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虎:涓滴意念匯成河
在近35年的民航工作中,蔣光虎見證了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歷史變遷,并與其共同成長。長期的一線工作經歷,讓他在腦海中繪制了一張特殊的三維動態地圖。這張地圖涵蓋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飛行區、機坪、登機廊橋、候機樓的分布情況,機位可停放機型,以及現場運行的實時動態等信息。有了它,在飛行區幾百萬平方米的區域內,每個細小環節都有清晰的輪廓,每個變化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把每一項平凡的工作做好,讓人們看到了平凡中的不凡力量。
蔣光虎做了20多年機場地面指揮調度工作,對機場飛行區、航站區的運行再熟悉不過了。在這樣的崗位上,他做的不是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而是具體到一個航班、一次起落的小工作。他沒什么奢望,也不談大志向。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就想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
成功化解機坪風險,艱巨任務有效完成,重大保障負責擔當⋯⋯當過硬的技術能力與質樸扎實的工作作風產生交集時,人們看到了平凡中的不凡力量。時間砥礪信念,歲月見證初心。把每一項平凡的工作做好,蔣光虎讓涓滴意念匯成了河。
年少時的部隊夢
1981年,蔣光虎高中畢業。因為上學早,父母看他年紀尚小,成績也還可以,就安排他到舅舅任教的一所山里中學去復讀,希望他能考上大學。兩個月后,蔣光虎突然接到城里同學的電話:“招兵了,我們都報了名,你去不去?”蔣光虎一聽就急了,當兵可是他多年的夙愿,立即決定回去報名,但遭到了家人的反對。
家人給他做了3天思想工作,蔣光虎的心意一點兒都沒有動搖,家人只好作罷。當晚,蔣光虎迫不及待地搭了一輛過路的解放牌工程車趕往縣城,再乘火車回成都。雖然在盤山路上顛簸了一夜,又坐了8個小時的綠皮火車,但蔣光虎興奮萬分。只要能讓他回去當兵,做什么都行!
耽誤了幾天,蔣光虎到成都時報名截止時間只剩下了半天。大姐帶著戶口簿、畢業證接上他,便直奔報名點。他好不容易把資料遞上去,卻被告知出生年月差兩個月,不符合條件。百般求情也不行,蔣光虎沮喪到了極點,甚至動了改戶口簿上信息的念頭。“別灰心,等明年再來報!”憑著這個希望,蔣光虎在家里耐心等了一年。
然而,命運似乎跟他開了個玩笑。當第二年再去報名時,他被告知不是應屆畢業生,仍不符合條件。這當頭一棒讓他徹底心灰意冷了。后來,蔣光虎在父母的廠子里做過售貨員,看過倉庫,也修過汽車,每個月拿二三十塊錢的工資。初入社會,年少的蔣光虎并沒有歸屬感。
1983年,蔣光虎(中)與參軍后回家探親的同學在成都新都寶光寺前合影。
蔣光虎職業的轉變來自一句埋怨。1985年9月的一天,家人為大哥布置婚房,二姐看他搬東西笨手笨腳便說:“看看你,都19歲了,還這樣東一下、西一下的,你得找個正式工作!”蔣光虎的臉當即紅了,自尊心受到了極大傷害。從那天晚上起,他天天翻報紙看招聘信息。一天,他在《成都晚報》上看到這樣一則招聘信息:“民航成都管理局招聘,招旅客餐廳炊事員,高中畢業,男生6名⋯⋯”此前,蔣光虎送父親出行曾去過一次機場,看到機場的工作很有部隊特色。他當即決定要去試一試。
成都市五福街民航宿舍區的禮堂里擠滿了報名的人。只招10多人,但一下來了700多人報名。招聘簡章寫明理論考試內容為數學、語文和政治,將依據1985年的高考題目出題。離開學校4年多的蔣光虎一聽就傻了,交了報名表后直奔新華書店,買了3本高考參考書。在備考的15天里,蔣光虎拼命復習,飯都讓母親送到房間里,連最喜歡的小侄女也不能進屋。蔣光虎記憶力好的優勢第一次發揮出來,后來到了政治書隨便翻開一頁問一道題他都能背得出的地步。
“收掛號信!”考完15天后,午睡的蔣光虎被郵遞員的喊聲叫醒,接到了牛皮紙信封里理論考試通過的通知。體檢合格后,他又到機場參加了實操考試,現場炒了魚香肉絲、青筍木耳肉片、宮保肉丁3道菜。就這樣,在經過層層考核后,他被錄取了。
成功“轉型”
1985年12月25日,蔣光虎到民航成都管理局運輸服務處旅客服務公司報到。當時機場餐廳24小時營業,有炊事員20多人、服務員20多人,大家三班倒。旅客可以在餐廳點餐,航班延誤或備降時的旅客餐食也由蔣光虎他們負責。穿上白色工作服,戴上廚師帽,有了正式工作的蔣光虎感到從未有過的踏實,勤勤懇懇地投入到工作中。
1987年,民航迎來體制改革,撤銷了民航成都管理局,設立了民航西南管理局、成都雙流機場、西南航空公司。面對改革“分家”,蔣光虎服從組織安排,到成都雙流機場繼續從事餐飲工作,通過自身努力在行業晉級考試中分別取得了三級、二級廚師資質證書。
1991年,蔣光虎(二排右三)在成都雙流機場旅客餐廳與同事合影。
上世紀90年代初,在從事了8年餐飲工作后,蔣光虎被調到機場生產指揮中心候機樓設備維護科。8個月后,部門領導對他說:“這幾年航班量不斷增長,指揮室人手緊張,正在各科室抽調人。我看你平時反應快,又認真負責,適合做調度工作,去試一試吧!”
