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機場:多措并舉提高航班正點率,連續11個月居民航中南地區第一
自去年5月份以來,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航班正點率持續保持高位,月均達到87.2%,連續11個月位列中南地區第一。
為廣大旅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長沙機場始終把提高航班正點率作為運行品質的核心任務,堅持“環環盯、班班保、分秒必爭”的原則,克服了流控、施工、校飛及滿負荷運行等不利因素,將因本場原因導致的延誤降至最低。
團結協作注入新活力
今年5月16日,T1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長沙機場正式進入“雙航站樓雙跑道”時代。在航班量持續增長、不停航施工成常態、現有停機位資源超負荷運行的不利條件下,機場的航班放行正常率受到極大地挑戰,機場運行管理迫切需要注入新活力,賦予新內涵。
去年10月份以來,長沙機場AOCC(機場運行控制中心)正式投入運行,AOCC承載了運營指揮中心、信息數據中心、應急指揮中心三大核心功能,實現了機場和各駐場單位之間“大數據信息共享、大運行指揮協同、大服務資源互助”。
長沙機場也以此為契機,大膽創新、積極作為,在民航服務質量和航班正常工作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嚴格按照局方發布的《民航航班正常統計辦法》的航班放行標準執行,“量身定制”了更加嚴苛的航班作業時刻標準,在航班抵達到艙門關閉的每一個環節上摳時間,每趟航班平均比局方規定時間縮短5至10分鐘,留足充分的應急處置余地。正因如此,長沙機場運行效率和安全水平取得實質性的提升。
科學指揮打開新局面
在局方對總量控制的大背景下,長沙機場機坪管制移交工作持續推進,移交后,將進一步增強航班放行保障能力,為航班放行正常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形成運營管理逐步升級、服務質量持續向好、航班正常不斷提升的良好局面。
在實踐中通過不斷強化AOC主體地位,精細化管理狠抓保障、放行、統計三個環節,設置專人專崗全航班、全流程監管航班保障過程,保證了開關艙門、登機全流程、上下輪擋等關鍵時間節點的正常放行,提升了整體運行協調能力。長沙機場還建立了航班運行保障監控機制,跟蹤、監測每個航班作業標準的執行情況。
“這十一個月以來,因為本場保障原因影響航班放行正常率的情況少之又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長沙機場運控中心工作人員自豪的說起。這也得益于長沙機場利用每天召開的生產講評會和機坪運管會微信平臺,及時總結、通報本場航班管控及航班正常工作情況,對影響當日航班正常的問題進行通報。建立日報、周報、月報評估機制,對全流程形成了有效約束。
精細管控凸顯新成效
長沙機場設立了航班運行保障效率評估和約束處罰機制,對航班保障單位履行保障職責進行考核,將員工、班組、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與航班正常掛鉤,營造良性的內部競爭環境和齊抓共管的工作氛圍。
同時,長沙機場依托高新技術,進一步加大HUD、A-CDM、電子通關、自助值機、人臉識別、全流程無紙化電子通關等新技術應用,增強各環節保障能力,全力推進智慧機場項目建設實施。航站樓內WiFi可一鍵登錄,旅客可通過關注“湖南機場航享e+”微信公眾號,辦理機票預訂、微信值機、航班查詢等,推出全國首家機場值機、安檢、登機、艙門口二次復核全流程無紙化電子通關,旅客乘機流程更方便、更快捷。
新增18條智能邊檢查驗通道和12條自助查驗通道,通關時間由30秒縮短到10秒;安檢引入“人臉識別系統”,核查時間由30秒縮短至2秒;在2個登機口新增的自助登機門設備,人均只需5秒即可掃描登機牌進入廊橋。
湖南機場將持續推進精細化管理,不斷細化航班運行管控標準,持續優化航班運行保障流程,嚴格執行航班運行保障考核,加快推進資源建設和信息化建設,在更深的層次、以更高的效率釋放機場活力,為旅客出行帶來便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