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關注:為雪域高原插上騰飛的翅膀
在世界上最高高原的更高處,每天都有許多“銀鷹”轟隆往返,從一個個機場起飛降落,為藏家兒女送來吉祥和歡歌。如果從空中視角往下看,航跡縱橫交錯,航線經緯分明,將高原與世界連為一體;機場如同璀璨的明珠,嵌入雪域高原并輻射周邊,成為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引擎。隨著中國民航舉全行業之力推進西藏民航機場建設發展,雪域高原正迎來又一輪民航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必將為高原的騰飛插上有力的翅膀。
△拉薩貢嘎機場停機坪
民航促進西藏 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甲竹林村——這個位于雅魯藏布江畔的村落,在1965年以前僅有5戶人家,以農牧業為生。隨著拉薩貢嘎機場的修建和“銀鷹”的到來,如今這里已經是一個繁華的鎮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甲竹林村的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7000元,共有1000多人,擁有汽車150多輛。
1965年3月,北京—成都—拉薩航線正式開通,搭建起了西藏立體交通事業的雛形構架。在茫茫崇山峻嶺之間,冒著生命危險的艱辛跋涉和緩慢旅途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遠”,飛行拉近了西藏與全世界的距離。高原與世界融為一體,既改變了西藏人民的出行方式,又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截至目前,西藏共有拉薩貢嘎機場、昌都邦達機場、林芝米林機場、阿里昆莎機場、日喀則和平機場等5個機場,均屬高高原機場,占世界高高原機場總數的12%;國航、東航、川航等9家公司經營西藏航線,航線總數達86條,其中國際航線1條,通航尼泊爾加德滿都。
通過飛機貨運“次日達”,在西藏也能吃上新鮮的水果。在拉薩東嘎農貿批發市場,每天早上都人來人往,很多新鮮水果通過飛機被運往這里,再被送到西藏市民家中。據了解,申通、圓通等多家物流公司在貢嘎機場均設有專人專崗負責航空物流業務。阿里巴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雙十一”期間,西藏網民消費額達到1.74億元。這些貨品中的大部分都是通過航空運輸的。
不僅要“買進來”,還要把西藏的好東西“賣出去”。在貢嘎機場周邊的沃拉村,駐村干部楊亞輝充分發揮鄰近機場的運輸優勢,搭建了沃拉電子商務平臺,依托航空貨運,牦牛干、冬蟲夏草和藏紅花等當地特產被銷售到全國各地。“村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前景,我們也嘗到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甜頭。”楊亞輝說。
民航在促進西藏建設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推進脫貧攻堅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2017年,西藏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561.4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379.37億元,占西藏當年GDP的22.1%。民航是西藏旅游業的主要依托。2017年,西藏民航旅客吞吐量達454.8萬人次;完成客運總周轉量62136.2萬人公里,同比增長50.2%,規模超過鐵路與公路的總和。
△昌都機場航站樓
舉全行業之力 推進西藏民航機場建設
民航是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力助推器。但當前,西藏只有5個民用機場,數量偏少,與西藏遼闊的面積相比,密度偏小,機場密度僅為全國的1/6。對此,民航局始終堅決落實黨和國家建藏、穩藏、支藏的戰略決策,把機場建設作為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夯實基礎的重要抓手,在今年3月提出了“3+1”援建項目,由民航局統籌協調、民航西藏區局委托建設,首都機場集團負責山南隆子機場建設,上海機場集團負責日喀則定日機場建設,西部機場集團負責阿里普蘭機場建設,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負責拉薩貢嘎機場第二跑道建設。
“加快西藏民航機場建設,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服務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在民航系統支援西藏機場建設發展工作會議上表示,西藏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戰場,是我國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在全國對外開放戰略格局中區位優勢凸顯。民航業是西藏聯系全國乃至世界的重要紐帶,起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能夠促進西藏社會經濟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民航局決定舉全行業之力推進西藏民航機場建設發展,以“政治動員、委托援建和建設運行一體化”模式,特事特辦,創新發展。
如何舉全行業之力?首先,集中力量辦大事。首都機場集團、上海機場集團、西部機場集團是我國民航機場實力雄厚、影響力極大、競爭力極強的大型國有企業,選派這三大機場集團援建機場,體現了體制優勢。其次,委托援建是此次機場建設的一大特色,建設運行一體化是此次機場建設的一大創新,是中國民航在機場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運行等方面積累的科技成果、建設成果和管理成果的體現。最后,此次機場建設將加快進度、保質保量,廣泛應用新技術,確保把機場建設成為“平安機場、綠色機場、人文機場、智慧機場”。
