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認定首批民航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近日,民航局公布首批民航重點實驗室和民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名單,14家民航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認定。這是推進民航科技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工作,也是建立民航科技創新開放包容新機制的重要舉措。
為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2016年10月份,民航局組織召開了全國民航科教創新大會,馮正霖局長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會議出臺了《關于推進民航科技教育創新發展的意見》,確定了未來一段時間民航科教創新工作的目標和主要任務。為落實全國民航科教創新大會精神,整合行業內外優勢科技資源,優化現有科研基地布局,服務民航科技創新,根據《民航重點實驗室認定與管理辦法》和《民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與管理辦法》,2017年3月以來,民航局人事科教司組織開展首批民航重點實驗室和民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工作。經過8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申報材料受理、專家會議評審、專家現場考察、形成評審意見、征求業務司局意見、面向社會公示、局務會審議等環節的工作,最終認定首批14家民航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其中包括民航機場信息及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民航航空器適航審定技術重點實驗室、民航協同空管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民航通用航空運行重點實驗室、民航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民航機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民航旅客服務智能化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民航飛行技術與飛行安全重點實驗室、民航飛行區設施耐久與運行安全重點實驗室、民航機場群智慧運營重點實驗室、民航維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民航飛機健康監測與智能維護重點實驗室、民用航空醫學研究重點實驗室、民航航班廣域監視與安全管控技術重點實驗室等。14家實驗室和工程中心的具體信息已在民航局官方網站上公布。
記者從民航局了解到,今年的認定工作在行業內外引起了積極響應,共受理實驗室和工程中心認定申請32份(行業內單位申請21份,行業外單位申請11份),其中實驗室申請17份,工程中心申請15份;共計27家法人單位作為主建單位提交申請,其中行業內單位17家。
今年的認定工作完全按照管理辦法執行,標準嚴格,程序嚴密,體現了開放包容、公平競爭的原則。通過認定的14家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共涉及主建單位13個(其中,行業內11個,行業外2個),包括10個重點實驗室,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有11位院士擔任學術/技術委員會主任。通過認定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在相關領域和方向居于國內領先地位,為民航安全發展提供較好的技術支撐;與此同時,其專業領域覆蓋航空安全、空中交通管理、運輸管理、通用航空、機務維修、適航審定、機場工程、航空醫學等,布局合理,行業特色鮮明,代表性強,具有顯著的示范作用。
據悉,民航局人事科教司近期將召開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建設推進會,推動各依托單位按照“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要求,“建好、管好、用好”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確立近期、中期、遠期發展目標,突出特色,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民航科技進步的提供可持續的能力支撐,并擬從通過認定的實驗室和工程中心中遴選2-3家,于2018年開始啟動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申報工作。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飛航地服與南寧金象遠洋基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