蔣光虎知道指揮室是成都雙流機場運行的核心部門,但對他來說業務跨度太大了,去了就是“一張白紙”。試用期3個月,他到指揮室報到的第一天就傻眼了:機場地面運行平面圖、各種通信設備、全英文電報、機場四字碼⋯⋯在跟著師傅學習時,蔣光虎記憶力好的優勢再次得到發揮。他每天盯著電報看,查閱專業書,廢寢忘食地記憶知識點,了解航班、機型,熟悉機坪、機位情況,最終順利通過了試用期考試,半年后還被單位派到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進修1年。
回來放單后的蔣光虎成了一名指揮調度員。每天,他注視著一架架飛機滑出、起飛、降落,關注著機位上的每一個細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旅客看不見的指揮調度室里,蔣光虎把這些點連成線,再把線繪成面,一幅“地圖”躍然而出。
1995年,放單后的蔣光虎(左)與駐場航空公司簽派室工作人員通過電話進行交流。
在長時間的一線保障工作中,蔣光虎最大的體會是安全容不得一絲含糊。確保每架飛機在機坪上的正常狀態,責任和能力缺一不可。一次,在調度室與新學員交談的蔣光虎突然監聽到特高頻里傳來的清晰指令:可以滑出左轉經C5滑上B滑。話音剛落,蔣光虎的眉頭一皺,立刻意識到飛機有擦剮廊橋的危險。他一躍而起,幾個大步來到席位前,抓起直通塔臺的電話,迅速向管制員說明情況,提醒塔臺管制員更改飛機滑行路線。
原來,成都雙流機場C滑有一段只允許翼展39米(含)以下的C類飛機滑行,而執行此航班任務的飛機為空客A330,屬于E類飛機,翼展達61米。扎實的基本功換來最敏銳、直接的反應。蔣光虎監聽到位,動作迅速,這“一心二用”成功避免了一起機翼擦剮廊橋的地面不安全事件。類似事件一旦發生,損失不可估量。
飛行區的見證者
蔣光虎在指揮調度員的崗位上目睹了成都雙流機場3座航站樓拔地而起、老跑道蓋被、第二跑道投入使用和機坪改擴建工程。從當時的10多個機位到現在190多個機位,透視出民航改革發展的點滴,也串起了時代前進的脈絡。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地震。蔣光虎當時在家休息,忽然感到劇烈晃動,看到窗外的房屋都在晃,才意識到地震了。從家里跑出來后,蔣光虎第一時間給單位打了個電話,這是他打的第一個電話。剛聽同事介紹了兩句機場的情況,電話就沒信號了。
災情就是命令!民航上下立即開展抗震救災工作,成都雙流機場成了前沿陣地,機坪上停滿了各類航空器,時刻都有飛機進出。
如何將嚴重超量的飛機科學地停放在機坪上?最難的是機位安排。作為調度班長的蔣光虎不眠不休地堅守在崗位上,腦子里裝滿了正常航班和急救航班的航班號、飛機型號與機位,眼前的“地圖”不斷轉動。在不值班的時候,他就睡在車里,以便能隨時到崗。這一次特殊的經歷讓蔣光虎深刻地認識到民航以及機場發展的意義。
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地震。蔣光虎(右)堅守在一線崗位上,向空管部門核實急救飛行計劃。
隨著航空運輸量的快速增長,2012年,成都雙流機場2號航站樓投入使用。啟用前,蔣光虎接到了一項艱巨的任務——確保2號航站樓40多個廊橋與相應停靠的各類機型能夠準確對接。雖然機場設計方在建設時劃定了相應的位置,但在實際運行中可能出現偏差。而一個廊橋可以停靠很多機型,因此每一種機型都要檢測,以確保機坪劃定的翼尖凈距線、鼻輪線、加油地井等符合參數要求。
為各種機型安排對應的廊橋,蔣光虎進行了縝密的設計。測試C類飛機倒好說,因為航班量大。測試E類大型飛機就要根據航空公司對航班時刻和機型的安排來進行,凌晨守在機坪上也是常有的事。
2012年,在成都雙流機場2號航站樓啟用前,蔣光虎(左一)在機坪上測試132機位廊橋對接波音747-400機型情況。
在檢測波音747-400機型時,只有國航的CA1405航班使用該機型。蔣光虎每天測試一個機位,到第7天測試132機位時,CA1405航班機長忍不住下機,好奇地問:“我每天都看見你在飛機下挺認真的,你是拿我們飛機進行測試嗎?”“對!你怎么知道?”“我這周飛成都,每天到成都的機位安排都不同,從新航站樓的南邊移到北邊,總是第一時間看到你。天氣這么熱,真是辛苦了!”
