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明軍:“蒸籠”烤出來的機場地勤
人物名片
裴明軍,44歲,陜西渭南人,2011年開始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擔任地勤搬運工。
記者第一眼看到裴明軍時,他正在半空中的客機肚子里忙得不可開交。工友爬上貨艙告訴他記者來了,不一會兒,人下來了:“他說讓咱們等會兒,他得裝完這一批貨,航班要按時飛!”
2011年,老裴經鄉親介紹,放下家鄉的果園來到蕭山機場,干起了在飛機肚子里摸爬滾打的搬運工。聽起來是純粹的“力氣活兒”,可機場搬運工作在時間和規則上都有嚴格規定。
“近機位第一件行李15分鐘之內要交付到顧客手里,最后一件要在40分鐘之內完成;遠機位的第一件也要在二十分鐘之內搞定。”這么嚴格的時間要求,讓裝卸隊的200多名工人個個練就了一副又快又準的“機械臂”。
一旦空港的皮帶傳送車靠牢飛機,老裴就要開始在狹窄、悶熱的飛機貨艙里把托運行李一件件往外搬。
說它狹窄,是因為一般的貨艙高度只有一米多一點,成年人進去,無論如何也直不起腰。
而在這三伏天,機肚子里面的溫度足有50℃以上,飛機肚子下的空調出風口在夏天溫度能達到100℃以上,長期的內部作業讓每一位搬運工的衣服都濕得“前胸貼后背”。
從上午十點半開始,老裴要干到第二天凌晨兩三點最后一班飛機落地。萬一趕上飛機晚點,他甚至要到早上六七點鐘才能下班。記者把他從飛機上拉下來,坐在冷風勁吹的辦公室里,他額頭上的汗水仍然稀里嘩啦地往下落,不一會兒,腳下就聚起一堆“小水洼”。
老裴有兩個孩子,都在上中學。暑假了,孩子們來杭州找他。平時見不到爸爸的女兒,纏他纏得緊得很。做一休一的老裴,在休息時喜歡帶孩子們去釣魚。
“釣魚可以一天待著不用動,還可以多看看我的兩個娃娃。”他微笑著說。
采訪剛結束,老裴對記者一點頭,轉身就出了門,大步流星奔向停機坪,繼續下一個航班的保障作業。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富蘊可可托海機場跨入萬架次機場行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