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霖: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 向建設民航強國戰略目標扎實邁進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這讓今年的全國兩會備受矚目。自3月3日全國兩會召開以來,民航的安全、正點、服務等受到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廣泛關注,建議和提案中也不乏涉及民航發展的熱點問題。
3月13日,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做客人民網,就實現民航強國戰略目標、民航高質量發展、提升民航服務品質、智慧民航等話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他表示,在實現民航強國目標的戰略進程中,中國民航將按照總體部署,一個環節一個環節、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抓好,使民航強國建設始終走在一個扎實的高質量發展軌道上。
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本質是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科學謀劃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明確提出要建設交通強國。民航強國是交通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力支撐,作為國家重要戰略產業,民航業在交通強國各領域中最具國際比較性,在國際互聯互通中最能發揮先導作用。
在做客人民網時,馮正霖表示,2018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四川航空“中國民航英雄機組”全體成員時指出,要繼續努力,為實現民航強國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明確指出了建設民航強國的奮斗目標” 。
“應該講,我們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航空運輸大國,但對于什么是民航強國,的確是值得認真思考和回答的一個重大命題,因為這關系到我國民航業發展的戰略、理念、動力、質量和效益。”交流過程中,馮正霖對民航強國的八個基本特征進行了具體闡述,他坦言,對比八個基本特征,經過綜合分析,中國民航還處在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的奮進過程中,處在一個離民航強國奮斗目標既近又遠、既難又可實現的過程中。
結合民航強國的八個基本特征和當前民航發展所處的階段,民航局黨組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安排,科學謀劃了“一加快,兩實現”新時代民航強國戰略進程。“一加快”即從現在起到2020年,加快實現從航空運輸大國向航空運輸強國的跨越;“兩實現”即從2021年到2035年,實現從單一的航空運輸強國向多領域的民航強國跨越,從2036年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由多領域的民航強國向全方位的民航強國跨越。去年底,民航局又發布了《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行動綱要》,擘畫了在新的歷史階段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邁進的宏偉藍圖。
馮正霖強調:“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本質是民航業的高質量發展。”他表示,在民航強國戰略進程中,要始終堅持補短板、強弱項,始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無論如何,在進程中都離不開高質量的發展。
對于高質量發展的“高”體現在哪里,馮正霖也在交流中給出了答案:高質量發展的五個基本內涵是發展理念新、發展目標明、發展動力足、發展路徑清、發展效益好。
他進一步解釋說,發展理念新就是要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民航發展的各個環節、各項工作中去;發展目標明就是除了民航強國戰略目標以外,還會有分階段的、分年度的工作目標,來支撐戰略目標的實現;發展動力足指的是在推進和實現民航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既要加大力度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又要大力培育壯大新動能,還要激發強大精神動力;發展路徑清就是要找準發展路徑,堅持民航總體工作思路,圍繞新的發展思路提升發展水平,解決發展中面臨的瓶頸制約;發展效益好就是要實現安全底線牢、運行效率高、服務品質好、經濟效益佳、發展后勁足。
持續提升以航班正常為牽引指標的服務品質
2018年是中國民航發展史上意義非凡的一年,中國民航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全面落實“一二三三四”民航總體工作思路,積極推進“一加快,兩實現”戰略進程,行業發展保持了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206.4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6.1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38.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1.4%、10.9%、4.6%;運輸航空實現連續安全飛行100個月,航班正常率超過80%,空管保障超過1000萬架次……中國民航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面對成績,馮正霖卻感覺并不輕松。他坦言,雖然我國航空運輸的總規模很大,但是從人均看,遠低于發達國家人均出行2次~3次的水平。預計2021年~2035年,我國人均航空出行次數才能超過1次。如何吸引更多人搭乘飛機出行,是當前中國民航面臨的任務之一。
馮正霖認為,民航的吸引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安全、服務、便捷。安全是旅客出行的基本要求,中國民航有著良好的安全紀錄,未來也將繼續確保民航安全運行平穩可控,創造航空安全新業績、新紀錄。服務主要是提升以航班正常率為牽引指標的服務品質,在“無紙化”便捷出行、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建設等方面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增強旅客獲得感。便捷則是要更好地發揮民航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比較優勢,中國民航將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開辟新的國際航線,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出境需求,同時積極發展以機場為樞紐的綜合運輸體系的構架,進一步擴大基本航空服務的范圍,為老少邊窮地區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
