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機場:鯤鵬展翅 二十年間從零走向世界一流
2019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以下簡稱浦東機場)即將迎來通航20年。
在開工建設之初,浦東機場的選址曾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1996年初,浦東機場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經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討論通過后下發。當時擔任一期建設指揮部航站區工程處處長,后來又擔任二期工程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的王其龍在《夢想從浦東機場起飛》(該文選自《口述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由王其龍口述,潘春芳整理,2014年11月26日刊登于《浦東時報》,有刪節)里回憶了選址過程。
該文介紹,最早1986年上海城市規劃浦東機場,是選在原川沙縣合慶鄉境內,后經技術論證,發現下有兩條地震斷裂帶,于是南移4.8公里進入原南匯縣祝橋鄉、東海鄉境內。1994年2月,又提出要盡可能減少動遷農民住宅,東移700米。因為選址東側是長江南岸灘涂,約有300米寬的潮間帶,遷徙候鳥160種,還有許多國家保護的珍稀鳥類。


如何既保護飛行安全,又不破壞鳥類的生態環境? 當時鳥類、河口、生態等多學科專家多次進行實地調查和科學論證,決定在機場選址外側海灘上圍海促淤,整治灘涂,圍墊魚塘,清除垃圾堆場,鏟除蘆葦草灘,使鳥類食源斷絕,而另外在九段沙為鳥類重新打造一片讓它們得以快樂安逸棲息的理想區域,從而實現了“驅鳥引鳥”的目的。
王其龍在文中回憶,當時國內建設這樣大規模的機場還是第一次,沒有經驗,也無參照。因此,機場指揮部將視野瞄向了全世界的設計者,38家具實力的規劃、設計公司(事務所)參與了這一設計方案的競標。經過幾輪評審篩選,最終確定法國巴黎機場公司設計師安德魯設計的“鯤鵬展翅”建筑中標。




1999年9月16日,隨著上航FM451航班的騰空而起,浦東機場正式通航,上海也由此成為同時擁有兩座國際機場的城市。

六年后,2005年03月17日,機場第2跑道投入運行,同年12月22日,機場二期工程全面開工。2008年,機場2號航站樓、第3跑道建成啟用。至此,浦東機場擁有了世界一流的硬件設施。

而近些年,秉承“安全、便捷、人性化”的理念,浦東機場在服務品質上也狠下功夫,如鞏固航班正點,引入全流程自助服務,多項便民舉措等,服務細節日臻完善。
2007年起浦東機場加入國際機場協會(ACI)全球機場旅客滿意度測評,加入時僅3.7分、在101家機場中排名第63位。十年過去,2018年9月,浦東機場榮獲國際機場協會(ACI)2017年度“全球旅客吞吐量4000萬以上級最佳機場第2名”,上海機場服務再次得到了國際認可。

根據統計快報顯示,2018年,浦東和虹橋兩大機場完成年旅客吞吐量11769.97萬人次(浦東機場7405.42萬人次,虹橋機場4364.55萬人次),完成年貨郵吞吐量416.94萬噸(浦東機場376.19萬噸,虹橋機場40.75萬噸)。目前,有107家航空公司開通了上海的定期航班,聯通全球48個國家、300個通航點(其中國際航點135個),2018年新增國際航點5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上海第三機場選址尚未最終確定 蘇州也在備選之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