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機場:打通“全程關懷式” 智慧服務最后一公里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無人駕駛、機器人等尖端科技的更迭發展,人們對智能化出行的渴求也愈來愈強烈。機場作為現代交通的重要一環,如何打造“智能化機場、人性化機場”,已經成為各大機場爭相追捧的熱點課題和戰略高地。
2011年,“智慧機場”概念一經提出,迅速成為國內民航機場行業追求的目標共識。經過6年時間的不斷探索,其理念、思路、方法和總體架構已經逐漸清晰。而在這一歷史性節點上,作為“十二五”規劃中唯一獲批并開工建設的干線機場,2011年就規劃啟動的青島新機場,無疑將為打造“智慧機場”提供了天然的滋生土壤和有力條件。
什么是智慧機場?通俗講,就是通過智能平臺將航空公司、旅客、航空器、機場等單位有機融合,把所有單元進行聯通和互動,使各個運營單位在同一平臺上協同作業,打破傳統各自為政,各系統獨立存在的模式,真正實現“智慧”融合。在建的青島新機場是國內第一個在建設前期就引入信息化規劃的機場。早在2014年進行智慧機場規劃評審時,時任專家組組長的民航局楊國慶副局長就表示,青島新機場信息化建設規劃體現了國內民航機場信息化建設的先進水平,也代表了業內機場信息化發展方向。
現如今,3年已過去,我們一起走近青島新機場,用未來的視角體驗“智慧機場”的全貌。
“全程關懷式”服務,打造最佳體驗機場
對于旅客來說,航空出行基本可分為交通、值機、安檢、登機4個階段。現有機場服務更多地聚焦在值機和安檢這兩個環節,推出了自助值機、一證通關、人臉識別、快速安檢等等一系列便捷智能化渠道,但相較于旅客日益增長的對更高標準、更人性化的服務需求的渴望以及高鐵和公路客運不斷提高的軟服務來說,旅客更希望得到的是“全程關懷式”出行服務,也即是“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辦旅客之所需。”旅客此時此景需要什么,我們即提供什么,即便旅客還未想到,只要我們認為旅客所需的,都予以提供相應的信息和服務。
2019年即將轉場運行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在“智慧服務”方面將要作出重大突破。重點打造出行“三個一”,即“一張臉”“一張證”“一塊屏”。即通過人臉識別、一證通關、自助航顯等先進技術和方式實現高效出行。此外,通過GPS、物聯網、移動互聯等先進技術,感知和定位服務對象,自動獲取旅客、貨主等服務對象關注的航班、行李、氣象、貨物、柜臺、登機口等信息,并自動根據約定的服務協議主動及時提供所需的服務。通過刷手機、刷身份證,讓旅客信息相互關聯。同時借助自助航顯、自助導引、自助問詢、自助行李托運、自助通關、自助登機等各種自助服務,讓旅客享受服務更加便捷。最終使得服務對象享受最佳體驗,使服務智慧化。
未來某一天,如果您從膠東機場起飛,在完成購票等前期環節之后,在您出行當天,移動終端的“青島機場”或者其它合作方的第三方APP將為您提供“全程關懷式”服務。出門前,您會自動收到推送消息,提醒您天氣和交通等可能對旅途造成影響的必要信息,并為您規劃直達機場的最佳路徑。倘若是自駕,在到達機場前,您會收到關于停車場車位的相關推送,并為您提供基于場景的導航和信息服務。如果您需要就餐,會提示周邊餐廳信息;在航站樓內,您將會得到室內導航服務,時刻提醒乘機時間、登機口等信息。此外,膠東機場還將全面實現“一證通關”和自助旅客安檢驗證,您使用身份證,即可進行安檢登機不需要登機牌,最大限度簡化乘機程序。值得一提的是,膠東機場規劃的40條安檢通道中,只有6條人工柜臺通道,其余全部采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智能驗證通道,在提高旅客出行體驗的基礎上,還可以大大降低機場的人工成本。不久的未來,您將體驗到真正智慧便捷的出行。
消除信息數據孤島,打造智慧管理駕駛艙
