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青藏高原最大機場的“中樞神經”:堅守100%
“上聯:NOSIG;下聯:CAVOK,橫批:NSW”,門上正中原本貼福字的地方變成了數字“100%”。這副春聯,貼在西寧機場的中國民用航空西北地區空管局青海分局(以下簡稱: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氣象臺。
氣象臺預報員田維東對中新社記者解釋說:“這是我們用自己的工作語言編寫的一副對聯。”
田維東說,“NOSIG”意思是未來兩小時沒有重要的天氣變化,“CAVOK”就是說能見度大于10公里,1500米高度以下沒有重要影響的云,橫批“NSW”意在說明沒有重要的天氣現象,而100%有兩層意思——預報準確率達到100%,用戶的滿意度達到100%。
記者近日走進平時略顯神秘的民航青海空管分局,一探“空管人”的日常。這里是青藏高原最大機場的“中樞神經”。
在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氣象預報室里,田維東說,西寧機場屬于高原機場,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夏天雷暴天氣比較多,這對飛機的影響最大,秋天的霧影響比較大,而冬天大風揚沙天氣就顯得很討厭”。
管制室管制員遲勇說,他已經兩年沒有回家過年了,“看到一批批乘客坐著飛機回家過年了,其實我回家的心也挺迫切,但是本職工作需要,不得不在這里堅守,一切都只為了飛機100%安全起飛、著陸。”
在塔臺管制室,帶班主任馬國梁“解剖”機場的“中樞神經系統”:“西寧機場主要負責進出西寧所有飛機的起降,管制員崗位直接和機組聯系,進行低空指揮,而協調席崗位幫助管制席更好地指揮航空器的起降,起到輔助的作用,管制席和協調席互為備份,他倆可以做彌補,如果誰有問題有錯誤,都會提前指出來。”
“帶班主任負責這兩個席位的監控,管制席、協調席和帶班主任,共同去指揮所有飛機的起降,這就是他們最重要的職責。”馬國梁說,他們還得防止航空機和航空機相撞,航空機和地面車輛相撞,因為安全最重要。
在這個“中樞神經系統”,技術保障部雷達室是該局最年輕的一支團隊,這里有10位平均年齡26歲的年輕人,他們管轄的空管自動化、二次雷達、ADS-B設備屬于空管監視類業務,相當于管制員的“眼睛”,是空中交通管制安全保障的關鍵。
雷達室給他們的班組起了一個炫酷的名字,叫“極目”。
為了保障2017年春運,“極目”班組成員比平時更忙了,新安裝的一套自動化系統剛進入試運行階段,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他們不僅要摸索這套新系統,還得配合廠家解決存在的問題。
據統計,西寧機場從201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萬人次增長至2016年的500萬人次,持續六連增,已入列中國大型機場“俱樂部”。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三亞機場:春節黃金周 平均不到3分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降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