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機場重組“啟幕”背后:業績首現虧損 免稅業務沖擊明顯
長期橫亙在上海兩大機場間的難題或將得到徹底解決。
6月10日,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機場”,600009.SH)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籌劃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式購買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機場集團”)持有的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虹橋公司”)100%股權、上海機場集團物流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機場物流公司”)100%股權以及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第四跑道相關資產。
據了解,作為上海市兩大機場,虹橋國際機場長期歸屬上海機場集團運營管理,而浦東機場則歸屬上市公司上海機場管理。此次重組也意味著上海兩大機場或將終結長達17年的同業競爭問題,最終實現合縱連橫。
關于此次重組的時機選擇和背景等相關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上海機場方面,公司相關負責人回復稱“以公告信息為準”。
拆解同業競爭問題
公開信息顯示,上海機場集團為上海機場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3.25%,目前運營管理虹橋國際機場,而上海機場則運營管理浦東機場。
由于虹橋國際機場和浦東機場長期以來在同一控股股東旗下運營,同業競爭問題一直頗受關注。據上海機場方面介紹,同業競爭主要體現為雙方可能競爭某一航線在虹橋機場或者浦東機場起降。
事實上,早在2004年,上海機場集團即承諾努力推進核心資產上市工作,在相關土地合理利用方案獲得政府部門認可的條件下,積極履行承諾,實現通過一個上市公司整合集團內航空主營業務及資產、解決同業競爭的目標。
不過,近17年來,上海機場集團未能履行承諾。根據上海機場集團的說法,主要原因在于機場行業固有的占地面積大,且具有極強土地專用屬性的特征,客觀上增加了將集團內航空主營資產整合進入上市公司的難度。
2014年,因為遲遲未能解決同業競爭問題,上海機場集團收到上海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被要求說明履約時限未規范的原因、進展,以及下一步的解決方案。
而此次上海機場宣布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也意味著同業競爭問題將迎來轉機。
關于重組進展,上海機場方面在公告中表示,目前交易各方對本次交易僅達成了初步意向,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據悉,上海機場自6月10日起停牌,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海機場擬購買的虹橋國際機場相關資產,正是2004年上海機場與上海機場集團在資產置換協議中置出的資產。
合縱連橫之道
據了解,此次重組涉及的三個交易標的包括虹橋公司100%股權、機場物流公司100%股權以及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第四跑道相關資產,而虹橋公司的主要資產為虹橋國際機場。公開信息顯示,虹橋國際機場為4級E類機場,是國內三大門戶復合樞紐機場之一。
根據《上海航空樞紐戰略規劃》對兩大機場的布局定位,以浦東機場為主構建樞紐航線網絡和航班波,虹橋國際機場在樞紐結構中發揮輔助作用,以點對點運營為主。
機場物流公司則是上海機場集團擬成立的物流公司,將作為航空物流業務的運營主體,承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貨運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東貨運站”)51%股權。
公開信息顯示,浦東貨運站的經營范圍主要為各航空公司、貨代公司和貨主提供進出港貨物、郵件在浦東國際機場貨運站內的處理服務。據披露,2020年1~6月,浦東貨運站營業收入為3.98億元,凈利潤為1.31億元。
而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第四跑道相關資產中,第四跑道于2015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位于第二跑道東側440米處,長3800米、寬60米,附屬建設了12條快速出口滑行道、2條垂直聯絡道、2條回轉聯絡道。根據2015年的公開報道,該跑道是世界上等級最高的跑道,可起降包括空客A380在內的各類大型客機。
興業證券近日發布的研報認為,在疫情環境下,擬注入的虹橋國際機場、浦東貨運站盈利情況受國際航線影響相對較小,注入后短期有望增厚上市公司業績。從長期看,虹橋國際機場運營著大量精品商務航線,客源質量遠高于一般國內機場,隨著運營的優化,虹橋國際機場國內商業和整體盈利能力提升空間都較大。
不過,關于此次重組將對公司經營發展帶來的影響,上海機場方面未予正面回應。
免稅紅利難以為繼
在此番重組背后,上海機場運營狀況也頗受關注。
據了解,上海機場經營業務主要分為航空性業務和非航空性業務。航空性業務指與飛機、旅客及貨物服務直接關聯的基礎性服務;非航空性業務包含延伸的商業、辦公室租賃和值機柜臺出租等。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上海機場在2020年首次出現虧損。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03億元,同比減少60.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67億元,同比減少125.18%。
具體來看,其管理的浦東機場全年主要業務量出現較大負增長。其中,浦東機場共保障飛機起降架次為32.57萬,同比減少36.37%,位居全國第二;旅客吞吐量為3047.65萬次,排名從2019年的全國第二下降至第九。在機場貨郵吞吐量方面,2020年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為368.7萬噸,位居全國第一,同比增長1.4%。
今年第一季度,上海機場的業績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公司一季報顯示,當期營業收入為8.66億元,同比減少47.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36億元,同比減少641.63%。
雪上加霜的是,上海機場在年報中提醒稱,受海南離島免稅、市內免稅店以及跨境電商及進口關稅持續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機場口岸免稅消費的購買力已經發生變化,浦東機場此前的免稅紅利難以為繼。
據了解,上海機場今年1月30日發布“關于簽訂免稅店項目經營權轉讓合同的補充協議公告”,按照公司與日上免稅行(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上免稅公司”)簽訂的補充協議,當實際國際客流小于等于2019年的80%時,按月實際銷售提成收取租金;反之,按月保底銷售提成收取租金。這也意味著,上海機場的租金收入從此前的“上無封頂,下有保底”模式變為“上有封頂,下無保底”。
公開數據顯示,2017~2019年,日上免稅公司向上海機場支付的免稅店租金分別為25.55億元、36.81億元和52.1億元,占2017~2019年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23.3%、39.53%和47.6%。2020年,上海機場的免稅店租金收入為11.56億元,較疫情前有大幅下滑。
關于前述補充協議對公司的影響,上海機場在公告中表示,2021~2025年免稅店業務收入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疫情的進展及浦東機場國際及港澳臺地區航線客流的恢復情況,具有不確定性。
此公告一出,上海機場股價大跌,近幾個月來股價不斷走低,從年內最高的81.42元/股跌至停牌前6月9日的48.85元/股,市值已蒸發500多億元。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上海機場總市值941.32億元。
光大證券發布的研報分析認為,上海機場資產重組將奠定公司長期發展基礎。根據《上海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上海將推進浦東機場四期擴建,規劃2025年上海樞紐的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1.3億人次以上。此次資產重組或將為公司完成“十四五”規劃打下堅實基礎。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岳陽機場開展“安全宣傳咨詢日”活動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