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
轉眼我已經在杭州機場工作23年了。我剛進杭州蕭山機場指揮部的時候,這里是一片曠野、雜草叢生。我還記得,一期工程開工典禮前我們在這片荒地里搭建了臨時大門,大門兩邊寫著“團結務實拼搏奮斗建空港,科學管理廉潔奉獻創一流”;受著這兩句話的引領,我在機場的這23年無比充實。
今年年初和工會主席閑聊時,他居然提及了我的那篇《小廁所,大學問》,時任場道部總經理的他還號召大家向我學習。有點意外,也有點驚喜。
這篇文章起源于我負責的一項工作——國內到達衛生間改造項目的立項與設計。杭州機場于2000年年底投運,設計客流量為800萬人次/年,到了2008年客流量已攀升至1264萬人次/年,位于國內到達隔離區內的衛生間僅有一個,且蹲位數遠遠不能滿足使用要求。為此由我負責啟動了這個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和設計階段的對接工作。
首先是蹲位數的確定,當時并沒有相關的標準可以參照,我便盡可能地找全關聯數據——客流量、到達旅客量、男女旅客比例、如廁需求比例,確定了各類別設計值。
這個結果看似簡單,但過程相當費勁。好在有領導和同事們齊心協力,最終形成了這個最佳方案。接下來就是擴建場地的選址。而最關鍵的,或許也是鄭主席號召大家向我學習的是衛生間內部人性化設計的落地。為此走進每一個衛生間我都會用心觀察每一個細節,體會設計者的思路。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同時了解每個如廁人的需求。后來我把這個過程寫成了《小廁所,大學問》,并刊登在本場空港報上。
每完成一項工作,我都會寫一個總結,借此再認識、再提高。
2007年,作為物業公司的安全員,我接手了一項新的工作——本場大面積停電風險評估。這是一項針對本場范圍內雙路供電系統停(失)電后,供用電設備運行保障能力的評估。供電系統的運行保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作為外行的我著實有點懵逼。幸好在電力部經理的點撥下,我立馬理解到工作的切入點——摸排整個機場區域所有單位的備用電源配置情況,最低保障程度、可能造成的損失等。根據本場雙路供電的可靠性,對停(失)電后的航空器空中、起降和地面保障做了全面的分析。同時對于航班起降、機坪運行、航班正常性、旅客服務、機場工作區的風險點及風險等級以及應對措施進行了一一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如:對UPS、柴油發電機進行定期年檢,確保可靠性;組織應急演練、增加關鍵部位的不間斷電源配置等等。說實在的,完成這個評估工作后,我還是很佩服我自己的。也得到了機場公司總經理的高度認可。公司秘書在餐廳里看到我時,激動地說——黃總高度評價了你的這份風險評估報告!
親歷并主持這項工作,讓我對工作的完整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雖然后續的應急演練編制等工作我沒有參與,我還是為我的工作畫了一個句號——在《民航報》以及《空港報》上發表《停電了……》。
作為二期投運辦的主要成員,我發現由于建設者和接收運行者的角度不同,總是會出現交不出去,接收不下來的尷尬,導致運行不暢等諸多問題。于是我專門用比擬的手法寫了一篇《我要結婚了》一文,用大家普遍接受的例子來說明統一思想,一定能搞好投運工作。
投運工作千頭萬緒,要完成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并不亞于建設工作。因此在完成二期投運后,我又一次對參與了兩年的二期投運工作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并完成了《三期投運工作建議》報告。
本場區域化管理的概念始于機場公司【2009】66號專題會議紀要精神。我被要求主持編制后勤服務中心的搭建工作。又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因為當時開展區域化管理模式的機場很少,且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因此可借鑒的經驗也就幾乎為零。我問了周圍很多的同學、朋友,最終朋友的一句“去感覺一下電影里的應急指揮中心”啟發了我。后來“信息集中,資源共享,協調指揮”這12個字成了我完成這項工作的利刃。用這個理念不斷完善《三期投運工作建議》為《區域化管理模式下的三期投運工作建議》,使得建議更具可操作性。因為這項工作的開展,使得我清晰地認識到信息集中的重要性,于是提出了《建立施工許可制度的建議》以及《建立區域化管理模式下的施工許可制度的建議》。
從機場建設指揮部到杭州機場,再到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我在這里已經走過了23個年頭,那些年那些人和那些事有的已經模糊不清了,而有的卻依然清晰。有成功的喜悅,也有些許的遺憾。或許我的這篇小文章也可以像《小廁所,大學問》那樣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作者系蕭山國際機場離退干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秦皇島機場開展防范電信詐騙宣傳活動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