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指數-2020》發布 北京排名升至第一位
9月8日,在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第二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上,《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指數-2020》正式發布。北京、上海、廣州位列前三,在各分項指數中表現均衡。得益于大興國際機場的啟用,北京打破了國內僅上海擁有“一市兩場”的局面,排名從2018年的第二上升至第一。
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指數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形成為評價核心。今年在去年8個二級指數的基礎上增加了航空金融發展指數,由20個方面的三級指標、60個方面的四級指標構成,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地剖析我國臨空經濟區發展情況,樹立科學的發展目標導向,為社會各界了解和認識臨空經濟區提供開放窗口,為相關部門的研究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實踐支撐。本指數評價對象為截至2019年年底計劃建設的38個(2019年旅客吞吐量超過一千萬的機場)示范區,與去年相比,增加了煙臺和銀川,其中評價重點是16個國家級臨空示范區(含長春、南寧兩個準示范區)。
從總指數得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武漢、杭州、鄭州、天津位列前十名。其中,北京在新動能、體制機制創新、協調性發展、民生發展、航空金融等幾個指數中均位列第一;上海在腹地經濟及空間帶動指數中撥得頭籌;廣州國際開放指數得分高于北京和上海。這3個臨空經濟區機場發展強勁,腹地經濟支撐有力,機場發展與腹地經濟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總指數得分高于平均分的僅有14個城市,其余24個城市得分均低于平均分,說明這些臨空經濟區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排名前20名的城市中,有13個城市有獲批的國家臨空示范區(北京兩個),而深圳、武漢、天津、昆明、濟南、廈門、哈爾濱7個城市雖未獲批國家級的臨空經濟區,但仍以強大的腹地經濟支撐能力在“臨空經濟區國家隊”中占有一席之地。
據了解,《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20)》由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航空經濟與管理”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群聯合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航空經濟發展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等單位成立聯合課題組共同研究發布。(《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趙丹)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比奇渦槳飛機和賽斯納渦槳飛機及公務機新機交付可選擇環保航空燃料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