對于較為“敏感”但網友們卻非常關注的航班正常問題,馮正霖不僅絲毫沒有回避,而且還予以了重點回應。他坦言,在民航航班正常率不高時,航班客座率是下降的,很多人寧愿選擇高鐵,也不選擇坐飛機。從去年開始,民航綜合施策,航班正常率達到80.13%,是近10年來歷史最高水平。航班正常率提升后,旅客回歸的傾向非常明顯,2018年航班客座率平均達到83%。“我們希望通過提升以航班正常為牽引指標的服務品質,能夠吸引更多的旅客選擇民航來出行。”
馮正霖還透露,今年,中國民航將進一步普及旅客出行告知,大力推行無紙化便捷出行,積極推進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建設,不斷探索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識別等新技術與民航安保工作的融合,擴大空中Wi-Fi的使用范圍,為旅客出行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針對網友普遍反映的投訴渠道問題,馮正霖也給予了正面回應。據他介紹,今年3月15日,中國民航將開通12326服務質量監督電話,如果旅客投訴航空公司、機場但沒有得到答復或者對答復不滿意,就可以撥打這個服務質量監督電話。“我們來幫助你找到門、找到人、找到答案。”馮正霖如是說。
大力推進智慧民航建設
當前,以“智慧”為重要特征的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蓬勃興起,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智慧社會的新理念,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產業,民航業貫徹落實這一理念的落腳點就是智慧民航。實現智慧發展,是行業發展的時代要求,是民航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航強國建設的現實要求。
在線交流過程中,廣大網友對中國民航的智慧化發展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談及這一話題,馮正霖表示,他理解的智慧民航,就是運用各種信息化和通信手段,分析整合各種關鍵信息,最終實現對行業安全、服務、運營、保障等需求做出數字化處理、智能化響應和智慧化支撐的建設過程,主要特征是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民航的廣泛應用和深度融合。
馮正霖認為,智慧民航建設主要應抓好三個方面:以智慧促安全、以智慧促運行、以智慧促服務。
近年來,中國民航一直在不斷探索一條智慧發展之路。在安全方面,中國民航利用大數據實現安全風險更高層次的感知、分析、預判及應變能力,安全管理更加系統化、智慧化、全覆蓋、數字化;在運行方面,民航業全鏈條在實現互通互融的基礎上,實現智慧交通、智慧空管、智慧機場、智慧保障,運行和管理效率有一個質的飛躍,新技術在運行領域的應用穩步推進,民航業實現高質量運行;在服務方面,隨著電子客票的普及、自助值機服務的推廣、航旅縱橫等移動服務產品的應用,旅客的獲得感、滿意度越來越高。
馮正霖表示,下一步,中國民航將繼續完善高效運行、可靠的安全生產信息系統,依靠信息化手段提升風險防范能力,提高安全監管效能,以信息化提高行業整體安全水平;充分利用更多的信息化手段,建設民航運行信息系統,以信息化提升行業整體運行效率;繼續以信息化為支撐,在機票改簽中轉、移動互聯網平臺、行李運輸等關鍵環節上下功夫,探索全流程便利化服務功能,以信息化提升行業整體服務品質。
“現在民航的智慧建設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這不僅有發展的需求作為動力,同時也有現代技術的不斷進步提供的條件。因此,中國民航將把智慧民航發展作為今后發展的一個主導方向。”作為民航的掌門人,馮正霖對如何用智慧化謀取民航更大的發展早已有了打算。他還告訴廣大網友,今年5月將舉辦主題為“智慧民航——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進程中的民航高質量發展”的第十屆中國民航發展論壇,深入分析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對我國乃至全球民航業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廣泛探討“智慧民航”建設方略。
積極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
全國兩會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大灣區要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作為黨中央、國務院專門部署推動的一個國家戰略,今年兩會期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各方熱議的焦點。馮正霖在做客人民網時也對這一熱點問題進行了具體闡述,列舉了發達國家世界級機場群如何支撐世界級城市群,并對“民航局將出臺哪些措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予以回應。
粵港澳大灣區現有7個運輸機場,機場密度國內最高。2018年,廣州白云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珠海金灣機場、香港機場、澳門機場這大灣區五大機場旅客吞吐量合計超過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830萬噸,運輸規模位于全球灣區機場群之首。預計到2020年,大灣區航空客貨運需求將分別達到2.33億人次和1000萬噸;到2030年,達到3.87億人次和2000萬噸。大灣區航空發展需求強勁,潛力巨大。
面對巨大的航空需求,建設協同發展的世界級機場群就顯得異常緊迫。為推進這項工作,民航局前期專題組織開展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調研;與廣東省政府簽訂民航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明確推進粵港澳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同港澳兩地民航單位加強溝通,舉行座談交流,共謀大灣區民航合作。
“在民航整體布局中,我們正在打造三個世界級城市群的機場群,即京津冀機場群、長三角機場群和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對于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建設,下一步我們將主要開展五項工作。”馮正霖說,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香港機場第三跑道、澳門機場垂直滑行道、廣州機場第四第五跑道、深圳機場第三跑道、珠海機場第二跑道等,開展粵港澳大灣區民航運輸機場中長期布局規劃研究,加快完善區域機場布局;二是推進大灣區運輸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明確各機場定位,使其發展能夠緊扣所在城市的功能和特色,精準發力;三是加強空域協調和空管協作,整體統籌規劃空域資源布局,推進航路航線結構調整,建立統一聯動的空管運行模式;四是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通用航空發展規劃,推動建成更加高效、便捷的大灣區跨境直升機服務體系,支持大灣區公務機業務發展;五是促進深度融合、運轉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擴大和強化灣區內運輸機場的服務覆蓋度和互動水平,拓展航空運輸服務范圍。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埃航空難中國救援隊的30小時:我想把他們的遺物找出來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