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機場:砥礪奮進三十年 同心筑夢新時代
“騰飛吧 襄陽民航
高飛吧 夢的翅膀
創新發展 優質保障 勇往直前一路輝煌……”
2019年12月14日,襄陽機場綜合業務樓內,一曲“騰飛吧 襄陽民航”大合唱氣勢磅礴,振奮人心,將襄陽機場“砥礪奮進三十年 同心筑夢新時代”職工聯歡會推向了高潮。
2019年12月14日,襄陽劉集機場通航30周年的紀念日。回首三十載如歌歲月,襄陽機場幾經變革,機場人篳路藍縷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行,舉“翼”助推地方經濟發展騰飛。畫一條屬于襄陽機場的時間軸,會發現一個成績滿滿、亮點頻頻的襄陽機場在奮力奔跑。
一封聯名信 襄陽“飛天夢”變為現實
襄陽劉集機場的起航,歸功于一封聯名信。
蔣玉侖,是原襄樊民用航空站第一任副站長。1981年11月,蔣玉侖從空軍某部轉業到襄陽,擔任縫紉機廠副廠長。1983年,他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一則消息,說“修機場要發揮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想到這可能是襄陽修建機場的機會,彌補襄陽無民用機場的空白。在一起轉業到襄陽的董長海的提議下,1985年,兩名空軍轉業干部聯名給市領導寫了封信,他們在信里說:“襄陽的位置非常好,周圍沒有民用機場,會制約襄陽的發展,對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非常不利。”引起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于是,一片荒崗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蘇醒、起航。
1986年1月30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復同意襄陽修建民用機場;1987年7月1日動工興建,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建設”, 1989年10月9日一期工程通過國家正式驗收;1989年12月14日,全國第一家由地方政府集資修建的民用機場——襄陽劉集機場建成通航,同時也成為全國第一家實行“一場兩站”運行模式的民用機場,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的襄陽,“飛天夢”變成了現實。
一條分割線 開啟全新發展之路
通航后的襄陽機場,前十五年經歷了由事業編制單位到民營企業的改制,發展舉步維艱,基礎設施薄弱、人員老化、安全意識和業務能力參差不齊,甚至一度出現局方限制運行的狀況。2005年1月,湖北機場集團重組襄陽機場,吹響了襄陽機場迅猛發展的號角。
在湖北機場集團和襄陽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襄陽機場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夯實發展平臺。2005年至2008年完成T1航站樓兩期改造工程;2009年,政府出資修建新機場路,改善了進出機場的陸路交通環境;2010年完成道面應急改造;2011年中南民用航空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將襄陽機場列入“十二五”期間改擴建機場名單;2012年襄陽機場改擴建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2013年完成跑道、聯絡道道肩拓寬及配套應急三項工程,2014年襄陽機場飛行區等級升為4D,消防救援等級升為7級,綜合保障實力持續增強;2017年新航站樓啟用,襄陽機場開啟蛻變騰飛之路。
伴隨著全國經濟社會和中國民航業的快速發展,重組后的襄陽機場逐步由蜿蜒曲折向闊步向前轉變,運輸生產三項指標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一條條航線的開辟、一組組搶眼的數字見證著襄陽機場成長的軌跡。截止2019年11月底,機場由重組之初的4條航線、4個通航城市、周航班量11架次,發展到24條航線、28個通航城市、周航班量378架次,航線網絡實現鏈接華北、中南、華東、西南及西北各個區域。飛機起降架次從824架次發展到16698架次,增長20倍;貨郵吞吐量從149.1噸發展到2631.5噸,增長17倍;旅客吞吐量從5.7萬人次發展到174.8萬人次,增長30倍,全國排名由107位提升至2018年的78位。旅客吞吐量,代表著一個機場的規模,也是一個機場的功勛碑。自2017年突破100萬以來,襄陽機場連續三年旅客吞吐量保持20%以上的增速,旅客吞吐量的跨越式發展,代表著襄陽機場逐步由“量”的發展向“質”的飛躍轉變。
