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機場:通航60周年 遙望百年再起航
30年變化
九月的贛州,天高云淡,陽光明媚。2019年9月29日上午09:01,祥鵬航空8L9873次航班成功靠接贛州機場T2航站樓廊橋,標志著贛州機場T2航站樓順利轉場啟用。1000多個日夜的汗水與期盼,終于在這一天獲得了圓滿。
1986年,贛州黃金機場進行了第一次改擴建,沙石跑道換成水泥跑道
今年是贛州機場通航六十周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贛州機場用T2航站樓的完美轉場,獻上一份珍貴的禮物。
敢闖新路開創“贛州模式”
贛州機場1959年建站,是中國最早建設的民用機場之一。但在2000年之前受制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制約,機場發展舉步維艱,從2006年開始,分公司轉變經營思路,爭取政府支持,在實踐中摸索出“政府給力、市場導向、機場作為”的支線機場發展之路,快速地架起了多條便捷空中通道,為贛州經濟快速發展之夢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90年代的通航儀式
贛州市委市政府長期以來對贛州機場發展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涉及資金、政策以及各種扶持措施。從1999年至今,贛州市政府累計航線補貼已超13億元,支持力度之大在全國支線機場中鮮見。2009年5月18日,贛州市政府與江西省機場集團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企業--贛州航空發展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用于經營管理所有需要贛州市政府補貼的航線航班。業內人士評價,這個“背靠政府”、手握“資金”的公司,早已超越了機場營銷市場部的簡單意義,開創了贛州航班、航線經營和資本運作的新時代。
90年代通航儀式
贛州機場總經理張福勝說:“要爭取政府的支持,一方面必須提高機場服務質量,讓政府滿意;另一方面要及時地與政府做好溝通與匯報工作。作為贛州市政協委員,我也經常向政府就航空發展建言獻策,向他們灌輸民航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好處”。
根據國際民航執行組織的測算,航空運輸對經濟貢獻率為GDP的8%,相關研究指出,中國每百萬旅客吞吐量,可以產生18.1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效益,以及5300多個就業崗位。按此測算方式,從2008年至2018年十年間,贛州黃金機場旅客吞吐量累計806.9萬人次,為地方經濟效益貢獻100余億元,并帶來數以萬計個就業崗位。
搶抓機遇跑出“贛州速度”
自2008年起,贛州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逐年呈兩位數增長,從10萬人次到100萬人次,贛州機場僅用了8年時間,2016年,贛州機場成為江西省首個百萬級支線機場,今年,贛州機場朝著年旅客吞吐量200萬人次沖刺,增長速度之快,令業界矚目。
2007年,贛州市政府引進全國地級市首家航空公司并在贛州黃金機場設立分公司,通過實現干支聯程中轉來解決增強贛州航空通達性的問題,極大的解決了贛州黃金機場運力緊張局面,贛州機場被民航局列入支線機場試點城市。
2006年,贛州黃金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0吞吐量
贛州航空發展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后,由該公司對贛州黃金機場現有的航線進行統一的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隨著贛州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贛州經濟總量翻番,城市規模迅速擴大,機場由2008年的6條航班航線(通航城市9個),增加到現在的22條航線(通航城市28個),實現國內門戶密集化運行,成都、重慶、昆明、西安、深圳等區域樞紐全覆蓋。
2008年3月26日贛州新機場通航
日臻成熟的“空中走廊”拉近了贛州與世界的距離,吸引了大量“空中來客”。贛州市政府相關報告指出,近年來,德國西門子、印度塔塔集團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前來我市考察,中國建材、中國華星等央企、國內500強企業在贛州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機場已突破單一運輸功能,通過與多種產業有機結合,與區域經濟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形成帶動力和輻射力極強的“臨空經濟區”,并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強大的輻射效應,已然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國企擔當感受“贛州溫度”
為了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找到新的收入增長點,贛州機場積極尋求與航空公司合作。贛州機場引進廈航、山東航將贛州機場作為訓練基地,兩年實現創收640余萬元。并與廣東龍浩通用航空公司協商有關通勤短途運輸航線的開通,開辟新的業務亮點。
2008年,贛州黃金機場遷址南康鳳崗,3月26日正式投運。
安全是機場的生命線。今年是贛州機場第26個安全年,贛州機場結合自身特點,開展了為期3年的“平安民航”建設工作,奠定機場安全基礎。贛州市“天網”工程延伸至機場,極大地提高了機場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和反恐防暴能力,成功協助地方公安抓獲網逃人員數名并破獲一批治安、刑事案件,為贛州的社會大局穩定和航空運輸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多年來,贛州機場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地方政府、服務廣大旅客、服務航空公司為宗旨,在服務品質、運輸生產、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新突破,連續九屆被評為贛州市文明單位、蟬聯江西省第十三至十五屆文明單位,2017年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
近年來,贛州機場聚焦精準扶貧掛點貧困村--于都縣盤古山鎮和平村和橫城村產業發展,目前已實現了光伏產業穩定運營增收及魚塘養殖初見成效。其中,贛州機場援建的60千瓦光伏發電站已并網發電,各貧困戶每戶實現了分紅,魚塘養殖項目獲得產業扶貧“一村一品”獎補資金1.8萬元。五年來,贛州機場累計扶貧投入近150萬元。
展望未來翻開全新篇章
2008年機場遷建至現址,為4C機場,原設計至2035年旅客吞吐量55萬人次。2012年,贛州機場改擴建工程建設被列為《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若干意見》重點支持項目,也是省、市重點工程項目,歷時四年,于2019年9月27日通過華東管理局行業驗收。本期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增1條1040×23米的平行滑行道,新建11個機位的2號站坪,新建2.2萬平方米的T2航站樓,項目概算投資10.24億元。
2019年9月29日,贛州黃金機場T2航站樓正式啟用
贛州機場今年預計旅客吞吐量200萬人次,通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30個城市,年底完成T1航站樓改造,開通國際航線,開啟雙樓運行時代。屆時,贛州黃金機場將成為省內第一個同時具備民用運輸和航空口岸等功能的骨干支線機場,為助推贛州加快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一改擴建工程對加快建成贛州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實現贛州在省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在全面建成贛州交通樞紐這個各類交通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出行提供更便捷舒適的交通選擇。
回首六十載,前赴后繼凌云志,開啟新征程,遙望百年再起航。贛州機場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加快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全力推進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把贛州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江西對接珠三角和港澳地區的橋頭堡以及內陸雙向開放平臺為抓手,嚴守安全底線,搶抓發展機遇,實現贛州機場高質量發展。(吳慧穎)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襄陽機場:“十一”黃金周運送旅客4.2萬人次 創歷史新高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