民航高校,中飛院又站在了新的起點,開啟了新的征程。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做好“以飛為主”這篇大文章,是中飛院人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職責。10年來,中飛院的銀鷹始終翱翔在川豫廣袤的天空中,托舉著一批又一批的雛鷹展開羽翼,飛向全國,飛向世界。(唐一凡)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梧州機場:開展東航新航線機型配載培訓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