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機場:4臺"救命神器"亮相 提高心臟驟停搶救成功率



4月1日上午,四臺自動體外除顫器(以下簡稱AED)在煙臺蓬萊國際機場正式啟用,這標志著煙臺市公共場所首批AED正式投用,也是山東省第一個配備和使用AED的公共場所,能第一時間對猝死急癥病人進行搶救,提高搶救成功率。
“機場、車站、碼頭等人員相對密集的公共場所,發生心臟驟停等急癥的概率較高,煙臺蓬萊國際機場作為我市重要的交通口岸,承擔著大批量國內外旅客的服務保障任務,安放心臟除顫儀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和必要性。”煙臺市衛計委副主任鄒志強介紹稱,自動體外除顫器是適合非專業人員使用的救命設備,被譽為“救命神器”,主要用于心跳呼吸驟停病人的搶救。
去年,《煙臺市車站、碼頭等人員密集公共場所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指導意見》發布后,蓬萊機場率先行動,將4臺AED配置到位,并邀請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分期分批對機場200余名工作人員進行了相關操作培訓。
“現在,4臺AED及標識牌已經分別配置在:國內出發大廳問訊處、國內隔離區出發大廳問訊處、國內到達問訊處、貴賓樓總服務臺。”蓬萊國際機場副總經理劉建國稱,乘客一旦遇到類似病人,可首先聯系身邊的機場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會按照相關預案攜帶AED進行施救,并同時呼叫120。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心臟呼吸驟停的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據煙臺市120急救中心統計,煙臺市每年約有2000人發生猝死,其中大部分發生在院外,相當一部分發生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
市120急救指揮中心主任常黎明表示,成功搶救心臟驟停的關鍵在于盡早實施心肺復蘇以及盡早除顫,一般搶救的黃金時間是4分鐘之內。但由于事發地址遠離醫院、交通狀況等各種原因,急救車一般很難在4分鐘趕到現場。此種情況下,能夠第一時間給予救治的不是專業急救人員而是現場第一目擊者。
“AED就是俗稱的傻瓜除顫器,具有自動語言提示、心臟節律分析、自動化診斷、自動除顫等功能,即使是不具備醫學基礎的人經過培訓后便可熟練操作。”市120急救指揮中心主任常黎明說,在共場所啟用AED,為此類患者得到及時救治提供了可能。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南航:引進NDC技術 開國內航空先河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