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機場:服務與效益雙引擎 驅動經營管理再創新
鄂爾多斯機場新航站樓于2013年1月投入使用,航站樓商業面積由舊航站樓的500㎡左右擴大到新航站樓的近5000㎡,商業面貌煥然一新,商業體量和經營收入發生了重大的跨越式發展。然而,投運幾年來,在社會消費方式改變、電商沖擊、旅客動線與商業區不完全匹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的商家出現經營困難,更有提前解約離場。針對商業經營管理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鄂爾多斯機場管理集團高度重視,迎難而上,本著尊重實際、適應市場、合作雙贏的原則,憑借“調整一個定位,增加一處特色,拓展一種業態,完善一種功能、承擔一點責任”的“五個一”發展思路,砥礪奮進,眾多難點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調整一個定位,小店聯營模式應運而生,商業招商出現可喜局面。
隨著新航站樓順利投入使用,鄂爾多斯機場各項設施設備及服務缺失項目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尤其在機場商業規劃方面尤為顯著,在確保美觀及流程順暢的前提下,新航站樓實現了服務配套與商業配套的相互融合,國際國內一二線品牌先后入駐,商業檔次日益顯著。但隨著整體經濟增長放緩致使航空主業增長放緩大背景下,新航站樓商業運行情況并不樂觀。尤其是2014年,部分商家出現提前解約退場,空余商鋪陸續增至近20個,店鋪空置率較高。為此,機場集團高度重視,改變以往“求高”“求大”的招商理念,科學合理的分析研判當前我們商業發展所處的階段,主動調整商業發展定位,將盈利性后置,將滿足旅客及商業發展需要的功能性與服務性前置,提出了“小店聯營的發展模式”,主動讓利,在這一調整下,店鋪數量逐年增長,尤其是2016年,新進商戶12家,航站樓已運營商鋪達到37家,一期商業招商基本完成,實現了機場、商家和旅客的共贏。
增加一處特色,蒙古茶吧平地而起,商業經營更具民族特色。
鄂爾多斯機場新航站樓的設計理念為“草原雄鷹”,整體建筑造型蘊含著豐富的蒙古族文化元素,但商業資源的運營未在整體設計之下進一步體現民族及地方特色,雖有地方特色產品的銷售,但缺少吸引眼球的特色店鋪及展示平臺。而鄂爾多斯地區民族特色產品豐富,如何將鄂爾多斯蒙古族文化與航站樓商業資源的開發、利用相結合,在實現商業資源充分利用、效益不斷提升的同時,更好的繼承、發揚、豐富鄂爾多斯蒙古族文化?“蒙古茶吧”應運而生。
因蒙古茶吧投資相對較大,為進一步論證項目的可行性,商貿公司面向旅客開展了一系列問卷調查,結果得到了88%的市場回應。有了這一市場期待,蒙古茶吧于2014年10月14日投入運營。蒙古茶吧整體設計以蒙元文化為切入點,巧妙將蒙古包與開敞式經營區及開放式舞臺三者有機結合,著力打造集商品經營、機場服務和對外文化展示為一體的商業運營及服務平臺,成為繼穹頂壁畫、綠肺等景觀外,航站樓內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將民族特色文化嵌入旅客候機環節,變枯燥的候機體驗為文化體驗和休閑體驗,是鄂爾多斯機場管理集團整合商業資源,變傳統營銷為文化營銷和體驗式營銷的大膽、有益探索。2016年集中銷售與展示鄂爾多斯地區農副產品的鄂爾多斯館,集中展示與銷售鄂爾多斯地區工藝品的鄂爾多斯禮物以及鄂爾多斯旅游文化長廊相繼投入運營,進一步凸顯了商業運營中的民族及地區特色元素。
拓展一種業態,鄂爾多斯館應時而生,電商銷售從此走進機場。
互聯網對機場商業帶來的沖擊越來越大。一方面機場主業的發展不斷為機場商業提供了“流量”,如何開啟流量經濟的增長點,是“互聯網+”大趨勢下商業經營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另方面,除租金外人工費用也是店鋪運營的一項重要支出,同時,因鄂爾多斯地區不具備勞動力優勢,店鋪往往出現“招人難”的困境。機場作為重要的形象窗口單位之一,很多企業在機場又有做實體產品宣傳的需求,因此,線上體驗線下銷售的電商模式能很好的將以上供需結合起來。
2016年4月,鄂爾多斯館投入運營,從此鄂爾多斯30多個系列100余種優質農副產品將通過“互聯網+機場”走向全國各地。同年年底,朵日納機場直營店轉型為線下銷售線上體驗店,滿足其產品展示及宣傳的同時,極大的節約了人工成本費用。
