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飛行師曹少林:回望5·12 我的眼淚依然在飛

圖:東方通航總飛行師曹少林。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發生里氏震級8.0級地震。這次地震危害極大,共遇難69227人,受傷374643人,失蹤17923人。
2008年5月15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緊急發布《關于征用直升機參加抗震救災行動的緊急通知》。征用東方通用航空公司、江蘇華宇通用航空公司、哈爾濱飛龍專業航空公司等通航企業的30架直升機參加抗震救災行動、備份4架原地待命。
這也是我國史上最大規模的通用航空抗震救災行動。
汶川地震十周年,通航資源網特邀相關救援企業一起回憶抗震救災的那些事,一起緬懷不能忘卻的紀念。
本期作者曹少林,系東方通用航空總飛行師,曾參與“5.12”汶川地震航空救援。
十年前的5月,對于很多人來說,感覺很遙遠,但對于我而言,那就是眼前。2008年5月12日,汶川強震猝然來襲,我和我的同事們在第一時間,駕駛直升機千里迢迢奔赴震區,與社會各界力量一起,投身于救援搶險工作。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冒著余震不斷的危險,駕機穿梭在漢旺、北川、禹里、清平、大天池、玉泉、綿陽、高川等山區間,一次又一次眼含著熱淚,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十年彈指一揮間,回望“5.12”,汶川救援的特殊經歷已經成為我人生經歷中最濃墨重彩的一頁,終生難忘。
一、忘不了巴蜀大地上的瘡夷滿目和那一雙雙錐心刺肺求生的眼神。
每次執行救災飛行時,俯望下去,滿眼所及除了廢墟還是廢墟,令人心弦繃得發痛。“5.12”后,由于路面交通完全被切斷,直升機成為山區傷員和災民惟一的生命通道,而且我們當時就是在和死神賽跑,分秒必爭、刻不容緩。
當時有記者問我,“5.12”給你留下的最深的記憶是什么,我說是眼神。記得我第一次的震區飛行是給漢旺鎮送給養,當飛機降落后,我看到圍攏過來成群的災民,那一雙雙的眼睛在看著你,由于地震讓他們一無所有,此時,登上飛機對他們而言,也許代表著生存,由于飛機載重有限,我無法把他們全部帶出,那種抉擇讓我無法正視他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無奈和渺小。
5月18日我到北川縣禹里鄉接運傷員。當我和機組把飛機降落在一個蘋果園里平整出的臨時場地后,醫護人員向我哭訴,由于交通和通訊中斷以及醫療器械的缺乏,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傷員死去。重傷員被源源不斷地抬了過來,人人都知道,上了飛機就有生的希望,他們眼睛里流露出強烈的生的渴望。可我不敢看他們的眼睛,因為我們的飛機按照規定最多只能裝載十二副擔架,空間實在是太有限了!怎么辦?

為了能夠挽救更多的生命,我和機組成員決定把傷員的擔架全部撤掉,把被子鋪在飛機地板上,先把重傷員一個緊挨一個放好,然后讓那些雖然受傷但是還有意識、并且能夠靠著機艙短時間堅持的傷員全部登機,那一趟運出了危重傷員28人。當我向機場塔臺報告傷員人數時,現場指揮部的領導無論如何都不相信,認為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我們做到了!
汶川救援期間,我把非必需的人員都趕下了飛機,包括記者,一共救出災民和傷員326人,運送防化人員18人,物質30.5噸。惟有如此,才能不負那一雙雙求生的眼神。
二、忘不了杜娟護士的悲鳴與金家桃少校的信任。
女護士杜娟的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就在5月8日晚上,我和中飛院曾經參加“5.12”救援的朋友們談起了杜鵑的事,他們也是親歷者,回顧當時的情況,大家淚流滿面,當時的場景歷歷在目。為了照顧傷員,杜鵑也上了我們的飛機。
地震發生后,杜娟一直在忙著搶救傷員,家中的多位親人已經遇難,丈夫還在這座山里生死未卜。當飛機飛越汶川縣城南部的時候,機艙里忽然傳來她的號啕痛哭:“我家人就埋在下面,讓我再看一眼!讓我再看一眼!”六天了,那一刻,她終于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哭過了,杜娟又安靜下來,繼續忙起了工作:清點人數,給老人擦拭傷口,給孕婦喂水,給暈機嘔吐的人找容器……面對著這樣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女性,誰能不動容?可除了把身上的錢都掏出來塞在她手里之外,我真不知道還能為她做些什么。
當飛機在廣漢降落后,我問她,你是否回家看看,她說:不了,震區的傷員還需要我。當飛機再次起飛后,我們把八寶粥和水遞給她,她說:這是全國人民給震區的,我說,這不是,這是我們機組自己的食品,她才收下。

