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關注:上海航空樞紐建設路徑確定
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本質是高質量發展,上海民航也將發展“著力點”聚焦“提質增效”。6月22日,《上海航空樞紐航線航班優化研究》課題專家評審會與結題會先后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2020年以前,上海航空樞紐建設應以同步進行“優化+疏解”航線航班的方式來實現高質量發展。
上海民航積極尋求高質量發展路徑
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黨委書記姜春水向記者介紹了課題背景,提升樞紐機場集散功能是《民航局關于進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見》確定的10個專項改革任務之一,2017年2月民航局印發《提升樞紐機場集散功能工作方案》,并委托華東局、上海機場(集團)研究制定上海機場非樞紐功能疏解方案并結合國內國際航線航班運營現狀,提出上海機場航線航班分流辦法;根據上海機場相關疏解方案,修訂國內航線航班評審規則,優先支持和引導有利于加強上海機場國際樞紐建設的國內航線航班,并引導部分國內航班轉向周邊機場,實現協同發展。
換句話說,就是因為增長空間有限,要求上海兩場將以航線航班的品質、重要性、對樞紐建設的貢獻力度等指標來衡量現有每一條航線航班,疏解部分低效航線航班為發展所需航線航班騰出空間,但對于未來兩場究竟將能開通哪些航線航班、加密哪些、優化哪些、疏解哪些……具體如何判斷與操作呢?
由華東局牽頭,上海民航各單位積極參與,上海機場(集團)和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承擔了《上海航空樞紐航線航班優化研究》,經過一年的努力最終完成課題。當天專家評審會上,專家組聽取了課題成果匯報,并經充分討論,形成評審意見;在肯定了課題研究成果的同時,專家組表示還將對課題實施效果持續跟進。專家組組長由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于彪擔任,成員包括民航局運輸司、上海市交通委、華東局、華東空管局、東航等單位專家。
按照建設民航強國戰略“兩步走”的推進方案,至2020年我國將初步建成民航強國,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建設、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是民航強國戰略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市日前發布《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國際航運中心,其中打造世界領先的國際航空樞紐是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
“要落實國家、民航行業、上海市對上海航空樞紐發展的戰略要求,在當前航空資源供給出現階段性不足的發展背景下,實現上海國際航空樞紐戰略目標,就必須通過明確上海兩大機場定位梳理現有航班、優化網絡結構,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即:同步推進優化增量航班結構與疏解低效存量航班工作。”課題組成員、航科院運輸所副所長邵鳳茹表示。
疏解部分低效航班騰出發展所需時刻資源
2017年,上海兩大機場旅客和貨郵吞吐量已分別達1.12億人次、423.18萬噸,全球排名第四和第三(貨郵連續10年全球第三)。根據《三年行動計劃》目標,到2020年,上海航空旅客年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貨郵年吞吐量達到440萬噸。由此可見,三年內,兩大機場數量增長并不明顯,“提質增效”才是近一時期上海民航發展的關鍵詞。
現階段,資源短缺和運行壓力成為上海機場發展面臨的直接挑戰。據了解,虹橋機場航班起降架次已連續5年增長不超過3%;浦東機場去年飛機起降同比增長3.5%,增速比2016年下降6.3個百分點,浦東機場起降架次增速也將逐步放緩。
只能通過梳理、疏解部分低效航班,為發展所需的航班航線騰出時刻資源。在上海兩場的航空公司要想發展高品質航線航班,就需要拿出目前質量較低的航線航班時刻來置換,長此以往將整體提升上海兩大機場通航航線航班的質量。
上海兩場發展定位明確:浦東機場持續打造世界頂尖的國際航空樞紐,虹橋機場著力建設品質領先的綜合交通樞紐。但目前浦東機場國際航線寬度和厚度有所欠缺,與周邊樞紐競爭中仍處于守勢,需拓展國際中短程航線網絡,做大做強歐美市場,逐步覆蓋非洲和東歐及南美地區,鞏固國際短航線優勢,加強與“一帶一路”航點的銜接性和通達性。虹橋機場的航班時刻更是“一刻千金”,對于現有的至港澳臺、周邊國家、國內快線及省會城市的航班,將需進一步優化、提升品質,以適應商務旅客需求。
“上海舉措”對全國航空樞紐建設具有示范意義
據課題組介紹,如何同時推進優化增量航班結構與疏解低效存量航班,具體操作起來要科學嚴謹。比如,航線航班增量優化建議方案的確定需著重關注兩場定位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同時配合采用模型測算,分析測算上海兩場各航線的重要程度,要綜合考慮開航目的地的人口、經濟、旅游、與上海航程等因素。
而對航線的評價,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的評價指標又因定位不同而不同,比如,浦東機場要選取與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目標相關的評價指標,包括規模與效率兩類,即旅客運輸量、國際中轉貢獻量、客座率、執行率、客公里收入;虹橋機場則選取與空中快線相關的航班密度,以及反映資源利用效率的每班旅客運輸量、客座率、執行率、客公里收入作為考察指標,然后根據航線排名來確定航線航班是調減還是平移。這其中判斷依據不僅僅是航線得分,還要結合保護戰略航線、支持主基地公司發展、拓展航線覆蓋網絡、提升空域使用效率等因素。
據了解,目前課題組以定量評估測算得出的航線航班疏解庫和優化庫為基礎,經與駐滬主要航空公司充分溝通,制定了2018年度航線航班優化和疏解實施方案,今年夏秋航季已經部分實施。明后年實施方案將在對上一年度航線航班運行狀況重新評估后滾動更新。為保障航線航班優化和疏解方案的順利實施,課題還從構建管理機制、爭取航權政策、加強航司引導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并擬定了任務分解方案。
上海航空樞紐建設肩負著代表國家爭當世界頂尖級航空樞紐的競爭功能、行業領頭羊的創新和標桿功能、引領區域協同發展的龍頭功能以及對特大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和服務保障功能。評審會和結題會上,專家組成員以及上海民航各單位相關負責人肯定了課題確定的上海航空樞紐航線航班高質量發展舉措,并分別從空域結構改革、國際航空樞紐港運行方式、基地航空公司航班波建設、聯檢效率提升、高鐵網絡建設、兩場快速交通連接等方面發表了各自的觀點與建議。
于彪表示,航線航班優化和樞紐機場非樞紐功能疏解是民航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上海航空樞紐航線航班優化研究工作很有前瞻性,對于我國其他大型航空樞紐建設具有很強的示范引領作用。
姜春水在講話中強調,此課題研究是落實民航局提升樞紐機場集散功能工作而邁出的堅實一步,為構建長三角地區航線網絡以及長三角民航協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更是民航局織好航線網的重要舉措。上海民航各單位接下來在課題落地、落實、落細過程中要以目標為導向、問題為導向、責任為導向,各方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還要主動跨前一步作出擔當。根據實施建議和任務分解,需要民航局、上海市政府、華東局、華東空管局、機場和航空公司分別從航線、空域、時刻、資金以及其他方面推進具體工作。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C919:今天再次試飛 近期轉場東營基地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