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國際航班電子申報”系統在廈門上線
3月30日,全國首個“國際航班電子申報”系統在廈門正式上線運行,廈航成為首家將航班電子數據與海關申報系統實現全面對接的航空公司。
該系統由廈門海關與廈門航空聯合開發,將逐步向全國推廣。系統上線運行后,將大幅提升國際航班的申報效率,為旅客出行、國際航空物流、跨境電商提供更便捷的通關服務,進一步加快福建打造“海絲國際航空樞紐”的步伐。
申報用時從30分鐘縮減至5分鐘
以往國際航班進出境前,承運航空公司必須將機組名單、旅客名單、貨郵行李、機上免稅品、配餐、燃油等各類航班數據采用“一物一紙”的方式,向海關進行書面申報,既耗時費力,又浪費資源,僅2017年廈航的紙質申報單證就多達20萬份。
“國際航班電子申報” 系統啟用后,原先“一對多”的人工匯總模式被現在的“多對一”系統自動采集模式所取代;傳統的“一物一紙”申報模式也轉變為現在的“無紙化”申報;原來需要耗費3個人的申報工作現在只要1個人即可獨立完成;單個航班的申報用時則從原來的30分鐘以上大幅縮減至5分鐘左右。
去年廈航經廈門口岸的國際中轉旅客量為56萬,今年在預計達到80萬,增幅約42%左右,國際航班電子申報的實現,使廈航能夠拉長為旅客辦理乘機手續的時間,縮短結關準備時間,將中轉保障從90分鐘縮短至60分鐘,助力實現國際航班中轉旅客人數年增幅42%的目標,進一步為福建打造“海絲國際航空樞紐”奠定堅實基礎。
據了解,為了提升該系統應用價值,進一步壓縮通關時間,該系統將進行“復制推廣”。目前,除了廈門航空公司外,廈門空港集團已將該系統建設列為2018年重點開發項目,屆時在廈門空港口岸將實現航空電子申報全覆蓋。
開創海關與航企合作新模式
此次“國際航班電子申報” 系統的落地實施,是廈門海關壓縮通關時間方面做出的創新探索,同時也促進了廈航運行效率的有效提升,成功實現了關企共贏,對全國各地海關提高航企監管效能、促進全國民航發展都具有極高的借鑒意義。
廈航總經理趙東指出,目前廈航正通過持續優化航線網絡與航班時刻,不斷優化旅客在廈門的中轉流程。電子申報系統上線后,旅客乘機手續辦理及行李通關的便捷性將大大提升,廈航也可以將更多寶貴的人力資源投入到為旅客做好服務當中。在海關的強力支持下,廈航一定能在廈門機場實現國內最便捷的“60分鐘無憂中轉”目標,助力福建“海絲國際航空樞紐”盡早成形。
廈門海關黨組書記、關長吳海平表示,此次“國際航班電子申報” 系統的上線運行,是廈門海關對海關總署提出的“通關時間再壓縮1/3”要求的具體落實,是在進出境航空監管領域壓縮通關時間方面邁出的一大步,更是廈門海關“1337”強關戰略規劃“擲地有聲”的重要舉措,為廈門“海絲”交通樞紐城市不斷升級貢獻了“海關速度”,同時也標志著廈門海關與廈門航空的關企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黎巴嫩機場首迎全球最大型客機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