還有那些最可愛的人。清平鄉的地勢像“漏斗”一樣,四周的山都是沙土結構,雨水天氣加大了堰塞湖決堤的危險。直到25日,駐扎在這里的空降兵部隊還沒有撤離。而他們中,很多都還是只有十八九歲的讓人心疼的孩子啊!我擔心他們的安全,問什么時候可以撤離,少校金家桃說:“只要有一個老百姓沒有安全撤離,我們堅決不撤退!”我只好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寫下來,流著淚說:“出事了,給我打電話,我來救你們,行不行?”
金家桃沉默了許久,卻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告訴了我,說:“這里通訊條件不好,代我向家里報個平安吧”!又一次前往清平鄉,我問金家桃:“我還能為你們做點什么?”他悄悄地說,如果有點鹽和榨菜就好了,運進來的多為甜食,戰士們很久都沒有吃鹽,身上都沒勁兒了。當天晚上,我們就買光了附近超市和商店里所有的榨菜、豆腐乳和鹽巴,第二天由我執行救援任務時給官兵們運送過去。

我很榮幸地成為災區和后方的聯絡員、官兵和家人的通訊員,他們親切地稱我為“愛心機長”?晌蚁胝f的是,我應該感謝他們,正是像杜娟、金家桃以及無數用生命守護著災區民眾安全的無名英雄們,書寫了大災大難面前渺小人類眾志成城的感天動地,我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洗禮和升華。
三、更難忘機組人員面對困難與危險、自力更生、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堅持飛行。
對于通用航空飛行員而言,在險惡環境中飛行是我們的工作常態,更是必備技能。即便如此,汶川救援,任務之危險、環境之惡劣、飛行難度之大也遠超我們的預期,挑戰著我們的飛行極限。
炸藥、雷管、引爆裝置、汽油,這些危險品在平時是嚴禁直升機運輸的,但在汶川救援中,這樣的違規危險操作成了我們的“特權”和“專利”。
5月21日,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我和我的機組成員成功單程運載救援物資1.5噸,其中炸藥520公斤、雷管140公斤、引爆線100公斤、引爆裝置若干、汽油2桶(50公斤)、沖鋒舟2套。
5月22日,成功單程運載汽油20桶(520公斤),為了防止因靜電產生明火引燃汽油,我們把用水淋濕的棉被鋪在油桶下面,油桶上面再蓋上淋濕的棉被,隨機5名武警消防官兵,持4個滅火器進行防護。
5月26日,我們突然接到一個特殊任務,指揮部點名要求我機組給大山深處的某基地運送特殊物資和防化人員。這個任務為保密任務,禁止搭載記者也禁止攝影攝像。
考慮到該基地震后情況不明,而且有極大的不明危險,我向當時的前線指揮部提出要求,把隨機工作人員數降至最低。基地地處山坳中,地形相當復雜,屬于專業飛行禁止的口袋山,起飛落地沒有一邊和五邊,左右全是陡峭高聳的山峰,飛機只能側移進去,在此過程中一旦出現特情,毫無處置余地。
但是任務緊急,根本不允許我們作過多的考慮。我們的飛行高度緊貼山谷的底部,左右飛行寬度不過70米,轉彎時機身距離山體很近,尖利的山石鋼刀一樣在機身旁揮舞。山間氣流凌亂,強勁氣流令機身不停抖動,還要避讓山間錯落的高壓線。
最危險的是在降落時,1公里的距離內,飛機要先向左再向右,過兩個九十度的急轉彎,機身與山體也就間隔20多米,下面就是斜拉著的高壓線。飛機幾乎是以懸停的速度,一點一點小心翼翼地向前飛。
出了山口,才看見要降落的場地,是一個廢棄的籃球場,周圍的銀杏樹有幾十米高,降落條件相當惡劣,如果操控不好,旋翼很容易打在樹梢上,后果不堪設想。
就是在這種條件下,我們機組和劉文杰兩套機組兩天內順利完成多架次飛行,運輸重要物資15.7噸,運入防化人員28人,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事后國家某保密部門特地向我公司寫了感謝信。
四、在過去的十年中,每每想起汶川救援,當年的種種危險、艱辛與困苦都顯得那么風輕云淡,沉淀下來的只有滿滿的感動,和身為一名通航飛行員發自內心的自豪。
在汶川抗震救災工作中,直升機憑借可以在空中懸停、垂直起降、對起降場地要求低、救援時間快等特點,發揮了重要的空中走廊作用,為第一時間搶運傷員、運送物質、勘察災情等提供了保障,彰顯了航空應急救援不可替代的空中優勢和時間優勢。
作為一名奮戰在生產一線的通用航空飛行員,我希望今后能夠更充分地利用我的專業素養和技術能力,與醫療機構的專業人員通力合作,在第一時間為危難之中的人們提供更為專業的緊急醫療救護,用責任與愛心,讓更多的生命得到更好的守護。參加過救援的朋友們和我一起,想表達一個共同的心愿:愿逝者安息,祝我們和我們的祖國明天更美好!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世界最牛釘子戶:飛機為它繞行35年,機場至今未完工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