機場運行信息數據的共享問題一直是機場管理的痛點。消除信息數據孤島,實現信息數據協同共享,將對機場運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膠東機場力爭在全面信息數據互通互聯方面走在前列。青島新機場與高地鐵、地方交通部門、空管部門、駐場單位、航信以及其他機場之間建立了數據共享協調機制,解決系統之間的隔離,實現大運控,將為機場運行管理提供強有力支撐。以生產運行的標準、邏輯、流程、協議為指導,通過對航空器、旅客、行李、貨郵等保障對象和保障人員及車輛的自動感知、定位、追蹤,實現航班信息的自動獲取、資源的自動分配、人員的科學調配、車輛的智能調度、費用的自動結算,達到對生產運行各環節的智能化監管、流程控制、運行調度和工作協同的目的,使生產智慧化。
值得一提的是,膠東機場為管理者提供了“智能管理駕駛艙”,該駕駛艙相當于一套高速運行的精密分析系統。系統自動向管理者提供所關注的信息,根據管理者的管理職責、分管的工作及其所關注的生產保障、安全防范、客戶服務、商業經營和行政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信息,按照管理者所在的位置,自動以文字、圖表等相應形式呈現相關信息,使管控精細化。智慧管理還為管理者提供其所需的智能化的統計分析,讓管理者知道過去發生了什么;通過靈活多樣數據查詢和呈現,讓管理者知道現在正在進行什么。更重要的是,通過大數據的深層次挖掘,有助于管理者及時發現新規律、新問題或新機遇,進而改進管理思路和方法,讓管理者及時知道未來將要發生什么,及時撥正航向,駕馭企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使管理決策智慧化。
可以說,智慧機場的管理將更加全面、精準。借助大數據分析下的信息系統,協助管理者做到精細化管理、可視化監管、程序化控制、智能化決策的科學管理。
搭建安全信息平臺,構筑智慧安全新格局
對民航安全工作而言,確保旅客法定自由和權利,維護旅客的正當權益,保持社會要求公共服務素質,借助高新科技與專業設備,不動聲息而能及時篩查出混跡在龐大旅客群體中的圖謀不軌者,有效查驗出蒙混過關的各類違禁物品,預防各種非法干擾行為,是我們工作的使命。如何及時制止各種可能危及民航安全的事情發生,以保障絕大多數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我們歷久彌新的工作課題。膠東機場通過建立統一的安全信息平臺,將機場監控、門禁、周界、安檢信息、X光機等安全防范相關系統整合起來,實現安防信息智能獲取,入侵、越界等安防事件智能俘獲,危險人和物自動定位和預警,相關安防信息的自動關聯(如旅客姓名、航班、行李、機場運動軌跡及其相應音視頻、座位等),異常情況的自動報警和控制、緊急情況相關安防系統的智能協同工作,安全事件及其信息自動關聯,安全管理體系系統化運行等,實現智能化的空防安全、生產安全、環境安全,最終形成事前預防、事中處置、事后分析的多層次、智能化立體安防體系,使安全防范智慧化。
當然,智慧機場建設遠不是“畢其功于一役”的概念,而是弛而不息、久久為功。正如國內智慧機場行業資深專家王金山所說,“不是說一個機場配備了人臉識別、自助值機或者智能機器人等等,一項或者幾項先進的智能化的設施設備,就認為這是智慧機場。智慧機場建設應該是一個非常宏大的、系統性的課題,不能單進行一個或者幾個層面的建設,而是全方位、全系統、全周期的建設。”
膠東機場將在現有規劃建設的基礎上,繼續探索、繼續開拓、繼續走在前列,最終必將成為智慧、平安、綠色、人文的國際現代化機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長沙黃花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規劃解讀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