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機場:建制100年 相伴60載
2018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是通遼市建制100年,也是通遼機場建站60年,時光飛逝,一甲子不忘初心,輝煌絢爛,40年改革進取,滄桑巨變。回溯通遼機場建站發展歷程,通遼機場乘著通遼市經濟快速發展的東風,始終堅持服從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宗旨,堅守了一個初心,實現了兩次大跨越,鑄造了三板巨斧,開辟了四個嶄新路徑,助推了通遼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向“精品機場”目標揚帆起航!
一個初心“人民航空為人民”
總有些日子讓我們銘記、總有些時刻深入骨髓。和呼和浩特白塔機場的“五頂帳篷”一樣,通遼機場也有一段“艱難”的創業史。1958年8月5日,在內民航北京管理局和蒙古自治區交通廳協助下,民航通遼站開始組建。同年8月8日,通遼機場開始修建,哲里木盟行政公署號召黨、政、軍、民齊上,僅用了16天就修成了一條1200米長、60米寬的土跑道。
“從1958年建站到2003年企業化運營的‘創業守業’時代,到2006年運輸生產開始騰飛的‘超常規發展時代’,再到當下的‘高質量發展’時代,在這條60年發展的道路上,我們始終保持‘人民航空為人民’的初心,堅持聚焦發展這條主線,不斷變革與創新,創造了60年厚重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通遼機場公司總經理趙玉。
1959年4月1日,里二型飛機試航通遼機場,一次試飛成功。1959年5月26日,通遼機場第一條航線呼和浩特-北京-赤峰-通遼往返航線正式開通。2003年12月19日,內蒙古通遼民航機場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2005年7月11日,32座的多尼爾飛機退出通遼歷史舞臺,國航內蒙古分公司的波音737—300型飛機執行通遼—北京航班任務,開啟了通遼機場超常規發展的大幕。2012年3月26日,“呼通支線快線”開始運營。2014年,通遼機場通航城市24個,開通航線25條,數量達到歷史“之最”。2018年,通遼機場旅客吞吐量預計實現98萬人次,距百萬空港僅有一步之遙。
兩大跨越:運輸生產超常規發展和品質化之路
如果說“不忘初心”是通遼民航人的本質特征,那么“果敢”則是通遼民航人的另一個性格特質。2003年企業化運營后,通遼機場正是靠著敢于創新的膽量和逆境中勇于拼搏的品質,打破發展瓶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帶頭搞包機”。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老少邊窮地區,長期以來經濟欠發達、支線機場航線少、客源不穩定、盈利水平低,航空公司不看好內蒙古市場,不愿意將有限的運力投入到內蒙古地區。2005年,各機場都在尋求破解辦法去“拓荒”。而在這個十分艱難的時期,通遼機場公司積極協調地方政府和航空公司,創新了航空市場開發模式,成為了自治區內第一批“包機模式開拓者”,闖出了一條跨越式發展之路。2006年,通遼市政府用500萬元采取捆綁式包機方案,運營通遼—北京和通遼—呼和浩特航線,當年,通遼機場運輸生產實現重大歷史性突破,旅客吞吐量連續首次突破3、4、5、6萬人次大關,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57949人次,同比增長159%。這個數據是通遼機場公司2003年成立至今15年來無法超越的。
“走品質化發展之路”。長期以來,通遼機場屬于虧損企業,為做好服務工作,籌措資金提升機場公司保障能力,通遼機場公司積極發展“非航”,提高收入。2006年,通遼機場“非航”起步;2008,通遼機場創新非航管理模式,采取打包的方式,與通遼市一家廣告企業合作,采取打包的方式將廣告資源外包,實現了非航收入的增加。2013年,通遼機場按照“一次規劃,逐步實施”、“輕商業,重人性化”、“注意精簡開發成本,合理使用資源”的三大非航開發原則,通過“業務托管”、“全業務外包”、“效益包干提成”和“精細化管理”四種模式,先后實施了機場貴賓服務業務、客票銷售及貨運業務、航站樓商業及廣告業務等業務外包,實現了機場非航業務“服務、品質、效益”三提升。2003年以來,通遼機場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達20042萬元。
三板斧:安全、市場、基本建設
“夯實安全基礎,筑牢安全防線”。長期以來,通遼機場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通過推動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安全文化建設、堅持“安全隱患零容忍”等舉措,確保了建站60年來持續、平穩、有序運行。2008,通遼機場圓滿完成奧運安保任務;2009年,通遼機場通過民航局第一輪航空安保審計,同年,通遼機場在全自治區首家出臺了《通遼機場凈空環境保護管理辦法》;2010年,通遼機場順利通過民航局安全審計;2017年通過民航局第二輪航空安保審計,同年圓滿完成了自治區成立70周年中央代表團航班服務保障工作。
“勇于創新,航空市場利市惠民”。2012年3月,通遼機場“呼通支線快線”啟動,航線網絡按照地方政府融入東北經濟圈的指示精神,新增通達沈陽、大連、哈爾濱等地航線航班。同年,全國首個《支線機場航線網絡規劃》通過評審;2014年,通遼機場航線網絡“遍地開花”,當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0萬人次。2015年,依托集團公司“干支聯動”戰略,通遼機場升級“呼通支線快線”,聯合華夏航空公司在全國范圍內首家推出了“云上公交”航空品牌,“呼通支線快線”由此全面提速。2018年,“呼通支線快線”日均9班,完成的旅客吞吐量占比達48%,平均客座率達到了83%,已成為通遼機場名副其實的“半壁江山”,“大眾化、公交化、高頻次”的快線模式,已成為通遼地區旅客出行呼和浩特的首選。截至目前,通遼機場航線網絡日趨成熟,已通達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哈爾濱、呼和浩特、海拉爾等16個區內外重點城市。
“基本建設提升綜合保障能力”。長期以來,通遼機場以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旅客出行需要為宗旨實施基本建設項目。通遼機場公司成立以來,先后于2006年實施T2候機樓流程改造;2009年飛行區改擴建,對跑道進行瀝青混凝土蓋被;2011年,新建11579平米航站樓。如今,通遼機場飛行區跑道延長項目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計劃于2019年正式開工建設。屆時,通遼機場的綜合保障能力將上一個新的臺階,制約通遼機場發展的瓶頸問題將徹底得到解決。
四個路徑:保安全、促擴建、穩市場、打基礎
如今的通遼機場在通遼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內蒙古機場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下,經過60年的發展,已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下一步通遼機場的工作目標是“對標先進、領先支線、打造精品機場”。實現以上工作目標,通遼機場也提出了四項舉措——“保安全、促擴建、穩市場、打基礎”。
要清醒的認識到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要將“保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上高度重視;通過“促擴建”,徹底解決通遼機場的發展瓶頸問題;要充分分析當前內外部發展環境,堅持服務服從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則,實現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保持平穩的增長態勢;要進一步規范內部管理工作,依法合規辦事,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為機場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為助推通遼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在建站60年的歷史畫卷中,通遼機場繪制了一曲曲交織艱辛與榮光的精美圖畫。經歷60年的發展歷程,如今的通遼機場以歷史締造者的身份向世人展示著其特有魅力和發展傳奇。站在新的起點上,2019年,通遼機場將繼續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干支聯動”發展戰略,實施飛行區改擴建工程,積極打造精品機場,奮力開啟通遼機場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向百萬空港啟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延吉機場:圖片見證成長 前輩激勵奮進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