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打贏藍天保衛戰滿分交卷
綠色機場建設是四型機場建設的重要一環。一直以來,首都機場積極推進綠色機場建設,先后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完成《綠色機場:通往可持續發展之道》評估報告、《綠色機場專項規劃》。2018年,首都機場緊跟打贏藍天保衛戰相關要求,積極制定工作方案,嚴格落實各項任務,全面推進決戰決勝藍天保衛戰。
歷經兩年多,首都機場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成果顯著,依靠的不僅是組織機制健全、管理機制完善、資金保障有力,還得益于突出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全面到位的媒體宣傳。首都機場新能源車輛、充電設施、APU替代設施等指標均位列全國前列,在2020年底榮獲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先進單位。

探索:打造綠色亮點
自2019年以來,首都機場積極聯合科研院校、設備設施制造廠商等單位共同開展藍天保衛戰相關科研項目,用科研創新帶動綠色機場的持續建設,從波音787機型400HZ電源適用性測試及應用、儲能式充電樁項目研究、儲能式 APU替代設施試用研究一系列配套設施的投入使用,到遠機位登機島項目貼近旅客的“最后一步”和“零能耗建筑”塔臺休息室、西湖湖面光伏建設、GTC 穹頂光伏膜應用的一步步實踐更是把綠色機場的實踐理念落實。
綠色節能先行,首都機場積極探索應用智能微電網。電力容量緊張問題是國內非新建機場在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過程中共同面臨的難題,首都機場作為大型的既有機場,電力容量整體緊缺且分布不均,新增電力裝備需求和現有供電基礎設施容量出現不平衡,阻礙了綠色機場建設的發展。為緩解當前電力容量緊張的局面,首都機場充分利用現有閑置資源,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首都機場實施3號航站樓西湖水面光伏-儲能一體化發電、3號停車樓(GTC)穹頂光伏發電、光儲充車棚、一體型儲能式APU替代設施等項目,構建起多個智能微電網,通過湖面和棚頂鋪設光伏板、穹頂屋面鋪設光伏膜等多種形式實現光伏發電,采用磷酸鐵鋰、鈦酸鋰等電池建設儲能裝置實現儲電,并與GTC、環保小屋等供電系統相連,為周邊照明、充電樁進行供電。智能微電網融合傳統電網與光伏發電技術、儲能技術,實現了用電設備與配電設備互動,通過智能系統調配日間發電夜間使用及波峰波谷用電,將電力容量利用最大化。
主動合作推進,首都機場持續開展波音787機型400HZ電源適用性測試及應用。為解決原有400HZ電源無法滿足波音787機型嚴苛要求的問題,自2016年起首都機場與國航、相關設備廠商攜手推進波音787機型400HZ電源適用性測試及應用項目,利用電能質量分析儀器等先進設備對電源品質進行檢測分析,與國航共同推動400HZ電源生產廠家升級設備型號,最終開發出能滿足這一機型保障要求的地面電源設備。經三方長時間測試驗證,各項指標均滿足保障要求,目前已正式運行并推廣全場所有航空公司航班應用。在攻克波音787機型使用400HZ電源存在斷電隱患難題的同時,這一應用同時實現了本場APU替代設施100%全機型適用。
服務好服務旅客的人,首都機場打造“零耗能建筑”塔臺休息室。為踐行綠色機場理念,減少環境污染,改善場內生活設施,2019年11月底完成了零耗能塔臺休息室建設并投用。整個建筑由44個標準集裝箱柜體組合而成,采用標準化、模塊化箱體設計,在滿足保溫隔熱、隔聲降噪、減震指標要求的同時,融合了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儲能逆變系統、EMS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高效直流變頻VRV空調系統、石墨烯碳納米電熱膜采暖技術、高效新風熱回收除霾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光伏板智能清掃機器人系統等多種綠色智能技術,打造了國內首例將零能耗建筑技術、模塊化建筑技術與移動儲能技術交叉融合,并進行一體化設計、集成及應用的示范項目,對探索綠色機場建設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和示范作用。作為新建塔臺管制員配套休息用房,用于塔臺管制人員倒班休息、日常活動,舒心舒適的休息環境能夠更好地保障一線員工的休息,也為機場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聚焦:有力有備“出擊”
