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機庫在北京新機場封頂

圖:總面積3.9萬平的亞洲最大機庫 來源:北京晚報 甘南攝 攝影:甘南
今天上午10點37分,隨著“提升高度38.5米到位”的報告聲從對講機中傳來,總提升重量7200噸的北京新機場南航基地1號機庫鋼結構屋架經過為期2天的整體提升,成功就位。這標志這座亞洲最大機庫已成功封頂。據悉,南航基地五大項目均將于今年底前陸續封頂、封圍,2019年6月30日前竣工。
北京新機場南航基地1號機庫總面積3.9萬平方米,相當于5個足球場或80個籃球場,是北京新機場南航基地內體量最大的單體工程,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飛機維修庫,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單體規模最大的維修機庫。
上午完成提升的1號機庫由一個維修機庫大廳和四層附樓組成,機庫內共設有5個寬體機機位和3個窄體機機位,最多可同時容納包括2架空客A380、3架波音777在內的12架飛機,能夠滿足多機型、不同維修維護需求的飛機靈活停放。
“由于機庫緊鄰新機場跑道,為確保未來飛機起降高度安全,南航機庫采用了全國首創的’W形斜桁架’屋蓋結構體系,使得1號機庫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超低低空域超大跨度機庫。”北京建工南航基地工程項目經理洪彪告訴記者,W形的屋蓋體系不僅能保障機庫對于凈高的要求,還能最大限度的節約用鋼量,“我們做過測算,如果不采用W形斜桁架體系,用鋼量至少要達到10000萬噸,而現在的提升量只有7200噸,可以說是同規模機庫里用鋼量最輕的。”
首次帶著管線一起提升
9月1日上午9點,1號機庫鋼結構屋架正式啟動提升,今天上午10點37分提升成功就位,總提升面積3.5萬平方米,提升高度25.542米,提升重量則達到7200噸。
整整兩天,作為本次整體提升的“總策劃”,北京建工南航基地工程1號機庫技術負責人董巍都盯在現場。“考慮到1號機庫的結構,我們采用了’地面拼裝、局部吊裝+整體提升’的施工方法。”董巍介紹,項目團隊首先用吊車將各個拼裝單元在機庫地面上對應的投影位置進行組裝,并先期將西側邊桁架吊裝就位,隨后再利用提升支架將完成拼裝的屋架整體提升。
記者注意到,獨特的是,總重600噸的虹吸雨水、泡沫雨淋、橋架及燈具主管線上午也隨著鋼屋架一起整體提升到位。“帶管線提升,這是我們的首次嘗試。”董巍告訴記者,按照常規流程,機電管線需要在屋架提升到位后開始組裝和安裝,這也意味著超大跨度提升后,項目團隊還要花費諸多的時間在高空鋪排管線。如何在工期緊的情況下節約效率?反復研究后,項目部決定帶著管線提升后,機電工人提前進場,在網架拼裝時隨拼裝一起施工,“從4月下旬鋼結構施工到封頂,我們的施工速度也是最快的。”
南航基地預計明年6月底竣工
據了解,北京新機場南航基地的建設項目包括運行及保障用房項目、單身倒班宿舍項目、航空食品區項目、機務維修區項目、貨運區項目五大功能區、六個地塊,共36個單體建筑,擬建設規模為108.69萬平方米。按照計劃,南航北京新機場基地五大項目均將于今年底前陸續封頂、封圍,2019年6月30日前竣工。
南航方面介紹,在北京新機場投入運行后,南航將圍繞新機場全力打造北京核心樞紐,按照承擔北京新機場航空旅客業務量40%的目標,建設覆蓋國際國內的航線網絡。按照發展規劃,到2025年,南航預計在北京新機場投放超過200架飛機,日起降航班超過900班次。
為了與運力投入規模相配套,南航計劃在北京新機場投入人力資源2萬余人。此外,南航還將重點抓好建設規劃、航站樓地面服務規劃、市場發展年度規劃等,提前做好相關準備,確保新機場建成后迅速有效開展航班運營。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壯觀!北京新機場及配套工程最新航拍來了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