當時正值夏天,機坪上酷熱難耐。蔣光虎在半個多月的時間里測試了270多個航班,牛皮底的鞋子穿壞了兩雙,順利完成了2號航站樓啟用前的機位測試工作。
蔣光虎是真能走。因為對飛行區最熟悉,2013年成都雙流機場飛行區安防攝像頭安裝任務又落到了他的頭上。要覆蓋全機坪,最重要的就是確定點位,蔣光虎在飛行區走了近3個月。他一個點一個點地走,標清攝像頭涉及的監控范圍。廊橋點位比較固定,但還有很多遠機位,安裝攝像頭前要在很多地方先安裝高桿架。蔣光虎在機坪上奔波著,布下了幾百個攝像頭點位。
2014年2月,為在機坪上進行安防攝像頭布點,蔣光虎(右一)與飛行區工作人員研討實施方案。
新的征程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執行重慶—拉薩航班任務,在成都區域巡航階段,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意外破裂脫落,機組實施緊急備降。34分鐘驚心動魄的全手動備降過程,堪稱中國民航史上一次“史詩級”的備降。
當時,成都雙流機場指揮室在接到空管塔臺通知后,第一時間向機場各應急保障部門發出了應急指令,相關人員迅速在機場2號集結點待命,隨后按應急手冊要求實施了有效救援,成為此次應急保障中重要的一環。
“抓好應急保障工作真的太重要了!”2017年來到成都雙流機場生產指揮中心應急管理室的蔣光虎感到壓力更大了。應急保障發力在一時,功夫卻在日常。2017年,蔣光虎和同事用半年時間在成都雙流機場籌備了一場大型應急綜合演練。演練成功模擬了航空器沖出跑道,應急人員實施滅火搜救、航空器搬移的情景。這為成都雙流機場在關鍵時刻做好應急響應奠定了基礎。
2010年4月,蔣光虎(左)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勞動模范”稱號。
指揮調度工作經驗成為蔣光虎現在從事應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有力武器,腦海中的“地圖”使他依舊能及時作出反應。2017年組織應急演練期間,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本場正常運行的影響,演練場地的設置尤為關鍵,蔣光虎四處調研查看。為了協調航空器事宜,他奔走于多家航空公司,針對處置動作、演練風險評估等方面的細節進行了10多次溝通,光方案就反復修改了10多次。
“我們現在都在學習‘中國民航英雄機組’,他們的壯舉就是源于強烈的責任意識,源于日常扎實的應急訓練基本功。按規章訓練,按程序操作,成為每個人的工作本能,在保證安全上發揮了關鍵作用。”蔣光虎說,“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的事跡給了他很大的震動,更堅定了他今后做好本職工作的信念和決心。
(圖片均由蔣光虎提供)
寄夢藍天
迎著改革開放的激越號角,我親歷了成都雙流機場近35年來的發展與壯大;伴隨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我們踏上了建設民航強國的新征程。藍圖已繪就,唯有實干是最好的表達,矢志敬業奉獻、艱苦奮斗、開拓創新。我希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最好的自己,為建設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民航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蔣光虎
本期主角
蔣光虎,1985年來民航工作,現任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指揮中心應急管理室主管。
歷經多個基層崗位鍛煉,在旅客服務公司、生產指揮中心候機樓設備維護科、生產指揮中心指揮室、生產指揮中心機坪管理室、生產指揮中心應急管理室等部門工作,具有較強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近35年的民航工作中,參與過無數次專機、重要飛行保障工作,多次成功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先后參與老跑道蓋被改造、機坪改擴建、雙跑道運行、2號航站樓啟用前廊橋機位的測試和飛行區安防設備的布點工作,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急救飛行保障工作。特別是在2007年和2010年,憑借高度的責任感和過硬的業務能力,成功避免了兩起地面不安全事件,為公司的安全生產、優質服務和經濟效益提高作出了較大貢獻。
曾獲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四川省勞動模范”稱號、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授予的“先進生產(工作)者”稱號等。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廈航:致敬改革先鋒吳榮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