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民航機場工作會:構建新時代機場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11月5日,2019年全國民航機場工作會議在遼寧大連召開,總結《民用機場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十周年工作成果,部署和動員構建現代化機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推進四型機場建設,全力推進新時代機場高質量發展和民航強國建設。
會議明確了未來要以全力構建新時代機場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為發展方向,發布了《民航局關于促進機場新技術應用的指導意見》和《推進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19-2035年)》(意見討論稿),《中國民用機場百科》也在會議期間同時上線。
工作報告指出,《條例》頒布十年來,全國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從4.1億人次增長到12.6億人次,貨郵吞吐量從883萬噸增長到1674萬噸,千萬級機場從10個增加到37個,8個機場晉級全球50大機場行列;全國頒證運輸機場從158個增加到238個,機場密度從每10萬平方公里1.6個增加到2.5個,覆蓋了我國86.25%的人口和91.13%的GDP產區;建成高原機場37個,高高原機場從7個增加到20個,頒證通用機場由25個增長到240個。目前,機場網絡初步形成、樞紐機場競爭力持續增強、戰略作用愈發凸顯、建設水平世界一流、安全水平全球領先、服務品質顯著提升、治理體系日益完善、發展模式轉型升級,涌現出一批引領世界水平的機場樣板工程,中國機場事業已經全面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主要表現在:抓住發展機遇,機場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促進量質齊升,機場運行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圍繞國家發展大局,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力不斷提高;堅守機場安全底線,機場安全管理水平顯著提升;秉持人民航空為人民理念,機場不斷提升“中國服務”水平;不斷完善機場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日益提升;緊抓科技創新驅動力,機場發展模式轉型升級。
報告指出,在當前的四個關鍵時期,機場各方面的矛盾問題也在逐步顯現,機場發展遇到了很多瓶頸和艱巨挑戰,如機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發展需求不匹配,行業高速發展與機場保障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未得到根本扭轉,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機場運營管理模式亟待有效突破,行業自身科技創新能力仍然不足。
為更好解決這些問題,報告提出,要按照民航強國“三步走”戰略部署,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階段特征,以“四型機場”建設為總要求,全面推進機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構建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機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航空出行更加便捷,國際影響力、競爭力更加突出,服務國家戰略、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的新時代機場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到2035年,建成覆蓋廣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約環保的現代化國家綜合機場體系,四型機場成為普遍形態,機場保障能力和發展質量國際一流,為2050年建成全方位的民航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為實現這一未來發展目標,報告提出要重點打造六個體系: 一是努力構建現代化的國家綜合機場體系,扎實推動機場布局優化完善,建成以世界級機場群、國際航空樞紐為核心、區域航空樞紐為骨干、其他機場和通用機場為重要補充的國家綜合機場體系,扎實推動機場供給側結構改革,扎實推動樞紐機場競爭力提升;二是努力構建現代化的機場建設管理體系,三是努力構建現代化的機場安全管理體系,四是努力構建現代化的機場運營管理體系,五是努力構建改革優化的機場治理體系,六是努力構建現代化的機場創新體系,扎實推動科技產業發展,扎實推動“四型機場”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扎實推動人才隊伍建設創新。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北海機場組織召開冬春季貨運市場座談會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