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機場集團:讓“聯動”成為草原人民的民航熱詞
2019年冬航季的兩周內,內蒙古機場集團完成旅客吞吐量79.8萬人次,日均運送旅客5.7萬人次。而1958年10月4日,內蒙古民航局籌備處使用里-2型客機運行呼和浩特—錫林浩特—海拉爾航線,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開辟的第一條地方航線,里-2型客機滿載旅客14人。
從14人次,到5.7萬人次,4071倍數增長的背后,是內蒙古民航人為草原百姓實現便捷航空出行而為之奮斗的見證,是內蒙古民航人聯通航線、聯動機場、聯結區域,踐行人民航空為人民宗旨的體現,是內蒙古民航人砥礪奮進,堅決貫徹民航強國戰略,開啟新時代北疆民航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新中國成立70年,內蒙古民航事業迎來了從起步到變革、從開拓到創新的發展之路。

干支聯動:支線機場始發經呼中轉當日聯結81城
十二五期間,內蒙古機場集團因地制宜,提出了“呼和浩特區域樞紐”和“支線強區”戰略,通過創新“模擬航空”和“支線快線”運營模式促進了當時運輸生產的發展。隨著兩個戰略的推進,干、支線機場遇到了新的“發展瓶頸”。干線機場客源不足,“飛得不好”;支線機場航線有限,“飛得不遠”。
十三五開局之年,為了進一步提升航空通達性,內蒙古機場集團提出“干支聯動”戰略,通過共享客源、共享航線網絡,將干、支線機場聯動起來,實現區域航空通達性的整體提升。
干支聯動戰略的靈魂就是“聯動”。支線機場優化至呼和浩特干線機場的航線頻次和密度,時刻上盡量早到呼和浩特機場;呼和浩特機場優化下午航線結構,加密支線機場需求通航點的頻次,拉直經停和甩飛航線,提升直飛通達性。目前,內蒙古各支線機場到呼和浩特的航班都保持了高頻次往返,從支線機場始發可實現當日經呼和浩特中轉到達81個城市。
干支聯動戰略推進兩年間,組合拳的“聯動”效益凸顯。2018年,內蒙古機場集團完成旅客吞吐量2239.6萬人次,同比增長13.7%,高于全國增速2.5個百分點。完成中轉旅客吞吐量205萬人次,同比增長高達78.9%,區內支線機場來呼和浩特的每5位旅客,其中就有1人選擇經呼中轉。
家住赤峰的王先生,需要常年往返廈門。“以前出門真頭疼,從北京中轉、從沈陽中轉、從呼和浩特中轉,挑來挑去,還經常隔日才能到廈門。現在赤峰每天有13個航班飛呼和浩特,當天肯定到廈門,而且坐飛機去呼和浩特跟火車票價差不多,但是效率提高十幾倍。” 王先生所說的票價,是內蒙古機場集團聯合華夏航、國航、川航專門推出的中轉優惠票價。
干支聯動戰略,不僅聯動了機場、聯通了航線網絡、聯結了航空公司,更是將草原百姓與民航深深地聯系在了一起。

全網聯動:航空出行成為旗縣百姓的便捷之選
馮正霖局長曾多次提出:“民航兩翼,一個運輸航空,一個通用航空,短板在通用航空,要共同推進。”2012年1月31日,民航局批復內蒙古呼倫貝爾拓展通用航空服務領域試點;2016年1月31日,烏拉特中旗機場順利首航,標志著通用航空短途運輸服務拓展到內蒙古全境。
2016年,烏拉特中旗機場完成起降85架次,運輸旅客337人; 2017年,完成起降197架次,運輸旅客484人。通用機場在當地百姓的眼中成了“掛歷上的花瓶——中看不中用”。這與地方政府興建通用機場的初衷是違背的,這與內蒙古民航人便捷百姓航空出行的初心是背離的。
“飛得不多”是內蒙古通用航空短途運輸前7年的真實寫照。然而,這一局面在2018年,有了較大地改觀。2018年,烏拉特中旗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4606人次,同比增長 852%,2019年,烏拉特中旗機場將成為全國首個短途運輸突破萬人次的通用機場。
一年運輸生產呈級數增長,得益于“干線+支線+通用”的全網聯動。內蒙古機場集團以烏拉特中旗機場為試點,先后開通了烏拉特中旗經巴彥淖爾至呼和浩特、北京、西安的通程航班和烏拉特中旗直達干線機場呼和浩特的航線,至此,打通了烏拉特中旗經呼和浩特至國內外68個城市的航線。
“烏拉特中旗的機票現在是一票難求,至少得提前3天訂票,當天肯定沒票。”烏拉特中旗機場總經理李鵬介紹說。
烏拉特中旗機場為便捷旗縣百姓出行,從旅客角度出發,精細服務流程,推出了“旅客即到即飛”的特色服務,就是免費機場大巴確保定點航班起飛前20分鐘到達機場,旅客無需等待,快速安檢、登機。同時,為了切實保障烏拉特中旗經巴彥淖爾至呼和浩特、北京、西安通程航班的便捷出行,推出“2免4享”服務,免費貴賓廳休息、前序航班變動時免費送到巴彥淖爾機場,以及尊享4類延伸服務。乘坐飛機出行,已經是烏拉特中旗百姓出遠門的便捷首選。
幾年來,內蒙古民航人勇挑通勤通用航空試點擔子,為國內通勤通用航空發展探索出了內蒙古方案,為旗縣百姓航空出行豐富了便捷之選。隨著烏拉特中旗模式在自治區的推廣復制,九百多萬草原旗縣百姓便捷的航空出行,就在不遠的明天。

跨航司聯動:突破行業壁壘,改寫中轉旅客出行體驗
有過乘坐中轉航班出門經歷的人對“中轉提取行李、再次排隊安檢、托運”的繁瑣流程,都苦惱不已,這種不佳的中轉出行體驗,在呼和浩特機場不再有。
2017年,隨著呼和浩特機場通程值機系統的上線運行,“經呼飛”跨航司中轉,實現了在始發機場一票到底、行李直掛到目的地機場,旅客到達呼和浩特機場,只需在中轉柜臺加蓋中轉章,不需要二次安檢,也不需要為選座位和提行李而擔憂。
2018年,隨著國航、深航中轉旅客信息并入通程值機系統,內蒙古自治區內14家機場始發(除鄂爾多斯機場外),經呼和浩特中轉,都實現了所有航空公司的一票到底、行李直掛服務,是全國首家提出并投入實踐的機場。
“內蒙古機場集團堅持以滿足旅客出行需求、提升旅客出行體驗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了實現這句話,由服務口號落地成服務舉措,內蒙古機場集團敢為人先,突破行業壁壘,提升中轉服務。
“原來的中轉服務主體是航空公司,是否進行二次安檢和二次行李托運,取決于兩段旅程是否購買了同一航空公司的客票。而現在,我們從旅客的需求出發,提出跨航司中轉的概念,聯合中航信開發通程中轉系統,無論旅客購買了哪家航空公司的機票,都可以在呼和浩特實現無縫中轉。同時,中轉系統通過大數據的分析,為開發更多旅客需要的中轉產品提供數據支撐,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旅客。”內蒙古機場集團市場營銷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干支聯動、全網聯動、跨航司聯動,是便捷草原人民航空出行的初心使命,串起了整個聯動;干線機場、支線機場、通勤通用機場,是堅守民航強國戰略為己任的擔當,繪就了北疆民航發展藍圖;內蒙古民航人將永葆初心、勇擔使命,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為亮麗內蒙古建設開啟廣闊的空中之路。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烏海機場開展鼠疫防控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