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欣:東航90后機務 用JAVA修飛機
講到“編程序”,你會想到什么?是辦公樓里面的程序員還是互聯網公司的工程師?然而,在東航技術四川分公司航線車間就有這么一批人,他們不僅編得了程序,而且修得了飛機。他們擁有多領域的見識和經驗,能夠更好地融合貫通,將“編程”和“修飛機”原本兩個看似不相關的東西建立起聯系,為保障民航運輸安全帶來新角度。
大學畢業就從事飛機維修工作的穆欣,來自重慶市,作為一名90后青年,他已經是航線車間的主力排故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穆欣注意到,傳統航線任務排班是一張表格,大家查看自己分配到的任務較為不便。穆欣想,要是能有一個系統幫助自己把自己需要做的工作自動從表格里面提取出來能有多好。同樣來自航線車間的一名放行人員,張棟林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公司領導的支持下,他們組成了編程小組。于是,他們就用自己在大學所學的編程知識開始在工作之余進行研究和嘗試。
不久,他們編寫開發的節拍管理系統正式上線。為了便于個人任務清單管理,他們開發了客戶端,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登錄客戶端看到自己分配到的任務。同時,他們將顏色管理方法融入系統,當看到的字體是紅色時表示該項任務還未開工,當看到的字體是藍色時表示該項任務正在工作過程中,當看到的字體是綠色時表示該項任務已經結束,而這極大方便了個人任務分配的查詢和調度在后臺對整體工作的掌握。除此之外,系統還可以查詢航班信息、設置人員分組和考勤、查詢特殊任務的風險提示等等,這些功能給航線車間保障民航運輸安全帶來了許多便利。
“作為青年人的我們不應該只是分享團隊、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更應該有責任為團隊、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當問他們為什么在業余時間做這些的時候,張棟林如是說道。隨著經驗的積累和發展的需要,他們又開始了新的開發。面對傳統的機隊管理查詢不夠直觀等問題,他們正在開發升級版東航技術四川分公司機隊技術管理系統;面對傳統的工時管理記錄復雜、工作量大等問題,他們正在開發工時管理系統......這些系統的逐步上線為東航技術四川分公司打造學習型、智慧型、服務型的航線維修車間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東航技術四川分公司青年將不負使命,在公司改革發展進程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劉滿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深圳機場:連續第四年獲評CAPSE“最佳機場”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