首都機場高度重視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持續推進,從建立機制到制定目標,再到明確任務、強力保障推進完成,為圓滿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各項工作提供組織及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是基石,首都機場率先完善組織機制。2018年7月,首都機場聯合相關單位,先后成立內外部兩級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組,對內整合各骨干部門力量,成立了領導小組,對外聯動各大主要駐場單位,成立聯合工作組,兩個工作組齊頭并進,齊力推進首都機場打贏藍天保衛戰。除此之外,首都機場還借助政府相關部門的專業力量,與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和順義區生態環境局建立了聯合工作機制,保障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工作開展。
目標明確是根本,首都機場在兩個專項工作組的帶領下快速明確攻堅目標——“確保優秀評級、實現行業領先”,梳理各項任務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首都機場決戰決勝藍天保衛戰任務表》,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相關要求為切入點,補齊短板、全面落實,確保在“打贏藍天保衛戰”各項督查中取得優秀評級;同時,秉承“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全面抓、系統抓、創新抓,爭取實現行業領先水平。
常規舉措落腳穩固推進,強力舉措聚焦定向突破,雙舉措齊頭并進,全力推進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進程。常態化督辦機制將首都機場擰成一條繩,內部每周自查講評、辦公室每周跟進進展、各層面每月講評匯報;及時解決各個痛點難點問題。強力舉措則為34個公司決戰決勝藍天保衛戰重點項目開辟“綠色通道”,簡化項目審批、加快流程實施;還組建“決戰決勝藍天保衛戰青年突擊隊”,48名青年員工懷揣奮戰在一線的熱情,深入首都機場飛行區13個施工區域、10個業務管理模塊,開展施工監督、后臺支援等工作,在抗疫不停、周末不休的情況下,沖刺一線打贏藍天保衛戰項目的達標完成。
落實:精準對標要求嚴
首都機場嚴格按照國家和民航局藍天保衛戰的安排部署和要求,全面對標并精準梳理出83項任務(包括組織管理類49項、投資項目類34項),截至2020年9月底,所有升級改造任務如期完成,實現車、樁、APU替代設施一系列關聯設備的各項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首先是升級場內的車輛結構。首都機場本身的保障車輛數目龐大,升級難度較高,在前期梳理出的任務目標基礎上,通過健全車輛設備管理制度、嚴格管控車輛尾氣排放、定期開展車輛年檢、及時更新淘汰老舊車輛設備等措施,大幅提升新能源車輛占比,確保車輛尾氣達標排放。截至2020年12月底,首都機場飛行區共有車輛 3405 臺,其中新能源車輛995臺,占比達 29.2%,汽柴油年消耗量明顯下降。
其次是升級場內充電設施體系的完善。為配合新能源車輛的陸續引進,首都機場加快推進場內充電設施建設,截至目前,首都機場場內充電樁數量達457個,實現大幅增長。同時,首都機場建設車輛及充電設施監控平臺,通過對全場電動車輛及充電設施的數據狀態監控,實現充電設施安全狀態數據、運營收費數據、維護維保數據的監控管理,以及電動車輛位置信息、電池狀態信息、運行異常信息的實時監控,提升了首都機場飛行區電動車輛及充電設施的安全管理水平。
再次是升級APU替代設施。首都機場積極推進西區近機位APU替代設施及多個遠機位APU替代設施項目建設。截至2020年底,已實現近機位覆蓋100%、遠機位覆蓋62%。與此同時,首都機場還建設APU替代設備智能監測平臺,打通了ACDM系統、財務SAP系統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了航班信息與收費信息的自動匹配及結算,同時實現了APU替代設施使用信息、異常記錄的自動統計及報警,逐步提高首都機場APU替代設施運營能力及安全管理能力。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巴彥淖爾機場圓滿完成醫療緊急救援飛行保障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