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機場的國際空港夢
距離威海市區40公里的威海國際機場,自1996年投入運營以來,已經成為助推威海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25年來,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憑借著毗鄰日韓的地緣優勢,威海機場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大力推動當地外向型經濟發展。
展望“十四五”,隨著機場航空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國內外新航線和貨運航線的大力拓展,到2025年,威海機場的國內外航線將突破40條,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400萬人次。
精準施策 客貨主業發展勢頭強勁
日韓橋頭堡的區位優勢,是威海國際機場的最大發展優勢。自2004年口岸開放以來,經過多年經營,2019年威海機場的韓國客運航線已達到每天6班的高密度運行,國際旅客吞吐量占到全年旅客吞吐總量的20.4%。這個占比在全國130多個國際機場中排名第6位,令其一舉成為山東省內乃至全國范圍內馳名的對韓中轉樞紐。同樣是2019年,威海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309萬人次,成為全國千萬級以下機場中少見的機場吞吐量超過城市人口總量的機場。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在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班由每周43班銳減至每周1班的嚴峻形勢下,威海國際機場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先后引進3架駐場飛機,重點開發國內省會城市及與韓國密切交流城市的航線,初步建成“內外互補、干支結合、南北貫穿、東西聯通”的航線網絡體系。今年上半年,機場保障運輸航班起降11674架次,同比增長74.5%;旅客吞吐量達105.7萬人次,同比增長78.6%。
貨運方面,機場引進了2架駐場全貨機,開通并加密了至韓國首爾、日本大阪的國際全貨運航班以及至天津的國內貨運航班,令航空貨運業務實現突破性發展。
今年上半年,威海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8225噸,同比增長178%,較2019年同期增長102%。
2020年底,威海國際機場與另外三家單位簽署了四方航空物流戰略合作協議,確定了機場、航空公司、物流企業、包機商在航空樞紐及現代物流平臺建設中的責任分工及合作內容,對近期建成輻射日韓的區域性小型國際航空樞紐,遠期建成輻射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今年初,威海國際機場被民航局納入提升航空物流綜合保障能力第一批試點單位,是試點單位中唯一的千萬級以下機場,為下一步航空貨運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明確思路。
夯實根基 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
近年來,威海國際機場始終把安全生產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機場自主編制《安全管理手冊暨SMS手冊》,與危險品管理體系、安保管理體系等有機融合,實現安全管理“一本通”;量身打造安全質量管理平臺,實現數據統計、風險分析、監督檢查等功能有機統一,搭建起“點面結合、以點為主”的安全管理框架,使安全管理體系更加完善。
依托安全質量管理平臺,威海機場探索推出了“法定自查+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實現檢查、反饋、整改全流程管控,使風險管控水平全面提升。
另外,威海國際機場在山東省各機場中率先開展風險可視化試點,把關鍵環節和關鍵崗位的風險提示上墻、上桌、上車,并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動態提示,令崗位操作風險大幅降低;強化應急管理機制建設,完善應急組織架構,研發應急預案管理系統,定期開展無腳本桌面推演和實戰演練,應急處置能力全面提升。
作為重要的軍民合用機場,軍地雙方在信息通報、防跑道侵入、消防救援等12個領域建立了完善的合作機制,雙方統一調配保障力量,共享保障資源,實現了安全運行方面的深度融合。另外,因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始終保持國際航班運營,威海機場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動態修訂并完善防控預案,扎實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同防”,實現了“外部零輸入、內部零感染”。
加大投入 智慧民航建設亮點紛呈
伴隨數字化浪潮重塑世界經濟格局,全球航空業由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數字化已成為產業可持續增長的新引擎。
威海國際機場緊跟時代發展浪潮,按照民航局“四型機場”建設要求,把信息化建設作為提升保障能力、保障效率、服務水平和運營品質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先后開啟貨運平臺系統建設、安全保衛設施更新改造等一系列信息化項目。其中,圍界入侵報警系統在國內首次將超聲波驅鳥、震動報警與微波報警相結合,極大降低了圍界入侵誤報率。
除此之外,機場引進并推廣應用自助值機、邊防自助通關等新技術;自主研發應急預案綜合管理平臺、貨運快件放行系統、FOD數據庫管理系統等30多種適合中小機場運行的應用軟件;與其他單位合作開發機場數據分析系統、設備運行管理系統以及智慧運行平臺等。智慧運行平臺在全國范圍內首創將應急救援、安保控制、運行指揮融為一體,實現信息處理扁平化、航班保障高效化、疫情防控精準化。
今年,威海國際機場在山東省各機場中率先開展“智慧旅檢”建設,通過“先期機檢”,令國際入境旅客通關時間減少60%,海關查驗準確率提高至90%。其開展的航易行RFID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建設工程已進入系統調試階段;實施的安檢通道及附屬設施改造工程、航管設施設備升級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接下來,以科技創新為手段,以平臺化、自動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統為支撐,以滿足旅客需求、提升群眾滿意度為著力點,威海機場的智慧化水平將越來越高。
創新舉措 真情服務品牌深入人心
提升服務質量是民航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威海國際機場以旅客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真情服務舉措,努力為旅客提供滿意、難忘的出行體驗。
通過其自主研發的“威航準”App,旅客可隨時在手機上查詢航班信息;引進自助值機系統,旅客無需排隊,刷刷身份證就能快速領取登機牌;人臉識別技術的運用則大大提高了安檢效率,讓旅客乘機更加高效與便捷;“無成人陪伴兒童乘機動態服務”和“特殊旅客線上預約服務”的推出令特殊旅客暢行無憂;在“無感”支付的支持下,旅客可以使用手機繳納停車費,解決了“沒帶零錢”的小尷尬……一項項真情服務舉措,讓威海機場的真情服務品牌深入人心。
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按照“四型機場”要求規劃設計的威海新機場,目前正在開展軍地協議簽署、機場總規前期研究、航站樓方案設計等相關工作。民航局也已批復新機場場址,出具了項目預可研報告行業審查意見,確保“十四五”期間項目盡早開工建設,盡快投入使用,打造通達全國、面向東北亞的區域性門戶機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江西機場集團:穩定貨運市場 做大中轉市場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