一條新路徑 實現企業“瘦”身“健”體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自2012年開始,襄陽機場開始在機場轉型、用工改革上下功夫,幾經把脈會診,最終確定了以市場化、專業化為導向,追求品質化、效益化發展,建設管理型機場的發展路徑。
非航業務作為向管理型機場轉型的關鍵,自2013年開始,機場廣告、餐飲等經營型業務逐步引入市場化、專業化運營機制,最終全部實現特許經營;綠化保潔、職工食堂等等“兩非業務”(非經營性業務、非核心保障業務)全部實現服務采購;機場公安、醫療救護、地面交通以及消防設備購置等方面的機場公益性職能逐步復位,并實現專業化管理,機場運營壓力及運營成本大大減輕。依托湖北機場集團一體化運營平臺,襄陽機場機務、物流、空管等業務先后實現一體化運營。
戰略合作、資源整合,襄陽機場逐步實現“瘦”身“健”體,生產經營穩中向好,向高質量發展持續發力,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實現盈利,機場轉型升級的探索取得實質性成效。
一座新航站樓 全新窗口形象對外開放
2017年,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襄陽片區揭牌,躋身國家3.0版本的自貿區俱樂部,讓襄陽站在了全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沿。2017年10月,襄陽機場新航站樓正式啟用,一條優美的曲線劃過屋面,拱起的中部和舒緩的兩翼呈現出展翅欲飛的生動態勢,襄陽機場以全新的面貌向社會展示地方政府對外開放的窗口形象。
20000㎡航站樓、5座廊橋、11個停機位、18000㎡停車場、安檢信息系統、航顯系統等,高標準的基礎設施配備,讓襄陽機場發展的“奮進之鼓”再次敲起,“崛起之號”再次吹響,多家航空公司向襄陽機場拋來橄欖枝。2019年7月18日,襄陽機場2600米跑道順利啟用,01#和19#盲降系統同步啟用,雙向盲降運行標準提高到能見度800、RVR550新標準;新建聯絡道投用有效提高了航空器進出的滑行效率,襄陽機場具備了全天候接受備降的保障能力,機場保障能力、安全裕度和運行效率進一步提升。
航班正常性是衡量一個機場運行品質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參數之一。2019年9月,襄陽機場啟用Z-CDM協同放行系統,成為湖北省內第一家擁有CDM系統的支線機場,同時,機場優化機坪保障流程、實施快速過站、流量控制和優先放行等措施同步推進,襄陽機場月度航班放行正常率由8月份74.47%提升至11月份91.06%。此外,“無紙化”乘機、人臉識別、電子臨時乘機證明、到達提取行李可視化等系列科技創新便民服務舉措,讓旅客出行越來越便捷,讓旅途越來越輕松,機場服務品牌的滿意度和美譽度逐步提升。
一份新《總規》描繪機場發展新藍圖
流水宜浚源,葉茂須根深。2019年2月18日,襄陽機場總體規劃(2018版)獲得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和襄陽市政府批復,確定了機場發展新方向。作為機場建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襄陽機場總體規劃為機場發展用地控制、凈空保護、產業布局和城市規劃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據。
根據新版總規近期規劃,將在機場現跑道東側修建一條3200米新跑道,同時將現跑道延長至與新跑道等長作平行滑行道,現已啟動可行性研究立項工作,建成后,襄陽機場飛行區等級將提高到4E級,可滿足A380外各機型起降要求。
2019年8月,襄陽航空口岸臨時對外開放,外籍貨運包機先后三次在襄陽機場起降,這對于機場乃至襄陽市深化對外開放工作來說,都具有里程碑意義。湖北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樂成多次強調,必須堅定申報航空口岸的信心和決心,堅定不移申報一類航空口岸,提升襄陽尤其是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襄陽自貿區貿易便利化水平。襄陽市商務局正全力爭取將襄陽航空口岸開放納入國家口岸發展“十四五”規劃,作為一類航空口岸的申報載體,襄陽機場國際區域改造項目將于2020年完成。
2019年, 湖北機場集團印發《關于促進支線機場提能增效的若干意見》,明確了襄陽機場以建設鄂西北地區樞紐機場為目標,立足現有及規劃建設的基礎設施條件,打造點對點的管理型機場的發展定位,襄陽機場將以而立之年的強壯體格與成熟心智,以漢江孕育出的果敢熱情、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云集八方商賈賓朋,在“四型機場”建設、鄂西北地區樞紐機場的建設征程中書寫著新的華章。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王瑞萍一行到烏拉特中旗機場調研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