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飛行區工程數字化施工研究項目獲民航科學技術一等獎
近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正式發布《關于2017年度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民航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的通告》,由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以下簡稱“大興機場”)完成的“機場飛行區工程數字化施工和質量監控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喜獲民航科學技術一等獎。民航科學技術獎是民航全行業科技類唯一獎項,2017年度共評出一等獎3項,本項目是機場工程領域唯一的一等獎,充分體現了大興機場建設的科技含量。

圖為李強總工程師進行終審答辯
飛行區工程是機場的主體工程,占地面積大,主要承擔飛機起降、滑行、停靠等功能,飛行區工程質量是機場安全高效運行的保障。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為例,本期占地4.1萬畝,其中飛行區面積2.7萬畝,一次性建設4條跑道,鋪筑面積近1000萬平方米。如此大規模的施工作業面積,集聚場道施工總包單位14家,實現飛行區施工監控和科學管理,是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的關鍵。根據飛行區工程建設管理需要,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于2013年牽頭組織開展了“機場飛行區工程數字化施工和質量監控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本項目也是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子項,項目歷時2年多完成,形成了三個方面的創新成果:
一是:針對強夯施工特點,應用空間定位技術,研發專用的傳感技術,形成了強夯施工數字化監控技術,解決了夯點定位、落錘高度、夯沉量、夯擊次數等信息的自動精準獲取和質量判定技術難題。二是:針對沖擊碾壓施工特點,應用空間定位技術(北斗+GPS),形成了沖擊碾壓施工數字化監控技術,實現了碾壓關鍵參數的全過程、高精度實時監控,保證了沖碾壓實質量,提升了施工效率。三是:針對傳統管理方式,構建了數字化施工與質量監控的流程和模式,集成強夯、沖擊碾壓、振動碾壓、管網信息、混凝土運輸車輛與視頻監控等技術,建成了飛行區數字化施工與質量監控平臺,創新了工程質量管理模式,徹底改變了以點帶面的質量檢驗方式,杜絕了偷工減料,實現了質量可追溯,為建設、監理、施工、檢測等單位提供了一個實時、有效的監控手段。2018年10月,中國航協組織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為組長的專家組對項目成果進行評價鑒定,評價認為:“本項目的研發和應用,有力支撐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飛行區工程優質高效完成,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項目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廣應用價值,項目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本項目成果成功應用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飛行區工程中,地基處理和填筑應用面積總計2640萬平米,總產值1.25億元,節省直接成本約2500.33萬元,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證了施工質量。本項目還獲得國內實用新型專利1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和美國發明專利1項。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全國民航五一巾幗標兵、標兵崗候選人公示!有沒有你熟悉的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