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飛:3年內沖刺世界民用飛機主制造商

圖:C919大型客機在浦東國際機場第四跑道起飛,開展試飛工作。 攝影:殷立勤
2017年對于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而言,是濃墨重彩的一年。
在這一年里,中國商飛公司的型號研制取得重大突破——C919大型客機飛上藍天,大飛機作為重大科技成果寫進了十九大報告;ARJ21新支線飛機安全運送旅客超過3.7萬人次,向產業化發展堅定邁進;中俄國際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成立,CR929遠程寬體客機聯合研制全面展開。
由此,中國商飛公司方面表示,其初步掌握了大飛機研制規律、研制方法和核心關鍵技術,初步形成了從支線飛機到中短程窄體客機到遠程寬體客機的產品譜系,初步建立了支撐公司長遠發展的人才、技術、管理等能力基礎,初步帶動了相關基礎學科、航空工業和相關產業發展,推動中國民機產業進入了新階段。
今年7月,已有多架C919大型客機陸續開展試飛。預計到2021年,C919將要交付給首家用戶——中國東方航空公司。
中國商飛公司是中央管理的我國民用飛機產業核心企業和骨干中央企業,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總部設在上海。
國產大型客機的起飛
2017年5月5日,國產大飛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第四跑道首飛成功,它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干線民用飛機。
C919的成功首飛,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它標志藍天上終于有了一款屬于中國的完全按照世界先進標準研制的大型客機,也意味著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艱難探索,我國具備了研制一款現代干線飛機的核心能力。
C919并非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款大型飛機。1970年,代號為“708工程”的“運10”大飛機就已立項,于1980年首飛成功。可惜由于后續資金缺乏等原因,“運10”項目被擱置。
澎湃新聞記者曾在C919首飛前采訪到新中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中國第一家大型民用飛機“運10”副總設計師程不時。在“運10”的基礎上,C919也有了很多創新突破。程不時當時表示,C919在技術上很大的突破在于我國自主研發的自動控制系統。C919配備的自動控制系統則可把整個動作和周圍的環境放到計算機里面,由機器算出高度、速度,從而降低人為差錯發生的概率。
據《人民日報》報道,C919機體從設計、計算、試驗、制造等均為中國自主進行,擁有包括超臨界機翼、新材料應用等102項關鍵技術突破。總體集成更是大飛機制造的核心技術之一。作為航空制造業的一大難點,集成技術的突破正是中國航空制造業取得巨大進步的標志。而為了與國際標準對接,C919堪稱全球合作的典范。其發動機、航電、飛控系統等來自多個歐美合資或獨資公司,供應商包括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霍尼韋爾公司等,可謂遍布全球。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稱,C919大型客機作為我國首款完全按照適航標準和主流市場標準研制的單通道干線飛機,按照“主制造商-供應商”這種當前全球航空普遍采用的模式研制,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特點:一是總體設計方面,C919飛機的氣動設計、結構設計、系統設計需求均由中國商飛公司提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二是試驗驗證方面,中國商飛公司是飛機TC證的申請人,對飛機研制各個流程和環節都要按照適航規章負責,需完成相關的系統集成和試驗驗證,并需承擔飛行試驗驗證規劃和試驗證明。三是對客戶負責方面,中國商飛公司是飛機全壽命周期內的負責人,對后續客戶支援體系、飛機運營保障等運營負責,對航空公司負責。
李東稱,下一步,C919還要多次飛上天空,進行國際標準的適航試驗,這個過程中也需要突破很多技術,這些核心技術實際上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
多架機試飛
繼C919首架機成功首飛后,截至今年7月,已有多架機陸續開展試飛。其中,完成首飛的101架機已在西安閻良機場開展了地面改裝及載荷標定工作;102架機已在上海完成了操穩檢查、性能檢查等試飛任務和測試改裝等工作,7月已轉場山東東營試飛基地;103架機已完成了翼身對接和氣密淋雨試驗,開始總裝。
今年3月9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上,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光輝就對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記者表示,C919總共將有6架飛機投入試飛,要花三到四年的時間進行試飛、取證和設計試驗活動。預計到2021年,C919將要交付給首家用戶——中國東方航空公司。
截至目前,C919國內外用戶達到28家,訂單總數達815架。
除了C919外,由中俄聯合研制的CR929遠程寬體客機項目也正在穩步推進。
中國商飛公司方面表示,按照研制經驗,從項目啟動到實現首飛預計需要7年左右時間,到實現產品交付預計需要10年左右時間。
這就意味著,CR929首飛時間預計在2024年前后,實現飛機交付則預計在2027年前后。
沖刺世界民用飛機主制造商第一方隊
大型客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科技水平的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
中國商飛方面表示,其目標是將大型客機項目打造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標志性工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制造強國的標志性工程,同時,把中國商飛公司建設成為國際一流航空企業。
對此,中國商飛公司最新制定了“三步走”戰略:到2021年,進入世界民用飛機主制造商行列;到2035年,進入世界民用飛機主制造商第一方隊;到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民用飛機主制造商前三強,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2008年5月11日,中國商飛公司在上海成立。當時上海方面就提出,將充分發揮上海自身基礎條件和綜合優勢,在組織保障、資金支持、人才保障等方面,為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運營和項目實施做好全方位服務,創造便利條件。
來自浦東新區經信委的信息顯示,目前,上海市浦東新區已形成集設計、制造、配套于一體的商飛產業鏈。《浦東新區民用航空產業“十二五”及遠景規劃》顯示,通過15年至20年的努力,浦東將形成一個產值規模1500億元以上、財政貢獻100億元以上的民用航空產業集群,將民用航空產業打造成上海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確立浦東民用航空產業的國內龍頭地位,使浦東成為亞洲最大、世界著名的三大民用航空產業基地之一。
2016年至2020年,浦東將著力發展航空及相關企業200家,實現航空主營業務產值1000億元,形成大型客機年產150架的能力,累計投資規模可達1200億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協和”號VS圖-144,狹路相逢,結局卻讓人始料未及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