西部機場集團總經理盧程祥表示,西部機場集團成立了援建工作領導小組和援建工程指揮部,并抓緊推進項目前期工作。下一步,西部機場集團將盡快完成崗位配備,科學制訂工期計劃,全面加強協調配合,以“加快一倍的速度”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力爭到2021年底實現普蘭機場竣工投用。首都機場集團、上海機場集團、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也紛紛表示,將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加快機場建設,助力西藏發展。
傳承發揚“老西藏精神” 踐行當代民航精神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西藏這樣的高高原地區,實施機場這樣龐大的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困難重重,極具挑戰。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需要援建西藏的單位和個人傳承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和踐行“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嚴謹科學的專業精神、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的當代民航精神,為西藏發展奉獻經驗、智慧和熱血,架起一座座空中金橋。
民航西藏區局局長白珍表示,建設3個支線機場,是“民生航空”服務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落實國家“興邊富民”政策的具體體現,能夠完善機場布局,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培養邊境地區經濟增長和自我發展能力,對促進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起重要作用。“要深刻理解援建工作的戰略意圖,將傳承‘老西藏精神’與踐行當代民航精神結合起來,全身心投入到建設工作的各個環節、各個領域。”白珍說。
“西部機場集團制定了較為優厚的援藏人員政策,加強人文關懷,確保援建人員思想穩定、工作安心。”盧程祥表示。首都機場集團黨委書記宋勝利表示,西藏民航人的精神是全國民航人的精神財富。他表示首都機場集團的援藏人員將加強學習、不忘初心、嚴守紀律,扎實做好援藏工作,加快推進援建機場建設。
“以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政治責任感,做好西藏機場援建工作,展現新時代民航人的精神面貌和使命擔當”。馮正霖要求各援建單位選派素養高、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干部做援建工作,強化責任擔當,堅守廉政底線,保護生態環境,甘于奉獻拼搏;各單位要加強人文關懷,做好服務保障,做好派援人員的工作管理、工資福利、生活服務等保障,確保他們無后顧之憂地發揮聰明才智和技術優勢。
維護邊防安全,需要筑牢航空之盾;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插上飛翔之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打開交流之窗;建設面向南亞開放重要通道,需要打通空中走廊。從羌塘草原到綠海林芝,從拉薩河谷到珠峰腳下,從藏東昌都到雅礱河畔,一個個機場運營繁忙有序,一架架飛機連接世界。航線經緯交錯間,民航人為西藏發展進步描繪的美好藍圖清晰可見,一代代西藏民航人和一批批援藏干部一道,肩負重托,承載夢想,將為西藏民航發展貢獻更多力量,為高原的騰飛插上愈發有力的翅膀。
延伸閱讀:西藏民航基本發展脈絡
1965年3月1日,在拉薩當雄機場,北京—成都—拉薩航線正式開通。
1966年11月23日,民航拉薩站從當雄機場轉場至貢嘎機場。
1975年9月7日,蘭州—格爾木—拉薩航線正式通航,這是西藏通往內地的第二條航線。
1987年9月12日,開辟了到尼泊爾的航線,這是西藏第一條國際航線。
1985年2月12日,經過民航局批準,在民航拉薩站基礎上組建民航西藏區局。
1989年7月15日,拉薩貢嘎機場第一次擴建工程作為國家“七五”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開工建設。
1995年4月28日,成都—昌都航線正式開通,區內第二個機場——昌都邦達機場——投入運營。
2000年12月23日,拉薩貢嘎機場實施第二次改擴建。
2006年9月1日,林芝米林機場通航。
2008年6月1日,拉薩貢嘎機場助航燈光工程竣工,結束了西藏43年沒有夜航的歷史。
2010年7月1日,阿里昆莎機場通航。
2010年9月30日,日喀則和平機場通航。
近年來,一系列技術的應用也助推西藏民航發生了明顯變化。尤其是近年來,加大了進藏航路及區內機場空管項目建設投資力度,以RNP、基于性能的導航(PBN)、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 (ADS-B)、甚高頻(VHF)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空管保障新技術投入使用,有效減少了對地面導航設施的依賴,增加了飛機運載量并提高了飛行安全裕度和機場運行效率。
2018年3月21日,成拉復線正式開通,進一步提升了安全裕度。目前,還在積極推進公共RNP-AR、CDM、FDD探測系統應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錫林浩特機場:推出首個市內自助值機柜臺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