同時,應對商業生態的變化,要求我們應保持足夠的敏感性和應變能力,不斷調整、創新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才能營造更好的商業生態。我們主要做法有:鼓勵商家推出體驗產品,牢牢抓住實體店為旅客帶來的實物產品感知;支持商家對店面進行出新改造,優化環境;鼓勵商家豐富商品種類,由商貿公司牽頭,整合各項商業資源,舉辦促銷活動,組合經營,捆綁銷售,增加銷售收入;進一步完善ERP管理系統,逐步完善商家監控系統,提升商業監管手段;增加實體商業氛圍,與當地動物園合作,在航站樓增設微動物園,開展不定期展示及旅客互動,同時在節假日開展主題商業活動,通過商業氛圍的營造,促進收入的增加。
完善一種功能,旅客所需一應俱全,商業經營更接地氣。
機場商業經營應始終圍繞旅客出行需求來開展。如何兼顧商業的功能性、服務性與盈利性是不同體量級機場商業經營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為滿足服務功能,變向增加經營收入,我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招商有側重,對于能彌補商業業態空缺,滿足旅客出行所需的功能性業態,同等條件下我們會優先考慮,對于易形成同質化競爭的業態則不予考慮。二是引進更多自助設備,滿足旅客出行所需。自助設備為旅客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同時也帶來更多價格優勢。為此,我們先后引進了自助取款機、自助照相機、分布在各區域的自助售貨機以及mini自助KTV等,滿足旅客出行及消費需求。三是調整價格,物美價廉一直是消費者追求的目標,同城同價也是我們所努力的方向。為此,我們先后對餐飲、商品等價格也進行調整,降幅達30%左右,并實現了不同的價格區間,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時對于自助售貨機則要求必須提供一款與市區同價的產品。四是動線調整。鄂爾多斯機場候機區域,因動線不匹配,機場商業完全位于動線一側。如何引導客流,讓顧客停住腳步,又不會讓旅客產生強制購物的不滿情緒,我們先后在旅客動線的另一側增加了按摩椅、玩具店、免費兒童游樂區等,在滿足服務功能的同時,調整動線,既滿足旅客需求,又巧妙的放慢了旅客腳步,變向延長了動線線條。調整后,國內商業區的進店率有了明顯的提高,有效提升了消費水平。同時在自動扶梯口設立商業指示牌等方式多管齊下引導客流前往商業區,取得良好效果。
承擔一點責任,地區優質產品落戶機場,商業經營小窗口助力地區品牌大發展。
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族特色產品豐富,但受主客觀因素影響尚未形成民族文化商品 “小商品,大市場,小企業,大集群”的規模,部分特色產品經營企業仍存在“散、小、弱”的現狀。如何充分利用機場作為窗口單位的影響力,通過實物展示和重點宣傳,將更多鄂爾多斯地區豐富民族特色產品走向全國,主動承擔起機場集團作為國有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機場集團先后增設蒙古茶吧,免費的“原汁原味”的民族表演及極具特色的工藝品經營,集中展現鄂爾多斯地區特色民族文化;合作開設了鄂爾多斯館,整合我市各個旗縣30多個系列100余種優質農副產品,通過線上展示、線下銷售,開辟鄂爾多斯傳統農副產品銷售新渠道;增設鄂爾多斯禮物店,為國禮陶瓷、阿騰莎等地區知名品牌提供產品展示及銷售平臺;主動到鄂爾多斯各旗縣調研,走訪百余家民族企業,主動對接,為更多小企業以及有自主產權的農牧民及大學生提供產品展示及銷售平臺,幫助其創業、增收。
市場及顧客變遷帶來的挑戰,消費需求趨向個性化、顧客消費心理趨向理性化、顧客消費習慣趨向便捷化以及電商發展帶來的沖擊,注定了商業發展形勢的多變性和復雜性。但鄂爾多斯機場在自己商業經營管理上,摸索探求,砥礪奮進,始終堅持功能服務與收入效益為兩翼,倒逼經營管理再創新,在助力主業發展的同時,逐步走出一條適應自身發展,滿足多元需求的商業管理新路徑。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首都機場:博維公司與咸陽機場考察組開展交流研討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