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工程啟動 支撐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12月21日,深圳機場衛星廳工程項目正式動工 攝影:葉丹
12月21日,深圳機場衛星廳工程項目正式動工。根據規劃,深圳機場衛星廳設計年旅客吞吐量2200萬人次,預計將于2021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將與現在的T3航站樓通過捷運系統相互連接。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慶生出席開工儀式并宣布機場衛星廳開工。深圳市副秘書長徐松明,深圳市政府相關部門、機場集團、航空公司及駐場單位代表,各設計及施工單位代表等兩百余人參加了開工儀式,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衛星廳項目開工建設是深圳機場發展歷程中的大事,也是深圳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新的里程碑。作為特區門戶,深圳機場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深圳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紅波在開工儀式致辭時表示,機場集團將全力將衛星廳打造成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更好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大灣區建設、服務深圳發展。
衛星廳采用“X”構型設計 最大化利用空間
據了解,深圳機場目前在用的T3航站樓設計年吞吐量4500萬人次,隨著深圳機場航空主業快速發展,2017年旅客吞吐量已達到4561萬人次,T3航站樓提前三年達到了設計容量。為更好地服務深圳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圳機場集團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加快推進新一期擴建工程,提升資源供給保障能力,更好地支撐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據悉,此次開工建設的衛星廳項目總投資額約109.4億元,包括衛星廳工程、配套工程、供油工程等三個部分。衛星廳總建筑面積約23.5萬平方米,主體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主樓、指廊屋頂采用大跨度鋼桁架+鋼網架結構,預計將于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衛星廳共設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其中地上首層到四層分別主要用于行李裝卸、國內到達、國內出發和“兩艙”候機,地下一層主要為捷運站臺、行李分揀機房。在造型設計上,衛星廳將采用“X”構型設計,設有56個廊橋機位,最大化利用空間,提升容量。此外,針對不同機型的停靠需求,衛星廳還可實現組合機位轉換,提高資源利用率。
據了解,衛星廳作為深圳機場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深圳機場集團將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把“綠色機場”理念貫穿在衛星廳規劃、建設、營運等全流程,重點圍繞建筑構造、空調通風、水電利用等多個方面強化節能設計,加強新材料、新技術運用,按照“中國綠色建筑三星”標準,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現代交通建筑。
從T3航站樓到衛星廳 乘捷運系統3分鐘即達
深圳機場衛星廳位于T3航站樓北側,機場一跑道和二跑道中間。作為T3航站樓功能的延伸,每年可為2200萬人次旅客提供候機和中轉服務。根據設計規劃,衛星廳建成后將主要提供國內旅客在此候機、到達及中轉服務,而旅客的始發終到手續(包括值機、托運、安檢、行李提取等)仍將在T3航站樓完成。
為有效縮短旅客步行距離,提升旅客乘機出行體驗,未來衛星廳將通過旅客捷運系統與T3航站樓相連接。 “未來捷運系統全線將一共設置3座車站,分別為T3航站樓站、衛星廳站和遠期規劃的T4航站樓站,全部為地下車站。”據深圳機場相關負責人介紹,捷運系統高峰期的行車間隔在2-5分鐘,旅客從T3航站樓坐到衛星廳,大約只需要3分鐘。
除了便捷高效的捷運系統,深圳機場在衛星廳流程設計時,以方便旅客為前提,通過對衛星廳建筑空間和路徑的系統設計,可提供快速、便捷的中轉服務,進一步提升深圳機場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中轉保障能力。據悉,未來旅客可在此實現國內轉國內30分鐘內完成、國際轉國際45分鐘內完成、國際國內互轉60分鐘內完成的便捷中轉體驗。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杭州機場快線計劃亞運會前完工
- 下一篇:返回列表